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索索隊長 FitEmpire健身領域
有的健身愛好者,癡迷訓練帶來的泵感和滿足感,有時上次訓練還沒有恢復好,已經迫不及待開始了下次訓練......
結果增肌的速率反而降低了,身上的酸痛和不適感也越來越強烈。
其實,練肌肉真的不用那么頻繁!
只要你掌握好訓練對肌肉生長的刺激規律,既能保證恢復,肌肉也能暴增!
索隊出品,智商稅終結者。
等不及了,索隊要發車了!今天的車速比較快,大家慢慢閱讀!
之前的肌肉訓練動作大全系列(點擊可讀),索隊出品,智商稅終結者:
20個練背的黃金動作,100%發達背部!一次性給你說清楚!
胸肌訓練大全,10個最佳增長胸肌的動作
15個全身增肌增力最佳動作,全肌群覆蓋無死角增長!
手臂增粗增大的12個最佳動作,爆炸二頭肌必備!
立體肩膀塑造!10個最佳三角肌后束動作集錦!
增肌的6大“最佳”原則,最佳次數/組數/計劃.....暴漲肌肉就靠它們!
濃縮才是精華!塑造立體三角肌的最強動作大全!
身體各部位最佳鍛煉次數!科學+經驗告訴你答案
低水平健身,最愛看腹肌。然而高水平最終依然看腹肌!
肩膀增寬,根本不需要練那么多動作!
分化訓練有在做,但是不一定對!這4點你滿足了嗎?(附具體計劃)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公司立場無關。文章僅用于和讀者交流、知識普及,不作為疾病診治建議,部分專業詞匯僅為引用專業知識,配圖來自互聯網和AI,侵刪。
每次鍛煉對肌肉蛋白質合成的刺激持續多了多久
要是說蛋白質合成,其實這個效果維持的時間并不長。
比如你擼鐵結束,蛋白質合成效果可以再多持續1天(J D MacDougall,1995)。
所以有些人會理所當然認為,如果要讓肌肉一直長,肯定得天天都去健身房進行力量訓練。
其實,我們真正關心的不是整體的蛋白質合成,而是肌原纖維蛋白合成。
我們接下來看看其他的研究:
●Burd等人的一項研究中,參與者只需要做1個動作,這個動作做了3組,結果發現,就算是這么低強度的訓練,也刺激肌肉生長超過了一天(Nicholas A Burd,2010)。
●Damas等人的一項研究中,參與者做了6組動作,還是1個動作,訓練量直接翻倍,而這次研究人員發現,肌肉生長持續了2天以上(Felipe Damas,2016)。
●還有Miller等人做的一項時間,讓參與者做了一項奇怪的訓練方式,讓大家不停地踢腿,持續了整整一小時,用很輕的重量完成了高次數(Benjamin F Miller,2005)。
索隊認為這項研究的內容有點離譜,不過實驗結果發現,肌肉生長持續了3天。
●在Damas 等人的系統研究綜述中,研究人員比較了初學者和中級訓練者(Felipe Damas,2015)。
大家普遍認為,如果健身水平越高,恢復得就更快,所以可以更頻繁地訓練。
但其實不管是新手還是有訓練經驗的健身愛好者,只要有一定的訓練強度,基本都能有持續幾天的肌肉生長,不過初學者確實能增加更多的肌肉,也就是新手福利期。
所以,當你擼完鐵,大概可以刺激2-4天的肌肉生長,不過具體能持續多長時間,取決于你的訓練強度,而且你的訓練組數更多的話,肌肉生長時間也就更長。
但是,如果你還沒恢復好就去訓練的話,對你的肌肉生長并沒有什么額外幫助,而且你會發現很難再加重量或者多做幾下,這也是為什么大多數訓練計劃中,要求兩次訓練中至少間隔一天的原因。
兩次鍛煉之間,肌肉要多長時間才能恢復?
