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時吐出的泡沫里,藏著無數你看不見的敵人牙菌斑。這種黏附在牙齒表面的細菌生物膜,正是蛀牙、牙齦出血的根源。
牙菌斑是怎么悄悄長出來的?
口腔里天然存在數百種細菌,它們以食物殘渣中的糖類為養分。當細菌聚集到一定數量,會分泌黏性物質,將自己 “黏” 在牙齒表面,形成一層薄膜,這就是牙菌斑。
它的形成速度遠超想象:
飯后 30 分鐘,細菌開始大量繁殖;
12 小時后,菌斑就能形成穩定結構;
若不清理,24-48 小時內會進入成熟期,硬度增加。
牙菌斑肉眼難辨,只有用特殊染色劑才能顯現,那些附著在牙縫、牙齦邊緣的粉色斑塊,就是細菌的 “溫床”。
不及時清理,后果有多嚴重?
腐蝕牙齒:細菌分解食物產生酸性物質,會逐漸破壞牙釉質,形成蛀牙(初期表現為牙齒表面出現黑點或凹陷)。
攻擊牙齦:菌斑刺激牙齦組織,引發炎癥,表現為刷牙時出血、牙齦紅腫。若發展為牙周炎,會導致牙齦萎縮、牙槽骨吸收,最終牙齒松動脫落。
做好 3 步,讓牙菌斑 “無處藏身”
日常清潔:每天 2 次 “基礎操作”
刷牙:早晚刷牙,每次至少 2 分鐘,重點清潔牙齦邊緣和牙縫。
用牙線:每天 1 次,將牙線緊貼牙面上下滑動,清除牙縫間的菌斑(只刷牙無法觸及這些區域)。
輔助工具:針對性強化清潔
牙縫刷:適合牙縫較寬者,能深入清潔鄰面菌斑;
電動牙刷:震動頻率更高,清除菌斑效率比手動牙刷高 ;
沖牙器:通過高壓水流沖洗牙縫,適合戴牙套或牙齦敏感者。
定期 “大掃除”
即使日常清潔到位,仍會有菌斑鈣化形成牙結石(無法通過刷牙去除)。建議每年洗牙 1-2 次,由醫生用專業器械清除牙結石,避免菌斑再度大量滋生。
牙菌斑無法徹底消滅,只能通過持續清潔控制其數量。養成 “早晚刷牙 + 用牙線” 的習慣,才能讓牙齒遠離細菌侵害。畢竟,預防永遠比治療更簡單,比起補牙、根管治療的痛苦,每天多花 5 分鐘做好清潔,實在劃算得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