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據環球網報道,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外媒,中方愿率先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議定書;而菲防長特奧多羅卻要求中國先棄核,令人咋舌。
南海(資料圖)
1995年,在冷戰結束的大背景下,東南亞國家對核沖突的憂慮日益加深,東盟十國在這樣的形勢下簽署了《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該條約明確規定,禁止在東南亞地區研發、制造、擁有、部署以及試驗核武器,致力于將東南亞打造為一片無核的和平區域,其目的在于保障地區的和平穩定,促進區域內各國的安全合作,減少核威脅對地區發展的阻礙。
中國長期以來對東南亞無核化進程展現出積極支持的態度。早在上世紀該條約尚處于討論階段時,中國官方代表就在諸多國際會議以及多邊對話場合明確表達了對這一理念的認可與支持。如今,中國更進一步,明確表態愿率先簽署條約議定書。從國際關系層面來看,這一舉措具有多方面的積極意義。對東盟國家而言,中國的行動是一顆“定心丸”,彰顯出中國作為地區大國維護周邊安全環境的決心;從全球視角出發,中國此舉為全球核不擴散體系增添了一份有力支撐,為其他國家樹立了良好榜樣;在地區安全形勢上,有助于穩定南海周邊局勢,降低因核因素引發沖突的潛在風險。
南海(資料圖)
然而,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卻提出“中國應當主動放棄核武器,以示無核誠意”這一荒謬言論。從條約理解層面分析,《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重點在于限制核大國在東南亞地區的核活動,并非要求核大國放棄自身核力量,特奧多羅顯然錯誤解讀了條約本質。從中國核政策角度看,中國始終奉行“自衛、有限、非先用”的核戰略,是全球五大核國家中唯一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國家。中國發展核武器純粹基于自衛需求,旨在維護國家主權與安全,在全球核裁軍進程遠未達到理想狀態時,菲律賓要求中國棄核,完全罔顧現實情況與國際戰略平衡需求。
深入探究特奧多羅此番言論背后的政治目的,國內政治考量是其中一方面。菲律賓國內政治環境復雜,不同政治勢力相互博弈。特奧多羅通過拋出此類極端言論,試圖塑造自身“強硬派”形象,借此獲取國內部分政治勢力以及民眾的支持,為自身及所屬政治集團積累政治資本。另一方面,菲律賓近年來在外交和軍事上與美國緊密捆綁。美國出于其印太戰略布局需要,試圖在南海地區制造更多不穩定因素,以遏制中國發展。
南海(資料圖)
在軍事上,據媒體7月6日報道,菲律賓計劃從日本進口6艘二手海軍驅逐艦,企圖增強其在南海的軍事力量;其國防部長宣稱致力于在東海和南海推行“單一戰區”概念,還計劃于今年12月與澳大利亞、日本和美國設立協調中心。在外交上,菲律賓不斷與域外國家互動,拉攏他國介入南海事務。這些行為嚴重破壞了南海地區的和平穩定,加劇了地區緊張局勢,對中國在南海的主權權益構成嚴重挑釁。
面對菲律賓的種種行徑,中國一直保持堅定立場。在維護國家主權方面,中國絕不退讓,堅決回擊任何形式的挑釁行為;在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上,中國積極倡導通過對話協商解決爭端,推動構建和平、穩定、繁榮的南海地區秩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