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數月的鏖戰,2025春拍季的大幕正緩緩落下。這場收藏盛宴悄悄顯露出藝術市場在數年調整后的新模樣——謹慎復蘇狀態。在這樣的步調里,瓷器板塊的“抗跌性”格外亮眼。
明清御窯重器依舊穩穩占據舞臺中央,大部分的交易額印證著它們無可替代的核心地位;而那些能在掌中把玩的小件雅器,卻憑著獨特魅力成為市場新寵。就連曾被忽略的“低洼板塊”,也慢慢透出奪目的光芒。藏家群體正在發生代際更迭,一些新的審美取向正在出現。
年輕藏家的審美轉向、傳播方式的迭代升級、學術研究的持續深耕,三者交織發力,正不動聲色地改寫著中國瓷器收藏的底層邏輯,一場靜水流深的市場變局,已隨著一次次落槌悄然開啟。
文丨特約撰稿人 劉向林
本刊記者 陳曦
收藏邏輯轉變
從“宮廷敘事”到“生活美學”
中國嘉德的“玲瓏”專場將掌玩御瓷、宮廷文房等小而精的門類聚攏起來,小器大樣,別有趣味;上海仲軒的“掌中玲瓏”專場主攻宮廷御用茶酒具、文房器等“掌中雅玩”,并實現百分百成交,另一場“小有文章”專場同樣百分百成交……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小件雖得寵,但不能代表整個收藏體系,宮廷大件重器依然有其地位。從各大公司的2025年春拍瓷器拍賣榜上,明清宮廷御窯重器依然是主角。
佳士得香港春拍中,明永樂青花竹石芭蕉紋梅瓶與清雍正青花九龍鬧海圖天球瓶分別以7812.5萬港元、7467.5萬港元成交,成為當之無愧的本季最高價拍品;香港蘇富比的坂本五郎專場,元青花纏枝牡丹云龍紋大罐以2599.5萬港元成交;邦瀚斯紐約春拍中清乾隆青花釉里紅云龍圖天球瓶以約合人民幣2670萬元成交;中國嘉德的清乾隆青花折枝花果紋天球瓶拍出1587萬元;中貿圣佳的明永樂青花如意開光纏枝蓮紋執壺以1380萬元易主;上海仲軒的明宣德御制青花應龍紋罐斬獲3864萬元……
上海仲軒2025春拍拍賣現場
明宣德 御制青花應龍紋罐
腹徑24.3厘米 高19厘米
成交價:3864萬元
上海仲軒2025春拍
清乾隆 斗彩穿花夔龍夔鳳紋玉堂春瓶
高37.8厘米
成交價:1035萬元
上海仲軒2025春拍
無論如何,宮廷重器帶來了高成交額,但在上海仲軒拍賣總經理王德元看來,不論器物大小,只要是品類中的精品,在市場上會始終堅挺。
同在上海的泓盛拍賣在2024年重新布局古董珍玩板塊,該部門負責人、00后的卓俊杰策劃了“集瓊藻”專場——名字源于乾隆皇帝的玩具箱,意指“收集世間美好之物”,聚焦小件文房雅玩。弱化宮廷屬性,強調每件拍品的獨特性,反響出乎意料得好。過去10年以宮廷重器為主導,如今藏家審美取向發生了明顯變化,在卓俊杰看來,主要因為“2019年之后,重要買家已集中于長三角地區,新晉藏家以江浙滬的年輕人為主”。追求獨特性成為新晉藏家的偏好,“年輕藏家越來越接近雜項藏家——玩的是‘味道’而非材質,類似‘多寶格’或‘玲瓏’的趣味。例如中國嘉德那件清康熙斗彩四喜登梅圖臥足杯,去年在上海約270萬元成交,短期內送拍估價380萬元,最終仍以700多萬元拍出。這類獨一無二的小件雅器現在愈發受到重視。宮廷官窯,像雍正乾隆單色釉、青花粉彩大立件,只要出價還能找到同類,而特殊小件稀缺性高、彈性大,正成為市場新趨勢。”
近兩年,文房小件類板塊明顯上漲,市場明顯向80后、90后藏家傾斜,甚至有95后、00后買家購藏額能達到千萬級別。“他們受當代藝術影響,偏好抽象、獨特、非程式化的審美,對傳統宮廷的宏大繁復不太感興趣。資金又充沛、決策果敢,確實在左右市場方向。”卓俊杰說道。
