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詐意識不松懈,提高警惕很關鍵
8099999特別策劃
“全民反詐在行動”
一起識破騙局、警惕陌生來電
抵制網絡誘惑,讓詐騙無處遁形
隨著暑期的來臨,學生上網、獨處時間增加,電信網絡詐騙這一“隱形威脅”也悄然逼近未成年人。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把目光放到孩子的電話手表上,通過電話或發送短信來實施詐騙,家長和孩子一定要提高警惕。
真實案例
前不久,警方接到報警
王女士稱兒子用電話手表時
稀里糊涂被騙走了3萬多元
原來,12歲的小李在上網時
突然彈出一個“買藥返現”彈窗
小李出于好奇點了進去
沒想到踏入了騙子設下的陷阱
“只要幫忙刷單,就有返現”
APP“客服”向小李發來信息
小李一聽能“賺錢”
立刻用電話手表和對方互加了微信
并通過掃描對方發來的二維碼
刷了幾筆小額訂單
確實收到了一些所謂的“返利”
嘗到甜頭的小李便越陷越深
當完成了一筆1400元的轉賬后
“客服”卻稱支付創建失敗
需要重新補交費用
此時深陷騙局的小李
先后轉賬3000元和8600元
由于小李綁定使用的是母親的支付軟件
幾筆轉賬讓王女士發現了端倪
于是立刻詢問小李情況
可小李卻堅持自己沒有被騙
王女士果斷選擇了報警
民警立即前往現場
了解情況后
聯系支付寶客服
好在報警及時
最后一筆21000元的轉賬被成功止付
為王女士一家挽回了損失
昆明市公安局反詐中心 楊楠:“可能這些孩子對識騙、防騙的意識還不是很強,所以騙子有可能通過一些電話或者是一些詐騙短信發送到孩子的電話手表上,讓他們點擊一些莫名的鏈接。由于他們這些識詐的意識不怎么高,可能就是點了那些莫名的鏈接以后不知不覺就下載了一些陌生的APP,騙子就盜取了他們的信息,從而實施詐騙。”
暑假期間是學生遭遇詐騙的高峰期。如以“高薪兼職”“輕松賺錢”為誘餌,要求學生墊付“保證金”“押金”“任務金”等的刷單兼職詐騙,以及聲稱“高價回收游戲號”“贈送稀有皮膚”騙取學生賬號信息或以“認證費”為由的詐騙,或是以“話費充值返利”“暑期團購課程優惠”等為名,誘導學生點擊釣魚網站或下載虛假APP,盜取支付信息等的詐騙手段務必提高警惕。
典型詐騙案例警示
案例一:虛假中獎信息詐騙
騙子通過兒童智能手表的社交功能發送“中獎通知”,要求孩子填寫家長銀行卡信息或支付驗證碼。警方通報過相關案例,因為有學生泄露敏感信息,導致家長手機被遠程操作,數萬元被盜。
案例二:套取驗證碼詐騙
詐騙份子借機接近孩子騙取信任,利用兒童智能手表發送驗證碼,通過孩子聯系父母,索要短信驗證碼,達到轉移錢財的目的。
案例三:游戲皮膚兌換詐騙
騙子通過兒童智能手表添加好友,以“免費送游戲皮膚”為由誘導孩子掃描二維碼,實際為支付鏈接。
昆明市公安局反詐中心 楊楠:“這些詐騙分子會對孩子進行一個施壓,強調孩子如果不配合我們‘警察’辦一些事情,核驗這些身份信息的話父母可能會坐牢,孩子也要承擔相應的賠償,以此來威脅孩子。”
那么家長在給孩子配置了電話手表后,該如何做好電詐的防范呢?
警方特別提示
首先,家長要詳細了解兒童智能手表的使用說明,教育孩子正確使用并定期檢查;
其次,家長要設置兒童智能手表的每天最高消費限額,開啟手表賬單功能,確保手表端消費在家長手機端有提醒;
第三,根據孩子的日常活動安排,制定使用時間;
第四,建議家長關閉微信、支付寶等平臺的“免密支付”功能,手機的支付密碼也不要告訴孩子。
昆明市公安局反詐中心 楊楠:“在此也提醒廣大家長,在暑假過程中孩子在使用電話手表時建議每天監督一下,看一下孩子的電話手表里面有沒有安裝莫名的一些APP,及時進行清理,莫名的短信也及時進行刪除。如果孩子必須非要綁定銀行卡的話,也建議家長每天對銀行卡的消費額度做一定限制。”
增強反詐意識,守護財產安全
如遇可疑情況,請立即撥打110報警
來源:8099999街頭巷尾
部分來源:云南警方
編輯:李彤
編審:李菁
終審:李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