據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消息
6月23日至6月29日
全省共報告25例登革熱病例
2025年第26周(6月23日至6月29日),全省共報告25例登革熱病例。
其中本地病例15例,分布在中山6例,廣州、佛山、潮州各2例,江門、東莞、云浮各1例;輸入病例10例,分布在深圳4例,廣州、佛山各2例,東莞、肇慶各1例(按照現住址統計)。
廣東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傳染病防控首席專家康敏指出:登革熱由登革病毒感染導致,是經伊蚊(即花斑蚊)叮咬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感染后會出現發熱、皮疹、肌肉酸痛及骨痛等癥狀,嚴重者會出現出血甚至死亡。
登革熱在全球分布范圍廣,東南亞、南美洲等國家和地區全年流行。我省是登革熱高發省份,常年均有登革熱境外輸入病例報告,每年5~11月期間是常見的本地疫情流行期。
康敏建議:當前廣東省已進入登革熱流行季節,近期高溫多雨,蚊蟲活躍,發生本地病例的風險高。市民日常應注意時常翻盆倒罐,清理積水,清除雜物,消除蚊蟲孳生環境;同時做好個人和居家防蚊措施,避免伊蚊叮咬,預防蚊媒傳播疾病,如出現發熱、皮疹、肌肉酸痛等癥狀應及時就診,并主動向醫生提供旅居史和蚊蟲叮咬史。當所在小區或社區發生登革熱病例時,市民應配合防疫工作人員開展室內孳生地清理和殺滅成蚊。
暑期即將來臨,外出旅游或探親的市民要注意做好防蚊措施。前往境外的市民,要提前了解目的地的疫情情況;入境時,如有發熱、皮疹、肌肉酸痛等癥狀應主動向海關申報。回家后如發生類似癥狀,應及時就診,并將旅居史主動告知接診醫生。
登革熱有哪些典型癥狀?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傳染病,主要通過埃及伊蚊或白紋伊蚊(俗稱“花斑蚊”)叮咬傳播。
流行期:夏秋季(5-11月),8-10月為發病高峰期,與媒介伊蚊活躍期(氣溫>25℃)高度重合。
傳播特點:人與人之間不直接傳染,病毒通過“患者→伊蚊→健康人”鏈式傳播,潛伏期1-14天(多為5-9天)。
易感人群:各年齡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經一定潛伏期便可能發病,但也有部分人不發病(稱為隱性感染者)。
感染登革熱后會出現全身劇烈疼痛,因此又被稱為“斷骨熱”。典型癥狀如下:
高熱:突發高燒(40℃以上)
三痛:劇烈頭痛、眼眶痛、肌肉骨骼關節痛
三紅:面紅、頸紅、胸紅
皮疹:四肢軀干或頭面部出現充血性皮疹或點狀出血疹
清除積水,杜絕蚊蟲孳生
登革熱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藥物或疫苗,預防登革熱的最好辦法就是避免被蚊子“叮”上。
蚊子喜歡將卵產在水中,給它們一灘積水,它們就能繁衍出“一支軍隊”。
蚊蟲的生長周期也十分迅速,短時間內就能從卵長大為成蚊。
想滅蚊,得從源頭解決問題——及時清理家里、周邊環境的積水,就可以把蚊子扼殺在搖籃里。
它們都躲在哪?
照著這些要點挨個排查
希望大家都能把蚊子“一鍋端”
1
堆滿雜物的陽臺/天臺
堆滿雜物的天臺可是蚊子的最愛,只需要一場雨,各種犄角旮旯都能成為蚊子的“月子中心”。
2
各種儲水容器或空間
蚊子“生娃”從來不挑地方,盡管是一個小孔或瓶蓋,它們都可以直接“入住”。
3
綠植、花盆、澆花容器
盡管是在泥土上、盆托上甚至植物上,只有一點點積水,也可以養出一窩蚊子。
另外,如富貴竹、水仙花這些水生綠植以及澆花用的儲水容器等,大家往往會因為清理得不仔細,也有積水殘留。
4
廢舊汽車輪胎,甚至在汽車上
陽臺上“躺著”的廢舊輪胎,甚至屋前屋后停著的小車上的雨罩,蚊子都可以“落腳”。
5
假山、水池、魚缸(沒有魚)、下水管道等
這些地方常常容易積水,是蚊子很喜歡的“避難所”。
把積水統統清理
再配合物理手法滅蚊
(蚊香、驅蚊液、電蚊拍、紗門/窗等)
相信蚊子都無處可藏了
擴散
來源: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