對于這股趨勢,中貿圣佳拍賣瓷器部總經理劉典新也有諸多感悟。他告訴《中國收藏》記者,性價比較高的“小而美”器物,其實一直是市場熱門,只是過往市場出現“小而美”同時又具備性價比的器物的頻率比較低。近六七年來,中貿圣佳業務團隊一直持續深挖粵滬等地區“老戶”典藏,并深耕打造古陶瓷板塊“戶出”專場,卓有成效,許多其祖上原系名門望族的客人慕名前來送拍,在業內已建立非常良好的口碑,文房雅玩頻現。從2022年春拍雍正仿古玉釉小貫耳瓶、乾隆墨彩詩文四方筆筒,到這次備受關注的中貿圣佳30周年慶春拍“戶出”專場拍品,其中尤以清乾隆斗彩福至心靈小水盂以及清乾隆御制斗彩嬰戲小綬帶葫蘆表現最為突出,委托方均以極低合同保留價委托上拍,通過團隊專業的學術解讀終以遠超起拍價的高溢價成交。總而言之,這個趨勢早已幾乎是整個市場的共識,但前提同樣是基于買方群體對拍賣平臺專業度的充分信任。
中貿圣佳2025春拍預展現場
明永樂 御制青花如意開光纏枝蓮紋執壺
高28.5厘米
成交價:1380萬元
中貿圣佳2025春拍
清乾隆 斗彩瑞蓮褔至心靈水盂
高5.5厘米
成交價:293.25萬元
中貿圣佳2025春拍
清乾隆 御制斗彩嬰戲小綬帶葫蘆瓶
高8.6厘米
成交價:299萬元
中貿圣佳2025春拍
可以發現,小件雅器的流行與新晉藏家的崛起有不少關聯。佳士得報告顯示,2025年其香港春拍中,中國內地千禧藏家競拍比重達30%,較2018年增長5倍。中國嘉德(北京)有20%的買家為首次參與嘉德拍賣的新藏家;蘇富比(香港)32%的競拍者為40歲以下群體;在上海仲軒,4.66億元成交額里,新買家貢獻了1.36億元成交額。王德元認為,新買家畫像很多元,但共性明顯:起點高,入場即瞄準頂尖拍品;能通過網絡手段快速比對全球館藏信息、拍賣記錄等等,判斷專業高效。
劉典新表示,在中貿圣佳這場結束不久的春拍中,從古陶瓷板塊來看,是他們見到最多陌生來賓面孔的一次拍賣,也就是說,這是越來越多新藏家入場現象最突出的一次。據統計,本季參與瓷器競投的新藏家占比明顯提升,從多年以來的平均值6%左右,突然飆升至12%左右。須知,藏家群體新生力量的占比顯著提升,意味著公司經營的蓬勃向上,以及行業動態的發展活力。他們的年齡段相比以往偏年輕化趨勢很明顯,但是他們的收藏偏好有時候過于追求“帶款”,而明顯輕視了元至明初諸多器物,這是由于新買家群體中堅力量普遍對元至明初諸多器物厚重學術地位認知薄弱原因所致,以及過多的投資心理主導導致的陶瓷審美素養、沉淀不夠而發生的一時價值取向錯亂。“相信在各位方家及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此一現象不久的將來會得到應有的改善與糾正”。
因此,即便拍賣市場受到當前社會、經濟環境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但“一個行業只要不斷有新人入場,就不會太糟糕。”有業內人士如此說道。
學術深耕+傳播范式迭代
瓷器市場韌性密碼
純興趣導向的新藏家入場,審美愈加細致,關注藝術如何融入生活,關注拍品的文化背景。拍行也開始及時調整布局與策略,不論是中國嘉德的“玲瓏”專場、佳士得紐約的“文人書房”專題、邦瀚斯的“東方神韻”專場、中貿圣佳的“唐英創作私物與唐英督陶貢御作品專場”、上海泓盛的“士人風尚”專題,還是上海仲軒設置的17個細分專場,將瓷器拆解為“宮廷文房”“案頭杯盞”等子類,都將專業化、場景化營銷做到了極致。
上海泓盛2025春拍預展現場
卓俊杰的團隊創造性地將傳統圖錄按年代分類的方式,改為6個生活單元:玄關、廚房、客廳、臥室等,每件器物置于真實藏家住宅和工作室的場景中,更接地氣。藝術融于生活本是通識,但在中國拍賣業發展初期被忽視。如今重啟這一理念,尤其適合年輕藏家——他們對當代藝術更感興趣,場景化展示能引導其接受傳統器物。
