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加強稀土管理后,印度率先破了規矩,違反承諾倒賣稀土給美國,事發后,莫迪非但沒有自省,反而倒打一耙,指責中方將稀土“武器化”。那么,印度究竟做了怎樣的舉動?中方又是如何應對的?
自今年4月起,中國實施稀土出口管制,對釤、釓、鋱等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許可管理。這不是針對特定國家的封鎖,而是國際通行的兩用物項管理慣例。商務部明確要求進口商填報最終用戶信息,接受半年內突擊抽檢,確保稀土用于申報用途,規則透明,條件清晰。
為防范資源濫用,中國在6月還上線稀土磁鐵出口追蹤系統。該系統要求進口商在線提交交易量、客戶名稱及精確定位坐標,形成全鏈條溯源報告。結果,這套系統上線后不久就獲得成效:中方通過比對物流數據和進口商清單,發現本該運往印度車企的稀土,在孟買港保稅倉“改道”運往第三國。
據多家消息源證實,一家叫Sona Comstar的印度公司在申請材料中偽造了30多份《最終用途承諾書》,文件聲稱稀土磁鐵僅用于民用電動車和家電。但經中方技術追蹤,發現這批稀土最終流向美國軍工企業,印度企業因此獲利頗豐,卻也開了一個非常惡劣的先例。
于是,中國隨即啟動“動態閥門機制”——即便已批準出口許可,只要中途流向異常,可立即撤銷交易。涉事印企Sona Comstar被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所有稀土出口資格取消,后續200噸訂單作廢。
懲罰效果立竿見影,印度汽車工業聯合會透露,該國稀土庫存僅能維持72小時生產。古吉拉特邦工業區整車廠完全停擺,塔塔汽車因缺乏含鏑工業潤滑劑中斷生產。更嚴峻的是,印度道路上行駛的190萬輛電動汽車,其驅動電機、動力電池和控制系統幾乎全部依賴中國零部件。行業預測若無解決方案,8月起全印汽車生產將中斷,車價可能上漲8%。
按理說,這時候莫迪政府應該先整頓相關產業,但當國內車企急得火燒眉毛時,莫迪卻在國際場合演起了“受害者”。金磚峰會期間,他倒打一耙,突然強調“任何國家都不應將關鍵礦產武器化”,印媒毫不掩飾地宣稱這是“莫迪間接批評中國”。
諷刺的是,金磚國家里,只有印度因為稀土問題頻繁抱怨。其他成員國并沒有類似困擾——就在幾天前,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還披露,中方親口表態,對塞爾維亞等友好國家,稀土供應完全正常,出口管制措施并不針對他們。換句話說,問題并不在政策,而在合作伙伴是否值得信賴。
歸根結底,印度政府需要直面現實。中國一直堅持在稀土出口管理上公平、透明。只要企業不違規,中方不會無故拒批。印度企業自己先砸了鍋,卻要求中方像什么事也沒發生過一樣繼續放行,這并不合理。
在這樣的背景下,印度商務和工業部長戈亞爾表示,稀土供應中斷對汽車行業打擊很大,他對媒體表示,印方正與中方磋商,希望能盡快批復出口許可,但同一場合,他又拋出“信任問題論”,暗示中國不可靠。
這種言論顯然經不起推敲。印度《經濟時報》早就指出,9家印企已經拿到中國駐印使館批準,只是還需等待中國商務部的審查,中方也多次澄清,稀土出口管制是非歧視性舉措,不針對特定國家,符合國際慣例。
事實上,從長遠看,印度需要反思:為什么不是中國名單里的“友好國家”?為什么每次出問題都只會推卸責任?說白了,如果印度真想在國際供應鏈中贏得尊重,就要先從自身做起,建立合規的貿易習慣。否則,哪怕今天稀土問題勉強解決,明天在別的領域也會遭遇同樣的困境。
可以預見,未來,全球產業競爭會更激烈,合作也會更多樣,中國愿意在平等和誠信基礎上同任何國家合作,但前提是尊重規矩,遵守契約,否則,倒賣事件只會讓印企的信譽再度受損,后果只會由自己承擔。
中方沒有把稀土當武器,規則清晰,程序公開。印度要做的不是找借口,而是盡快調整思路,正視現實,修補與中方的信任基礎,這才是這是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也是對印度產業未來最穩妥的安排,就看莫迪接下來要做何考量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