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帆生物正在計劃收購下游客戶以擴充產能。可是在自身產能建設方面,公司去年一年花了13.84億元買銀行理財,對三大IPO募投項目卻僅投入1.12億元。昊帆生物為什么有這么多“閑錢”?或許與募投項目早已竣工驗收有關。
來源:攝圖網
溢價2.5倍收購虧損客戶,標的曾致人福醫藥商譽減值
昊帆生物(301393.SZ)部分IPO首發前限售股將在7月14日上市流通。而在上周五,公司深夜披露一則收購公告,計劃分兩期購買杭州福斯特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州福斯特)100%股權,共擬使用自有或自籌資金1.6億元。
昊帆生物特別提示稱,標的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虧損,且存在持續虧損的風險。經審計,杭州福斯特2024年營業收入為2.04億元,凈利潤為-0.28億元,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同樣為負值。
截至2025年3月31日,杭州福斯特資產總額為2.69億元,凈資產為0.46億元。在持續經營前提下,其股東全部權益價值的評估結果為1.62億元,本次交易作價1.6億元,較其賬面凈資產溢價約247%。
杭州福斯特成立于2001年,專注研發、生產和銷售高級中間體、特色原料藥,并承接部分CDMO業務。廠區占地72畝,建筑面積4萬多平方米,擁有完備的生產及配套設施,具備GMP、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認證,曾于2019年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現場審計。昊帆生物表示,本次收購旨在獲得杭州福斯特現有富余產能,改善公司產能不足的局面,提高公司產品的供應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杭州福斯特曾出現在昊帆生物的IPO申報材料中。一方面,昊帆生物在“發行人作為供應商已獲得重要客戶的認證情況以及認證的具體內容”中,將杭州福斯特披露為重要客戶之一。另一方面,杭州福斯特是公司股東許立言對外投資的企業,持股比例為1.8%。
據工商信息,許立言已經在2023年3月退出杭州福斯特,同時上海予君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予君生物)成為杭州福斯特的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為67%。
昊帆生物本次收購將分兩期進行,第一期受讓杭州福斯特85%股權,包括予君生物持有的52%股權和10名自然人持有的33%股權。在第一期股權轉讓工商變更登記完成之日,予君生物應將杭州福斯特剩余15%股權質押給昊帆生物,同時將對應表決權全部委托給昊帆生物,并在24個月內完成剩余15%股權的轉讓。
在被予君生物收購以前,杭州福斯特曾是人福醫藥(600079.SH)的控股子公司。
2016年,人福醫藥以1.05億元對價收購了杭州福斯特70%股權,形成商譽0.53億元。到了2021年,人福醫藥首次對這筆商譽計提減值準備0.38億元。商譽減值測試結果顯示,杭州福斯特資產組(含商譽)的賬面價值為3.65億元,但預計可回收金額僅3.11億元。
2022年10月底,人福醫藥將杭州福斯特70%股權賣回給其原股東,交易對價為1.5億元。按照此時的交易價格計算,杭州福斯特100%股權對應估值約2.14億元。
募投項目投資緩慢,卻花13個億買理財
昊帆生物在收購公告中稱,公司第一個自有生產基地安徽昊帆已建成的產能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生產需要,第二個自有生產基地淮安昊帆正在建設中,建設周期較長,無法在短期內貢獻有效產能。因此,公司亟需通過收購的方式提升生產能力,抓住市場機遇。
2023年7月,昊帆生物正式登陸創業板,發行價為67.68元/股,共募集資金18.27億元。扣除1.72億元的發行費用后,募資凈額為16.55億元,其中超募資金達5.10億元。
公司上市當年使用募集資金5.06億元,主要是補充流動資金4.03億元,而三個建設性募投項目“100kg/年多肽、蛋白質試劑研發與生產及總部建設項目(一期)”“年產1002噸多肽試劑及醫藥中間體建設項目”“多肽及蛋白質試劑研發平臺建設項目”分別投入0.39億元、0.61億元、0.03億元。
2024年10月,昊帆生物將子公司安徽昊帆負責實施的募投項目“年產1002噸多肽試劑及醫藥中間體建設項目”變更為“安徽昊帆多肽試劑及醫藥中間體建設項目”,取消 1項產品規劃的300噸產能,增加子項目“年產980噸多肽試劑及醫藥中間體建設項目”。該募投項目的建設內容由11種產品、共1002噸產能調整為29種產品、共1682噸產能,但投資總額不變,仍為5.45億元。同時,公司計劃使用募集資金及自有資金建設“淮安昊帆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總投資高達10.64億元。
根據2024年年報,公司本期共投入募集資金1.12億元,其中三個首發募投項目分別投入0.31億元、0.43億元、0.02億元,期末投資進度分別為52.85%、22.48%、15.54%,較2023年末各自前進了12.25%、7.97%、1.90%。
在緩慢投資建設募投項目的同時,公司2023年使用5.12億元資金購買封閉式定期存單,年末有4.77億元存單未到期。到了2024年,公司全年購買銀行理財產品13.84億元,期末未到期余額超過13億元。
也是在2024年,公司將閑置募集資金現金管理額度由原來的不超過8億元增加到了10.5億元。
募集資金為何“龜速”投入?項目早已竣工驗收
除了“安徽昊帆多肽試劑及醫藥中間體建設項目”延期到2026年6月,其余兩個首發募投項目仍計劃在2025年底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
“多肽及蛋白質試劑研發平臺建設項目”是進度最緩慢的募投項目,亦由安徽昊帆負責實施。項目計劃使用IPO募集資金1億元,公司上市兩年共投入485萬元,截至2024年末的投資進度僅15.54%。
昊帆生物為什么不急于投入募集資金?在公司近期公布的一份竣工驗收報告中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2025年3月,昊帆生物官網公示安徽昊帆《年產1002噸多肽試劑及醫藥中間體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報告》。其中提到,安徽昊帆在2021年4月增加投資8000萬元建設“多肽及蛋白質試劑研發平臺建設項目”,同年10月開工建設,并于2023年10月完成企業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工作。
驗收監測報告顯示,該項目在2021年4月取得了安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環境保護局的審查意見(慶高新環建函[2021]1號),與昊帆生物招股書披露的募投項目審批意見文號完全一致。
也就是說,募投項目“多肽及蛋白質試劑研發平臺建設項目”在昊帆生物上市3個月后就完成了竣工環保驗收。
驗收監測報告還顯示,“年產1002噸多肽試劑及醫藥中間體建設項目”,也就是昊帆生物變更前的募投項目,在2023年2月開工建設,2024年3月建成調試并開始試生產。
而在2024年4月,我們就曾發表《昊帆生物股價破發40%,上市第一年業績不及保薦承銷費》一文提示,安徽昊帆負責實施的兩大募投項目似乎都已進入竣工驗收、甚至是試生產環節,與2023年年報披露的進度恐怕不匹配。
或許正是由于募投項目大多早早建成,公司才有高達10位數的“閑錢”用于現金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昊帆生物的IPO保薦承銷費率按照發行規模遞增。當募集資金小于15億元、超過15億元且小于17億元、超過17億元時,保薦承銷費率分別為6.70%、7.35%、8%,最終公司按8%的費率向民生證券支付了1.46億元的保薦及承銷費用。
而昊帆生物上市5個月后,股價開始長期破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