由此,瓷器板塊的人氣之旺盛也就自然而然,對比起書畫等板塊,瓷器在自媒體時代展現出它獨特的韌性。相較于過去傳統圖錄定向推送,如今“一部手機聯通世界”。藏家線上競拍已不足為奇,微博、公眾號早已成為傳統媒體,短視頻催生的自媒體達人開始參與推廣,讓關注古董的群體在抖音、小紅書等平臺瞬間觸達信息,傳播力呈裂變式增長。例如上海仲軒今年春拍微信出價4052次,抖音直播場觀眾8萬,新客占比顯著提升。
佳士得、蘇富比等公司紛紛拍攝短視頻,邀請各領域的專家、網紅達人介紹拍品背后的故事,“有好貨并通過網絡推廣,就能持續吸引新客。”卓俊杰說。泓盛也正在拍攝古董珍玩主題的小短劇,在去新加坡出差時,竟有藏家因為看過視頻而主動聯系他。
瓷器原本承載了中華文化的變遷與傳承,收藏瓷器更多出于一種文化認同。系統的考證、整理拍品信息,挖掘拍品背后的文化內涵,更能增加這種認同感,尤其對于在市場上久未露面的優質“生貨”。業內人士欣喜地發現,如今各個拍賣公司都開始認真做圖錄,考據拍品的相關信息。今年4月上海仲軒成立文化藝術研究院做出了業內的表率。王德元認為,這是一種長期生態布局:通過游學、研修班培育藏家群體;利用展覽與出版強化拍品文化價值。而市場調整期正是價值重構的窗口期,“中國藝術品市場經歷2010-2012年高峰后,清三代精品價格回調明顯(如雍正單色釉從千萬級降至七八百萬元)。但對新藏家而言,此時構建高端收藏體系恰逢其時。藏家可以尋找二三十年前沉淀的優質拍品入手,性價比很高。”
劉典新認為,拍賣雖是商業行為,但他們始終堅信,能否扎根市場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拍賣活動的學術性含金量。拍賣與學術非但從不沖突,而且拍賣由于不斷發掘出新的實物資料,還經常拓寬學術的視野、豐富學術研究的內容,二者良性發展,互相促進。中貿圣佳經常于拍賣活動期間舉辦相關的專題學術研討會與講座,每次均有與會學者或本公司原創性學術新觀點的發表,引領并具啟發性極強的新觀點廣泛得到藏界反響與共鳴,例如2024年舉行的“肇啟龍興——洪武官窯瓷器學術研討會”暨“明代御器廠設立問題的新思考——兼論洪武官窯瓷器再認識學術講座”,以及前不久舉辦的“陶成妙境——唐英與其藝術幕僚窯業貢獻特展”及最新研究講座,期間,眾多藏友高度關注并表示深受啟迪。
明崇禎 七年青花“西游記·玉華施法會”圖筒瓶
高43.5厘米
成交價:483萬元
上海泓盛2025春拍
明成化 青花纏枝蓮紋四獸首尊
高17.5厘米
成交價:339.25萬元
上海泓盛2025春拍
“瓷器板塊市場更趨理性”,這已是行家共識。頂級御窯持續領跑,民窯精品穩步升值,部分低洼品種重現光芒;稀缺精品永續增長,普品則面臨著價格回調,投機性操作將逐步被出清。數據理論分析年年都有,但對一個藏家來說,或許這些都可以拋諸腦后,能尋得自己的珍愛之物,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刊 發 于2025年第7期《中國收藏》雜志)
編輯丨王何
校對丨鄭爽
設計丨周倩
本文為原創,版權歸中國收藏雜志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一本雜志,還有“試聽”雙重體驗。音頻及視頻號講述的背后故事,都將在雜志獨家呈現。
創造無價
一個月40元的投資,貴嗎?知識無價,獨立的觀點無價,帶給您的精神財富更無價。
全年12期 訂閱價480元
郵發代號2-688 訂閱熱線1118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