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動畫電影《聊齋:蘭若寺》在北京舉行首映禮。制片人宋依依,導演崔月梅、劉源、謝君偉、鄒靖、黃鶴宇、劉一林,以及主要配音演員盧力峰(配音 蒲松齡)、谷江山(配音 寧采臣)、孫路路(配音 張于旦)齊齊亮相映后,同觀眾分享了此次創作的緣起和經歷。澎湃新聞記者現場注意到映前提示:“建議6歲以上兒童觀看,6歲到13歲的兒童建議在父母或成年親友陪伴下觀賞。”
電影海報
《聊齋:蘭若寺》是國產動畫史上首次以故事集的形式呈現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也是追光動畫繼《白蛇2:青蛇劫起》《新神榜:楊戩》《長安三萬里》《白蛇:浮生》后,第五年與觀眾相約暑期,將于7月12日全國公映。
劇照 蒲松齡與二精怪講故事
該片采用“1+5”的敘事方式,由原著作者蒲松齡在一夜間的創奇經歷,把《嶗山道士》《蓮花公主》《聶小倩》《畫皮》《魯公女》五篇經典故事悉數融入蘭若寺“一井一樹”的場景間,內容與畫風都迥異有別的六條故事線凝匯為一個多元豐富的集合。在滄海桑田,世事變幻里超越人鬼仙妖、死生愛恨,也由此演繹出諸般幻象奇緣和亙古世間真情。
北京首映禮現場。澎湃新聞記者 王諍 圖
制片人宋依依在發言時表示,《聊齋志異》是中國古代短篇小說發展史上的集大成者,491個故事組成了一部包羅萬象的小說集。“我們最終選取的6個故事,由見貪心到見真心,從見亂世情、見夫妻情,直至見生死情,從情感上講是由輕到重,逐級往上推高的。制作上則從故事劇情、美術風格、視聽感受等各個方面著力,求新求變自我突破,希望為觀眾打造一次新奇有趣,沉浸超然的東方志怪之旅。”
劇照 《嶗山道士》
片中首章《嶗山道士》的毛氈風格,一上來就讓觀眾眼前一亮。導演崔月梅介紹說,僅僅這一個篇章故事的渲染量,就足以媲美一個長片故事,單個場景的毛發數量可達千萬,篇章單幀渲染最長耗時55小時(全片單幀渲染最長耗時220小時),單鏡頭渲染時長高達70萬“核時”。【編者注:核時是云計算中用于衡量計算資源消耗的基本單位,核時=CPU 核心數×使用時間(小時)】
為此,追光動畫甚至為了這個單元創新開發專屬流程,只為在大銀幕上構建出一個從人間到仙境的“前所未見”的毛氈世界。
作為一部清代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中的故事自然都是發生在古代,但《聊齋:蘭若寺》中的《聶小倩》一章,則把故事背景設定在了戰亂頻仍、民不聊生的民國。書生寧采臣一身立領中山裝、“倩女”聶小倩也褪去衣袂飄飄換上了一套旗袍。
談及這種反差和置換,導演鄒靖表示在研讀原著時,就覺得其中的姥姥、夜叉等人物的設定給人一種鬼魅橫行、人心不古的時代感。“于是我們希望呈現出亂世的人鬼情未了,把戲劇張力拉到極致。而民國也有一種曖昧、唯美的時代氣息,這個調性其實也和聶小倩是相符的。”
《聶小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