其實,肌肉恢復的時間和肌肉生長是差不多的,你的肌肉基本上在幾天內就會恢復,就算感覺還有點酸痛,你也能練和上次一樣的重量,當然這都是你大概適應了負重訓練之后。
一般剛開始的幾次訓練,可能每次都會讓你特別酸痛和不適,下樓都費勁。
等你差不多適應訓練強度之后,身體會更結實,肌肉損傷也沒有那么嚴重了,酸痛感也會減輕,這個進步還是很快的。
2015年8月發表在《力量與體能研究雜志》的一項研究中,在第一次訓練后,試驗者花了4天時間才恢復過來,但第二次就只用了一天的時間就恢復了。
其實,我們不止要考慮肌肉本身的恢復,我們的關節、肌腱和骨骼也會受到壓力,這些區域往往更具彈性,積累損傷的速度更慢,但它們的血流量又沒肌肉那么多,所以恢復和適應的時間就更長了。
不過隨著時間推移,它們會變得更結實、更有韌性的,只是這個過程同樣需要時間和耐心。
總而言之,訓練一定要循序漸進。
比如你訓練的第一周,從每個部位練1到2個動作開始,每個動作只做幾組,像索隊經常說的全身訓練就非常適合,這樣你就不會產生太多的肌肉損傷或者嚴重的酸痛。
等到下周再加一組,再下一周就再加一組動作。
之后,等你真正養成健身的習慣之后,感覺訓練時間開始很漫長很疲憊,可以考慮把訓練分開,拆分成幾個小節來做,這時候分化訓練就派上用場了。
又或者說你每周只能練2-3天,那可以換個思路,嘗試一次訓練只專注訓練某幾塊肌群,比如這3個月主攻手臂,其他部位就維持狀態,下面三個月主攻背部,剩下的部位照樣只做簡單的維護,就這樣輪流換著來,把訓練效果發揮到最大。
讓肌肉保持一周都在生長的訓練方法
●全身訓練——特別適合大多數新手
如果你每個部位做的組數本來就不多,那每次訓練帶來的肌肉生長刺激也不會持續那么久。
想讓肌肉一整周都保持在生長狀態,那你就得更頻繁地去刺激它們,每個部位一周要多練幾次,因為每次的訓練量都不大,所以你完全可以在一次訓練中鍛煉到更多的肌肉群。
比如全身訓練,你可以這樣安排一周的訓練:
周一:全身鍛煉 #1
周二:休息
周三:全身鍛煉 #2
周四:休息
周五:全身鍛煉 #3
周六:休息
周日:繼續休息
每次訓練,都會針對每個主要肌肉群進行鍛煉,比如深蹲、臥推、羅馬尼亞硬拉、引體向上,再加上幾個孤立負重動作。每個動作做幾組就行,你還可以采用超級組、巨人組的訓練方法,這樣訓練又快又高效,還節省了很多時間。
全身訓練之所以對初學者特別友好,是因為它能讓你所有的肌肉在兩次訓練之間,都能得到充分的恢復。
比如,大部分復合大重量動作都會運用到下背部,包括深蹲、硬拉和杠鈴劃船,而且只要你拿著杠鈴或啞鈴,你的手部抓握力和上斜方肌都會參與進來。
如果你進行的是分化訓練,你每次都練不同的部位,那么你的一些小肌肉群(尤其是穩定肌),幾乎次次都會被用到。
尤其是初學者階段,這些穩定肌本來就還不算強壯,次次都練可能沒幾天就扛不住了,太頻繁反而不好。
所以周末的時候記得多休息一天,緩解一下身材的酸痛和肌肉損傷,這樣你下周訓練的時候狀態也會更好。
●分化訓練——適合有一定訓練經驗的健身愛好者
如果你每個肌肉群做的組數比較多,那么一次高強度訓練能讓肌肉生長持續好幾天,但同時也會造成更多的肌肉損傷,需要更長的恢復時間。
而且因為你做的組數更多,你的鍛煉時間會更長更難,可能沒有時間和精力每次把全身肌肉都練一遍。
這時候,分化訓練就特別實用了,比如上/下肢分化訓練:
