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蕭山機場,前幾日遭遇了“釜山行式圍堵”。
這回主角是:內娛“新頂流”田栩寧。
人山人海,手機鏡頭快懟到他鼻孔里了,尖叫聲能把屋頂掀翻,保安大哥嗓子都喊啞了,拉人墻拉得胳膊發酸,線上還有好幾萬人看直播。
這陣仗,夠大吧?絕對的“頂流待遇”。
可你猜怎么著?就三個月前,隨便路上拉十個人問,九個半可能都不知道田栩寧是誰。
這反差,夠魔幻的。
一部叫《逆愛》的耽改劇,直接把他炸上了天。
海外火得一塌糊涂,熱度又倒灌回國內。微博粉絲蹭蹭漲,角色話題閱讀量幾十億,連他以前那些沒人看的冷門劇都被翻出來考古。
數據漂亮得晃眼,但現實挺骨感。
機場外頭粉絲舉著燈牌喊得撕心裂肺,路過的普通群眾卻一臉懵:“這誰啊?新出的明星?”
不得不說,《逆愛》爆的時機掐得真準,正好是暑期檔。
田栩寧在里面演的角色“池騁”,頹廢造型,帶點陰郁氣質,被粉絲吹爆了“性張力”,某音上各種剪輯片段瘋狂傳播,算法一推,年輕人就容易上頭。
眼看田栩寧爆紅,背后資本也沒閑著。
華策影視趕緊把他塞進新劇《七月的一天》,無縫銜接進組,生怕熱度涼了。
工作室更拼,機場被堵完沒幾天,精修寫真就安排上了,拼命營造“事業批”人設。
甚至,連鬧緋聞都能拿來用。
六月底,突然冒出“隱婚生子”的黑熱搜,公司馬上發聲明“未婚未育”,轉頭又買個熱搜把聲明頂上去。
這時間點卡得,比偶像假唱時的對嘴還準。
人紅了,麻煩也跟著來了。
先是“隱婚生子”的謠言滿天飛,逼得華策發律師函。
接著前女友蘇蘇的通話記錄被挖出來,全網都在猜那27分鐘到底聊了啥。
私生飯更離譜,直接在飛機上公放《逆愛》片段,湊到他臉前吼:“趕緊分手!孩子是不是你的?”
粉圈內部也亂。
CP粉嫌他營業少,集體脫粉回踩,搞笑的是原著作者柴雞蛋悄悄換了頭像,被解讀為暗諷。
有人搞了個田栩emoji的活動,本來想玩梗,結果一堆惡意表情刷屏,什么“一家三口”、“電話記錄”,擺明了添堵。
夾在中間的田栩寧,成了個尷尬符號,他現在這處境挺擰巴的。
一邊被“電子貞操鎖”捆著,演了耽改,好像就被默認簽了“單身協議”,談戀愛成了原罪。
網友為“直男下海該不該瞞戀情”吵翻天,可換個演普通偶像劇的演員談戀愛,誰管那么多?
另一邊,被私生當“打卡點”。廈門航空那次,粉絲硬闖頭等艙,他就縮在座位里,一聲不吭,只能不停按手機音量鍵當背景音,看著都憋屈。
最諷刺的是,他自己還得保持體面,扶起摔倒的粉絲,90度鞠躬感謝。可越是這樣,越顯得旁邊那些瘋狂場面更荒唐。
有網友說得挺形象:“他像個啞巴,周圍架著倆大喇叭,吵得要命。”
他自己呢?只在海外賬號發過“Relax”倆字,像是自我安慰。可內娛這修羅場,哪能真讓你放松?聲明里“未婚未育”四個字能澄清謠言,卻堵不住飛機上那聲刺耳的“分手”質問。
田栩寧這爆紅,感覺像暑期特供的快餐,數據再熱鬧,也透著股虛勁兒。
一周幾十個熱搜,機場直播幾萬人看,可粉絲越狂熱,路人越迷惑:“名字有點耳熟,臉?對不上號。”
資本精明著呢,都知道耽改的熱度就三個月保鮮期,趁著《逆愛》的勁兒還沒過,趕緊塞進校園劇《七月的一天》里轉型。
后援會也忙,發《抵制代拍倡議書》,想把焦點拉回作品本身。但轉型能不能成?誰心里都沒底。
捧也好,踩也罷,田栩寧現在就是個活標本,照出內娛不少毛病。
粉絲把他當“薩摩耶寶寶”護著,代拍把他當“人形ATM”追著,資本把他當“快消品”用著。
等這波熱搜潮水退下去,人設、謠言這些泡沫都會散。
最后能不能留下點真東西,還得看這個叫田雷的山東小伙兒,能不能在《七月的一天》里,用演員的本分,讓觀眾記住他真正的名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