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高回報”投資邀請,心動嗎?
接到領導“緊急轉賬”的要求,猶豫嗎?
遇到美女網友“訴苦求助”,信以為真嗎?
這些看似偶然的“機遇”
可能正是精心編織的詐騙陷阱!
如何守好自己的“錢袋子”?
這份“反詐指南”用真實案例告訴你
防詐于心,反詐于“刑”!
什么是電信網絡詐騙?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第二條:“本法所稱電信網絡詐騙,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利用電信網絡技術手段,通過遠程、非接觸等方式,詐騙公私財物的行為。”
虛假投資理財詐騙——“暴利神話”的誘惑
典型案例
被告人徐某等人在柬埔寨王國組織電信網絡詐騙團伙,于該國設立窩點,針對我國境內居民實施電信網絡詐騙活動。以網絡投資理財等名義誘騙我國境內多名居民下載該團伙實際控制的“信達”“國信”“開源”“湘財極速版”“湘財”“東方”等虛假投資理財類軟件并向指定賬戶轉賬,對被害人前期小額投資“試水”予以返利,被害人一旦加大資金投入,就會出現無法提現的情況,被害人被踢出群聊并拉黑,將被害人錢款非法占有。通過上述方式,該詐騙團伙于半年間共計騙得人民幣800余萬元。人民法院以詐騙罪判處各被告人有期徒刑十二年六個月至有期徒刑二年不等刑罰,并處罰金。
法官說法
1. 行騙誘餌:犯罪分子往往以“內幕消息”“穩定高回報”為幌子,將被害人拉入所謂“投資”群聊,進而冒充投資導師、金融理財顧問,以發送投資成功假消息或“直播課”騙取被害人信任。
2. 詐騙手段:建立信任后,犯罪分子會以有特殊資源、平臺有漏洞等可獲得高額理財回報等理由,誘騙被害人投資,并對被害人前期小額投資試水予以返利。受害人一旦加大資金投入,就會出現無法提現的情況,并將被害人踢出群聊并拉黑。
法官提醒
群眾切莫輕信非正規渠道推薦的投資理財,守好自身的“錢袋子”。
圖片源自網絡
網絡貸款詐騙——“滾雪球式”債務陷阱
典型案例
被告人顧某等人通過名下a公司,開發設計并控制20余款帶有非法網貸功能的手機app,用于對外放貸。此外,a公司還開發上述網貨app共用的共債數據系統,用于被告人掌握借款人個人信息,以調度相關放貸和催收活動,并從中篩選、物色重點作案對象。被告人使用上述非法網貸app,以低息、無抵押、免審核、快速放款等為誘餌,隱瞞網貸app自動調取手機通訊錄、平臺還款時間默認為中午等事實,誘騙他人網上申請小額短期貸款,并以服務費名義變相收取借款數額30%左右的“砍頭息”。待借款到期前夕,通過告知借款人需在中午前還款等方法,故意制造借款即將違約的緊迫局面,對能夠按時還款的借款人,以“提高借款額度”“贈送大額優惠券”等誘餌,誘騙其再次借貸;對無法按要求還款的借款人,采用威逼誘騙等手法,騙其辦理展期并收取高額展期費,或在被告人控制的關聯網貸app上重新借款平賬,不斷壘高債務。嗣后再用“爆通訊”“短信轟炸”、辱罵威脅等“軟暴力”手段進行催收,非法占有被害人錢款。詐騙既遂數額9400余萬元,造成4000余名被害人財產損失。人民法院以詐騙罪判處被告人無期徒刑至有期徒刑三年不等,并處罰金。
法官說法
1. 行騙誘餌:犯罪分子往往打著“無抵押”“無擔保”“免審核”“當天放貸”等幌子的網貸服務廣告,誘導被害人在非正規平臺下載貸款軟件。
2. 詐騙手段:犯罪分子會一步步誘導被害人提供自身銀行卡號、身份證號、手機號及短信驗證碼,在被害人未收到貸款前索要“手續費”“保證金”等。
法官提醒
群眾如有貸款需求,請到銀行或正規信貸機構辦理,不要輕信陌生來電和短信推銷。
