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真一點都不消停,天天全球各國找事,先是解封對中國EDA設計軟件的控制,緊接著又恢復了C919發動機的供應。這是服軟了?還是又在憋什么壞?
今年5月底的時候,特朗普突然加大了對中國的制裁,禁止西門子、新思科技等企業向中國供應EDA軟件,同時切斷了對中國C919客機的發動機供應。這跟全面向中國宣戰沒什么區別。中國的反應也很直接,4月份就開始對美國稀土出口進行管制。這一招直接戳中了美國的軟肋,美國立馬就慌了神。一些軍工巨頭的生產線都開始停止,F35的組裝進度也嚴重滯后。更要命的是,美國6月份不得不暫停向烏克蘭交付武器,表面理由是彈藥庫存不足,實際上就是稀土短缺導致生產跟不上。
不只在軍工領域,民用領域的沖擊更加明顯。福特汽車在5月份直接關閉了芝加哥的一家工廠,特斯拉也因為供應不足面臨減產壓力。美國能源部的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對稀土的進口依賴度高達80%,其中大部分來自中國。這種依賴程度,中國一限制出口,美國車企立刻就傻眼了。
面對這種困境,美國肯定不能坐以待斃,關稅施壓、技術封鎖、拉攏盟友,各種招數輪番上陣。結果轉頭一看,一點效果也沒有,并且還激發了中國國產化的動力。中國企業在EDA工具方面奮起直追,華大九天等公司推出自主產品,國產化率從2023年的30%提升到45%。而美國聯合日本、澳大利亞、印度搞的"四方關鍵礦產倡議",看起來聲勢浩大,實際上這些國家要么資源不足,要么加工技術落后,短期內根本替代不了中國。
中美雙方在倫敦進行了一輪談判后,美國終于坐不住了。在6月12號的時候,雙方就稀土問題達成了協議,美國這才不得不解除相關禁令。但有個問題值得警惕:美國一旦滿足了稀土需求,會不會再次翻臉?按照美國以往的作風來看,他在談判貿易中,向來是得寸進尺的主。這次倫敦協議美國也要求中國先提供稀土,才會解除限制措施。而且美國在解除部分限制的同時,仍然保留了對先進制程芯片技術的管制。美國現在的一切舉動,不就是為了在關鍵技術領域孤立中國么。
可中國早就看透了美國的套路。美國雖然恢復了C919發動機的出口,但中國自主研發的長江-1000A發動機,早就已經完成了各項測試,都已經在準備試飛了,如果順利的話,今年完成試飛,在2030年前就能投入使用。
所以我個人認為,美國這次的策略也只能在短期獲得一些利益,技術封鎖和貿易制裁只會加速人家自主創新的進程。不過美國現在的做法對中國來說是好的,因為美國現在的行為和作死沒什么區別,他越是制裁,中國發展的越快,等他折騰不動了,估計中國也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