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 張小玲 通訊員 黃卓龍 伍習湖 “兩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雕……”清晨八點,龍華區志愿者之家旁的空地上,30余名市民和志愿者在公益老師的口令聲中舒展身體,動作整齊劃一。這是自7月起,龍華團區委、區志聯每周二、四早晨開展的“全民健身迎全運”太極拳與八段錦公益課堂的生動場景。兩位資深志愿者化身教練,僅兩周時間便吸引超過120人次參與,迅速成為周邊社區最“圈粉”的晨練項目之一。
教練身份揭秘:從“志愿紅”到“健身導師”
本次課程的獨特之處在于兩位教練的身份。曹大議是習武30年的“武術高手”,龍華區武術協會名譽會長,更是深耕社區服務多年的資深志愿者;遲魯凱則是志愿者之家志愿服務隊骨干隊員,除了參與各類志愿活動,研習八段錦已是堅持多年的愛好。
談及主動擔任教練的初衷,兩人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志愿者之家的平臺作用,“平時在志愿者之家為市民提供便民服務時,經常聽到大家希望能參加集體養生項目。”遲魯凱說,“現在志愿者之家搭了臺,大家追問下周的教學安排,備課教學都更有動力了!”曹大議也補充:“志愿者之家的‘橋梁’作用,讓我們的‘小愛好’真正變成了服務大家的‘大價值’。”
學員破圈現象:全民健身打破年齡壁壘
課堂上的學員構成,打破了“傳統功法=老年運動”的刻板印象,參與者中既有退休工人和寶媽,也有不少年輕上班族的身影。“以前總覺得太極拳是公園里老年人的活動。”26歲的上班族小林在練習間隙分享道,“最近跟著曹老師學了半個月,才發現它對緩解久坐帶來的肩頸酸痛效果特別好!”
據統計,在已參與的學員中,30歲以下青年占比接近20%。傳統功法正成為連接鄰里、跨越代際的“社交紐帶”,讓市民在“一招一式”中拉近距離,不少學員自發組建“社區健身群”,將課堂所學延伸至日常晨練。
小陣地大能量:志愿服務賦能“全運惠民”
“此次培訓不僅是推廣全民健身,更是以‘小切口’傳遞‘全運惠民’的溫度。”區志聯相關負責人表示,選擇志愿者之家作為活動場地,正是看中其“扎根社區、貼近居民”的天然優勢——既依托志愿者團隊的服務經驗,又能精準對接居民需求。
從“解憂回信墻”,到如今惠及百人的公益健身課堂,區志愿者之家正以“小陣地”撬動“大民生”,這片空地上的每一招一式,不僅是健康生活的起點,更是“全民全運、全運惠民”理念的生動實踐。
龍華賽區全力備戰十五運志愿服務
龍華區承接十五運會排球(女子18歲以下)競體比賽項目、6項航空模型群眾賽和深圳北站抵離迎送等工作,隨著十五運會各項賽事日益臨近,龍華區賽會志愿服務工作已全面鋪開,已形成“抵離迎送+城市側服務+賽事保障”三位一體服務體系:在深圳北站抵離服務中心,來自南科大、哈工大(深圳)的“小海豚”抵離服務志愿者,為來深參賽人員提供進出站一站式接送服務;在城市道路、社區點位,城市側志愿者們正積極開展文明引導、環境美化等行動,提升城市整體風貌與品質;同時,來自電科大和深信院的500余名賽會預備志愿者已完成考核,蓄勢待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