圖片源自網絡
刷單返利詐騙——“躺賺兼職”的連環套
典型案例
被告人劉某等人在菲律賓設立窩點,使用telegram、釘釘、qq、微信等即時通訊軟件,針對我國境內外人員,以刷單返利實施詐騙,并根據詐騙環節設立資源組、爆粉組、接待組、維護組等,資源組成員主要負責與國內的吸粉引流等人員對接,創建包含有多名被害人在內的微信群、qq群等聊天群等;爆粉組成員對接資源組,使用詐騙團伙提供的微信、qq賬戶在資源組所建的聊天群內,發布小額刷單任務,讓被害人做任務贏返利,誘騙被害人掃碼進入詐騙團伙控制的聊天群等;接待組成員對接爆粉組成員,在詐騙團伙控制的聊天群內,進一步發布刷單任務,增加刷單金額及相應的返利金額,誘騙被害人下載詐騙團伙控制的刷單鏈接;維護組成員對接接待組成員,繼續誘騙被害人進行大額轉賬充值用于刷單盈利,以操作失誤、聯單任務未完成、賬戶被凍結等為由繼續讓被害人大額轉賬充值,騙取被害人錢款。上述部門、組別、成員之間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實施詐騙活動,騙取被害人錢款千萬元。劉某在共同犯罪中系從犯,且具有自首情節。人民法院以犯詐騙罪,判處劉某有期徒刑四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四萬五千元。
法官說法
1. 行騙誘餌:犯罪分子往往通過短信、網站、社交軟件、短視頻平臺等渠道發布兼職廣告招募“刷單客”“點贊員”“推廣員”,并將其拉入群聊,或以免費送小家電、免費技能培訓等為幌子拉人建群。
2. 詐騙手段:入群后,犯罪分子會讓被害人完成刷單關注公眾號、為短視頻點贊評論刷粉絲等簡單任務,并發放小額傭金獲取被害人信任。犯罪分子再安排“托兒”在群中散布其獲得高額傭金的截圖,以“充值越多、搶單越多、返利越多”為誘餌引誘被害人下載虛假刷單app做“進階任務”,再以“任務未完成”“卡單”“操作異常賬戶被凍結”等各種借口誘騙被害人加大投入進而騙取更多資金,直至被害人發覺被騙。
法官提醒
“刷單、刷信譽”本身就是違法行為,并非正當兼職,切勿被蠅頭小利誘惑、上當受騙。
圖片源自網絡
/ 04 /
婚戀、交友類詐騙——“甜蜜陷阱”的溫柔刀
典型案例
被告人王某等人在王者榮耀、qq飛車等多個網絡游戲平臺大廳內,假扮美女玩家以處網絡情侶、收徒等為幌子吸引被害人;隨即,通過 qq、微信等聊天工具,將被害人引流至“小小語音”“噠噠語音”等開設的直播間,由在線女主播與前述業務員進行對接后,女主播再以談戀愛為名,虛構打賞即可安排線下見面、業績不達標將會被開除等幌子,欺騙被害人在語音平臺進行充值并打賞,涉案金額4000余萬元。人民法院以詐騙罪判處王某等人有期徒刑十一年六個月至五年不等,并處罰金。
法官說法
1. 行騙誘餌:犯罪分子會通過網絡收集大量自拍、生活照,按照劇本打造不同的身份形象,然后在網絡游戲大廳、婚戀交友網站等平臺發布個人信息,誘導被害人與其建立聯系。
2. 詐騙手段:建立聯系后,犯罪分子會進一步用照片和預先設計的個人經歷豐富的虛假身份騙取被害人信任。之后,犯罪分子以維持戀愛關系,或者以“遭遇變故急需用錢”為由向被害人索要錢財,并且根據被害人財力情況不斷變化理由,要求轉賬,直至被害人發覺被騙或無力繼續轉賬。
法官提醒
網絡交友需謹慎,虛擬世界難辨真。在涉及錢財問題時,不要輕信征婚交友對象的借口、說辭。
圖片源自網絡
/ 05 /
冒充“公檢法”詐騙——“聲稱涉案”的套路
典型案例
