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
的力量
SUMMER
心之所向
奔赴未來
2023年7月,我懷著期待與忐忑的心情踏進了大峽谷風景區(qū)人民法庭,未曾想,這方天地竟會成為我司法生涯里最深刻、最溫暖的注腳。如今回首,兩年光陰里,那些案牘上的墨痕、審判庭前的話語,都化作了滋養(yǎng)我成長的甘露,讓我在晨昏阡陌中愈發(fā)堅定司法初心。
案牘之上,墨痕交織人間冷暖
基層法庭,是司法體系中最貼近人心的地方,它有著獨特的煙火氣息。這里鮮有驚天動地的大案,更多的是家長里短、鄰里糾紛、婚姻離合、田邊地腳的爭執(zhí)。
起初,日日面對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我心中也有過浮躁與不解。時間長了,我漸漸領悟,我們辦的不是案子,而是別人的人生。
于是我開始在枯燥的文書背后,探尋當事人行為背后的緣由,尋找矛盾的根源所在,設身處地的理解他們維權時焦急、苦悶的心情。每化解一起糾紛、每為當事人追回一筆債款,我都會深深感到,我的工作并不止于案牘之上的文字墨印,而是在每一次調解、每一份判決中回應當事人對公平正義最樸素的渴望。
庭前問心,步履丈量鄉(xiāng)土情懷
走出法庭,便是無限廣闊的鄉(xiāng)土。我曾為了查清土地糾紛的來龍去脈,頂著烈日,在泥濘的田埂上反復丈量;為了化解老人贍養(yǎng)糾紛,走進村民家中,耐心傾聽、反復勸說,最終促成父母子女間的和解;也曾為了幫助失孤老人完成房屋過戶手續(xù),在鄉(xiāng)鎮(zhèn)與城里各個部門數(shù)次輾轉。
法律是嚴肅的,但司法實踐卻需要靈活與溫情,在阡陌巷口間,我們面對的是最真實的老百姓生活,他們的訴求往往摻雜著復雜的情感與現(xiàn)實的困境,需要我們用心去傾聽,用情去溝通,用腳步去丈量。在大峽谷與板橋鎮(zhèn)的土地,每一個村委會都留下過我們送達、調解的剪影,每一寸鄉(xiāng)土都留下了法治溫情。
初心如磐,篤行致遠司法為民
兩年的基層工作,就像一堂生動的法治實踐課,讓我褪去青澀,沉淀思考。我有幸在司法生涯的開端,就遇見了我一輩子的良師益友——葉丹庭長。在他的悉心指導與培養(yǎng)下,我從一名懵懂稚嫩的法院新人逐漸成長為可以獨當一面、處理復雜糾紛的法官助理。
他教我如何在復雜的證據(jù)卷中抽絲剝縷,在激烈的對抗中尋求和解的契機,如何在每一次庭審發(fā)問中尋找隱藏的真相,在瑣碎的日常工作中堅守法治的信仰。他讓我明白,“司法為民”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需要俯下身子,走進群眾,用真心去感受、用行動去踐行的諾言。每一次成功的調解、每一份能夠為當事人帶去笑容的判決,都讓我對這份職業(yè)充滿敬畏與熱愛。葉庭長,就像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舵手,在我對工作感到迷茫和無力時,他總能穩(wěn)穩(wěn)掌舵,為我指明方向。
或許我的工作很平凡,只是法治中國建設浪潮中的一朵浪花。未來的日子里,挑戰(zhàn)依然無數(shù),但我從未想過退縮。案牘之上的人情冷暖,庭前庭后的初心叩問,都將化作我不竭的動力,激勵我在這條踐行司法為民的道路上篤定前行。
來源丨大峽谷法庭
作者丨劉 宇
編輯丨喻靖堯
審核丨黃新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