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電影《聊齋:蘭若寺》7月8日在北京舉行首映禮。影片由《長安三萬里》原班人馬創作,作為“新文化”系列第二部作品,以一個主線故事串聯《聊齋志異》各個經典篇章的敘事風格,讓觀眾在新奇之余,又能回味原著的短篇小說風味。電影將于7月12日全國上映。
《聊齋:蘭若寺》采用故事集的形式,主要是為了還原原著《聊齋志異》短篇小說的風格。 雖然都是第一次當導演,但執導《嶗山道士》篇章的崔月梅和劉源,一位曾擔任《長安三萬里》、“白蛇”系列、“新神榜”系列的角色設計總監,另一位則是《白蛇:緣起》《新神榜:哪吒重生》的故事版組組長。
在這個篇章里,他們選擇了求新突破,崔月梅導演“希望用一種非常引人入勝的方式,一下把大家帶進聊齋這個充滿中式浪漫和神秘詭譎的世界。”于是毛氈風格第一次出現在了國產動畫電影中,詼諧有趣的故事背后是單鏡頭渲染時長高達70萬核時的超高工作量。
謝君偉導演執導的《蓮花公主》將故事主人公改編成了小孩。對此,謝君偉表示:“希望竇旭和蓮花的冒險,能帶領大家找到內心最純真童趣的那一面,成為堅持前行的動力。”
同為《長安三萬里》導演,鄒靖導演這次獨立執導《聶小倩》。鄒靖導演覺得“鬼魅橫行,人心不正的亂世之下,會讓聶小倩和寧采臣這對‘人鬼戀’跨越的阻隔和艱難更多,張力也更強。”對此寧采臣的配音演員谷江山也說:“給寧采臣配音的時候覺得他是比較壓抑的,但遇到小倩之后,他因為時代背景所賦予的堅硬被逐漸變得柔軟,其實堅硬和柔軟是不沖突的,是唯美的。”
鄒靖導演參與的另兩個篇章都有一定的喜劇元素。其中他和劉源導演共同執導的《魯公女》將青春浪漫,至情至性的氛圍發揮到了極致。劉源導演心目中的魯瑛和張于旦,是“一種超越了生死、時間和突破命運桎梏的真摯情感,希望大家能看完這個故事以后,帶著一種圓滿的心情,一種非常滿足的離場感離開。”
電影中執導人數最多的《井下故事》,也是電影“1+5”敘事結構中的串聯主線,不管是對于劇情設計,抑或聲音演繹都有頗高要求。在黃鶴宇導演心目中,“井下故事其實是大家跟隨蒲松齡先生在一寺一井一樹的滄海桑田中去看聊齋故事和真情故事,其實它承載了我們對于經典故事的致敬,還有對于創作者執著的致敬。”
配音指導楊天翔在現場介紹了實力強勁的“配音天團”,盧力峰、陳子平等現場還原角色名臺詞的場面。
電影的兩位編劇也來到現場,編劇沈君樂解釋了何謂中式志怪:“中國的志怪文化是根植在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土壤上的,在那些志怪故事里面,我們能看到的是人性、人心、人情世故以及對未來的期許與愿景,我覺得這個是我們志怪文化的核心。”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肖揚
編輯/周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