2024年9月,境外電信網絡詐騙團伙先后虛構網信辦、司法機關工作人員身份,以被害人名下銀行卡、電話卡涉嫌非法集資為由,謊稱需對被害人進行資金監管,誘騙多名被害人購買黃金交給指定人員以騙取被害人財物。同時,該電詐團伙在馬來西亞高薪招募多名取金人員入境,由取金人員喬裝打扮、偽裝身份后向被害人收取黃金,后續將黃金轉換為虛擬貨幣進行轉移。馬來西亞籍被告人邱某受電詐團伙招募入境,由同伙中他人先行收取邱某護照,防止其接收黃金后“黑吃黑”。后邱某根據電詐團伙指示喬裝打扮、偽裝司法工作人員身份,至本市閔行區某酒店向被害人收取被騙黃金,但在取金中途被公安機關當場抓獲未能得逞。人民法院依法判處邱某有期徒刑二年,并處罰金和驅逐出境。
法官說法
1. 行騙誘餌:該類型犯罪中,犯罪分子通常以被害人涉嫌洗錢、非法出入境、快遞藏毒等為由進行威逼、恐嚇,要求配合調查并嚴格保密,同時向被害人展示虛假通緝令、財產凍結書等法律文書以增加可信度。
2. 詐騙手段:隨后,犯罪分子會以幫助被害人洗脫罪名為由,誘導被害人到賓館等獨立封閉空間,阻斷與外界聯系,進而要求被害人配合調查或接受監管將名下所有資金轉至“安全賬戶”,或下載指定 app、引誘被害人轉入資金,達到詐騙金額最大化的目的。
法官提醒
生活中,如遇自稱公檢法人員主動聯系,應及時與當地相關部門進行核實,公檢法機關工作人員不會通過微信、qq 等形式發送逮捕證等文書,沒有所謂“安全賬戶”,凡是要求轉賬進行資金核查的都是詐騙。
圖片源自網絡
/ 06 /
冒充熟人或領導詐騙——“熟人偽裝”的騙局
典型案例
被告人張某等人,使用被害人領導或親友的照片、姓名,包裝微信等社交賬號,添加被害人為好友或將被害人拉入特定群聊,或潛入被害人所在的群聊,模仿領導、親友語氣,向被害人發出轉賬或繳納費用的指令信息,并以時間緊迫、機會難得等借口催促被害人盡快轉賬,騙取被害人400萬余元。人民法院以張某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剝奪政治權利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三十萬元。
法官說法
1. 行騙誘餌:面對朋友、同學、親人的求助,很多當事人選擇了不加核實、仗義救急,而落入詐騙陷阱。犯罪分子通過相同昵稱、頭像等方式,偽裝成被害人的熟人,向被害人發送虛假求助消息。
2. 詐騙手段:收到被害人回復后,犯罪分子會以轉賬延遲為借口步步引誘,選擇在特殊時間段作案,以降低被電話、視頻等驗證的可能性。犯罪分子冒充領導時,一般以有事不方便出面、不方便接電話等理由要求被害人代為轉賬,并發送虛假轉賬截圖謊稱已經向被害人賬戶轉賬,解除被害人防備,隨后催促被害人盡快向指定賬戶轉賬。
法官提醒
當事人接到自稱“領導”“熟人”要求轉賬的信息時,務必通過電話或當面核實確認,在核實確認之前切勿輕易轉賬。
圖片源自網絡
釋法法官
馬晨貴
閔行區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法官
李蔚卿
閔行區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法官助理
來源丨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法院
高院供稿部門:刑事審判庭
文字:馬晨貴、李蔚卿
責任編輯:張巧雨
編輯:孫小敏
聲明丨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高院”公眾號
? 點擊上方卡片關注“上海高院”公眾號 ?
上觀號作者:浦江天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