周一:上半身
周二:下半身
星期三:休息
周四:上半身
周五:下半身
周六:休息
周日:繼續休息
這樣安排訓練的話,你可以在上肢訓練日完成臥推、引體向上、劃船、肩腿,含有各種上半身的孤立動作。
然后下肢訓練日中,你可以專門做深蹲、硬拉和各種下肢孤立動作。
因為你每次訓練的肌肉群較少,所以你可以把單個肌群練得更徹底,多做的這些組,可以讓肌肉生長的效果持續更久、更明顯。
同樣,索隊還是建議大家每周連續休息兩天,這樣能最大程度緩解身上的疲勞和酸痛。
當然了,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額外的休息日,但絕大多數人會覺得這樣練得更舒服,恢復和進步也更快。
如果你還想了解具體的分化訓練安排,可以參考索隊的電子書,比如《全身訓練》、《誘導乳酸》、《腿推拉》、《上下肢分化》等等,里面有具體的訓練計劃。
如果已經好幾天沒有訓練了,還要維持熱量盈余嗎?
假設你正在增肌期,一周三次全身訓練,每次每個肌群訓練3到8組。
那么到了周日,你距離上一次訓練已經有兩天多了,前一次訓練帶來的肌肉刺激可能快沒了,甚至早就結束了,這種情況下還需要繼續維持熱量盈余嗎?多出來的這部分熱量會不會直接轉化成脂肪?
如果你已經是中級訓練者,并且每次每個肌群只練3組,那么這種強度對肌肉的刺激持續時間其實不夠長。
再加上你已經兩三天沒去健身房了,那就可以適當減少一點熱量,非訓練日就不能再吃那么多了。
但如果你是初學者,剛開始一個新的訓練周期,或者你每個肌群都做到4–8組的訓練,而且強度還不低,那即使到了周日,你的身體依然還在合成新肌肉,所以放心大膽吃吧,不用擔心多吃會浪費掉。
而且,光注意蛋白質可不夠,還得注意你的碳水有沒有吃夠,增肌期如果連碳水都吃不夠的話,相當于白練!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你已經不想再逼自己吃那么多,并且想休息一天不增肌,那么周日就是最好的日子,比如我自己增肌的時候,也喜歡在周日休息,而且根據自己的胃口吃東西,不過索隊也是小鳥胃,根本吃不了多少。
但如果你根本不介意多吃點,那周日(或者任意休息日)其實還是該吃就吃,保持日常的增肌飲食。
就算你這天沒有訓練,你還是會增長肌肉,只是會慢一些,而且休息日多吃一些,也有助于身體恢復和修復。
不過,如果你是那種一放松就是直接停練一周,那么這時候就不要再吃這么多了,再吃多很可能就不是增肌而是長胖了!
總結
一次扎實有強度的訓練,大概能刺激2-4天的肌肉生長,而且你對每塊肌肉做的高強度訓練組數越多,這種肌肉生長刺激維持得就越久。
具體來說,每個部位3組高強度訓練,足以刺激2天的肌肉生長反應;如果你能做到6組,生長時間可以維持長達4天。
所以,如果你選擇一周三次做全身訓練,那么每個肌群每次至少要滿足3組。
如果你做的是分化訓練,每個肌肉群一周只能練到1-2次,那么每個肌群每次至少要滿足6組。
另一方面,如果你正在增肌,并且已經好幾天沒訓練了,這時候應該適當降低熱量攝入——不要再繼續保持熱量盈余。
否則,繼續過量攝入只會讓你脂肪的比例升高,增肌效果反而不理想。
一旦你重新開始規律訓練,再把熱量提上去就可以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