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埃隆·馬斯克按下那個宣布“美國黨”成立的發送鍵時,他或許預料到了政治圈的地震。但他可能沒想到,五角大樓的回擊會如此精準、如此迅速,且披著一件名為“環保”的華麗外衣。
7月5日,馬斯克在社交平臺上高調宣告新政黨誕生,誓言打破美國兩黨百年壟斷的僵局。幾乎在同一時刻,美國空軍的公文悄然送達SpaceX總部:價值數億美元的“火箭貨運”項目,因約翰斯頓環礁的“環境評估問題”,即刻暫停。
環保?這出戲碼未免太過巧合!
五角大樓給出的理由冠冕堂皇:保護環礁脆弱的生態系統,避免火箭著陸驚擾瀕危海鳥。乍看之下,堪稱負責任政府的典范。然而,時間點的選擇暴露了其底色——就在馬斯克公開挑戰現有政治秩序的24小時之內。
約翰斯頓環礁是什么地方?那是太平洋深處美軍曾經的核試驗靶場!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數十次驚天動地的核爆在這里上演,放射性塵埃早已深深滲入這片土地和海洋。當蘑菇云升起、生態遭受滅頂之災時,“環境保護”的呼聲在哪里?為何當年能容忍核爆污染,如今卻容不下一枚旨在提升后勤效率的貨運火箭?這“選擇性環保”的尺度,實在耐人尋味。
空軍發言人輕飄飄的一句“考慮更換試驗地點”,背后卻是SpaceX真金白銀的投入和未來巨大軍用合同的懸置。這哪里是保護生態?分明是一記精準打擊,直搗馬斯克龐大商業帝國中與軍方合作最緊密、也最具戰略價值的命脈。環保,在此刻不過是一塊再順手不過的遮羞布。
決裂的號角:從“大而美”到“新美國”
馬斯克此舉并非心血來潮。導火索是特朗普在獨立日簽署的《大而美法案》。這份法案被馬斯克等科技巨頭視為對創新與未來的背叛:
釜底抽薪:法案悍然取消了對電動汽車的關鍵稅收抵免,特斯拉首當其沖,年損以十億計。
厚此薄彼:傳統化石能源的巨額補貼卻得以保留甚至強化。
懸頂之劍:新增條款賦予總統近乎不受限制的取消政府合同的權力,無異于將商業合同置于政治博弈的砧板上。
該法案在國會闖關的過程堪稱慘烈。參議院50:50的僵局,最終依靠副總統萬斯投下的那枚打破平衡的關鍵票才勉強過關。這種險勝本身就預示著法案的爭議性與撕裂性。
馬斯克在法案通過前夜的激烈抨擊,以及“法案通過即建黨”的誓言,絕非虛張聲勢。7月5日,“美國黨”應聲落地,其綱領直指兩黨積弊——從天文數字的國債、僵化的軍事思維、到阻礙創新的過度監管,試圖在自由市場與科技創新、財政緊縮與社會責任之間,走出一條新路。
“美國黨”的生死劫:制度高墻與馬斯克的王炸
在美國的政治版圖上,第三黨從來都是“悲情英雄”。制度設計本身就是扼殺挑戰者的絞索:
贏家通吃的鐵律:除了緬因和內布拉斯加,其余48州的選舉人票奉行“勝者全得”。這意味著,即使在全國范圍內獲得可觀支持率(如1992年佩羅的19%),也可能在選舉人票上顆粒無收。這種制度天然扼殺選民支持第三黨的意愿。
州法律的銅墻鐵壁:在各州注冊新政黨,門檻高得令人絕望。僅以加州為例,需要收集超過百萬的有效選民聯署簽名,這幾乎是一項耗資數億、曠日持久的超級工程。專家直言不諱:州法律就是為維護兩黨壟斷而設的壁壘。
然而,馬斯克并非普通的挑戰者。他手握兩張足以撼動舊秩序的“王炸”:
1. 全球輿論核按鈕:他掌控著X平臺(前推特)這個擁有數億活躍用戶的超級輿論場。這不僅是宣傳陣地,更是無與倫比的選民動員和組織網絡。
2. 太空咽喉掌控者:SpaceX幾乎壟斷了美國的航天發射和國際空間站補給任務。這種對國家太空能力和軍事快速響應能力的關鍵支撐,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戰略籌碼和政治杠桿。當你的火箭是國家的“太空生命線”時,你的話語權自然不同。
資本市場的恐慌性拋售(特斯拉一日蒸發千億市值)和共和黨人歇斯底里的咆哮(“滾回南非!”),恰恰證明了舊勢力的恐懼。他們嗅到了威脅。
權力游戲的終局:新錢舊貴的終極博弈
這場看似由“環保”引發的沖突,本質是新興科技資本巨鱷與傳統政治-軍工復合體之間的一場權力再分配戰爭。
特朗普及其代表的建制派,揮舞著國家合同審查權、立法權和龐大的官僚機器,試圖用“規則”將挑戰者馴服或絞殺。暫停SpaceX項目、審查巨額合同,都是這套組合拳的一部分。
馬斯克則試圖用技術壟斷帶來的硬實力和社交媒體賦予的軟實力,直接繞開傳統渠道,重塑政治權力結構。他的“美國黨”策略很清晰:不追求全面執政,而是瞄準國會關鍵少數席位,成為未來政治僵局中不可或缺的“造王者”。
歷史不乏相似劇本。一個世紀前,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帝國在《謝爾曼反托拉斯法》的重錘下分崩離析。今天,當軍方以環保之名斬斷SpaceX的財路,當白宮以法案之名懸起合同審查的利劍,揭示的殘酷現實是:在美國,科技資本或許能買下影響力,卻未必能買斷根深蒂固的權力結構本身。技術霸權,終究要面對政治權力的終極拷問。
馬斯克的回應同樣迅速且強硬。“美國黨”的籌款活動已然啟動。他在X平臺上的最新宣言擲地有聲:“真正的獨立,始于不畏懼權力的恐嚇。”與此同時,SpaceX的工程師們正將星艦原型機運往地球另一端的發射場。當華盛頓的大門被“環保”的借口暫時關閉,馬斯克的目光已投向更廣闊的世界舞臺。
五角大樓的“環保大刀”能砍多久?這場新錢與舊貴的生死博弈,答案不會寫在暫停項目的公文里,而將銘刻在星艦沖破蒼穹的烈焰之中,或熄滅于政治絞殺的無聲硝煙里。美國政治的百年堅冰,真能被一個“外星人”用火箭和代碼撞開裂縫嗎?時間,這個最公正也最無情的裁判,終將給出裁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