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末夜幕降臨之際,揭陽古城內都會上演一場“文化盛宴”,英歌舞、舞龍、舞獅等特色民俗表演輪番上演,吸引市民游客前來拍照打卡。揭陽市通過打造“多彩揭陽·百姓舞臺”特色文化惠民活動,不僅為特色民俗搭建了常態化展示舞臺,也讓文化資源更好地服務群眾。
暑假期間,揭陽市文化館合作的文旅志愿者培訓基地,還會“零門檻”免費向市民開放數百場文藝培訓,吸引眾多青少年“拜師學藝”,投身文化傳承隊伍。從古城大戲到免費課堂,這里不僅是技藝傳承的課堂,更是全民共享的文化會客廳。
快板英歌火爆“出圈”
難度系數較高,參與者多為“00后”
英歌舞是中國潮汕地區的一種傳統舞蹈,通常以水滸傳中的英雄人物為主題,表演者會穿上戲服,手持木槌,伴隨著鑼鼓聲進行舞蹈。今年春節前夕,一創作者與揭陽匯龍英歌合力創作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廣東揭陽英歌表演,獲得中國駐美大使謝鋒轉發后火爆“出圈”,引發外國網友頻頻點贊。
揭陽匯龍英歌隊是揭陽市區的快板英歌。2024年8月成立伊始,該英歌隊便以招募的形式,吸引了普寧職校、漁湖中專的學生加入,隊伍中也有一部分是從事銷售、設計的社會工作者。目前團隊共有70余人,多為“00后”,平均年齡在20歲左右。
英歌舞。
每到暑假,基地都會開設快板英歌的公益培訓課程,參加培訓的人如果喜歡就會留下來。揭陽匯龍英歌隊負責人陳創龍透露,快板英歌的挑戰點在于體能、動作姿勢、技巧,隊員要先練習舉槌、吊腳等基本功。“快板英歌難度系數比較高,第一批隊員原來有五十多人,現在只剩下二十多人。”
英歌隊中李逵的扮演者方釗杰學習的是計算機專業,2023年在學校加入英歌舞社團。“當時看到網絡上英歌舞的視頻,非常感興趣,經由我哥推薦加入了學校的英歌舞社團,學了差不多兩年半。”他說,英歌舞中的每個角色都不一樣,有些角色需要剛硬,有些角色則需要柔軟的氣質。“愛上英歌舞的年輕人很多,但真正愿意去學的人并不多。一開始的練習有些枯燥,光是舉槌、吊腳就練了一個月,能堅持下來的人不多。”
一名英歌隊隊員從2019年便開始練習英歌舞。“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很喜歡看英歌舞演出,也通過英歌舞認識了很多朋友。”他說,周邊人知道他跳英歌舞有時會擔心他的安全,害怕他訓練時會受傷。
龍獅表演綻放民俗魅力
舞出精氣神,關鍵在于打好基本功
揭陽人從小便常看舞龍舞獅表演,不論是開業、慶典、奠基,還是“營老爺”,都需要舞龍舞獅隊來營造氣氛。
郭奕群龍獅隊總教練郭怡賢從七歲起接觸舞獅,剛開始把舞獅當作武術來學習,練習扎馬步就用了半年時間。每到暑假,郭奕群龍獅隊也會開設公益培訓課程,線上、線下同步招募醒獅愛好者前來學習。
“醒獅的難點動作是采青、踩高樁,要打好基本功。”郭怡賢回憶道,當時的朋友也多是七八歲,年齡小、體力好,比較有時間沉下心來學習。“如果不打好基本功,直接學舞獅的技巧,表演效果是很差的。”
舞獅隊。
舞龍隊正在訓練。
2012年,順濟龍獅會館舞龍隊總教練林德嘉僅有十五六歲時,便開始自學舞龍技藝。
“揭陽每逢節假日就有舞龍舞獅,看起來很威風,但要想學好并不容易。” 林德嘉介紹,舞龍頭的技巧性最高,需要把人扛起來,讓龍頭升起來。舞龍講究流暢性、靈動性,一條龍有十個人,要在特定時間完成一套動作,團隊要齊心協力,通過大量的訓練磨合好,才能夠很好地完成。
“舞龍需要扎馬步,還要保持體能訓練。現在的隊員大概在十七八歲,有些還在上學,每周五周六都會聚在一起練習,保持團隊凝聚力。”林德嘉透露,順濟龍獅會館舞龍隊自2020年底成立以來,團隊已有一百多人。
“剛開始會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靈活性、基本功掌握情況,去定位他適合的位置。” 林德嘉說,龍頭要帶動整支隊伍的流動,還要把控活動范圍、整體節奏,需要長時間的訓練。
林德嘉認為,文化館為龍獅表演提供了一個更大的舞臺,方便一些從外地來揭陽旅游的游客,欣賞到揭陽龍獅表演的民俗魅力。
郭怡賢也認為,每周在揭陽古城、揭陽樓舉辦的演出活動,為龍獅表演提供了一個展示平臺,也起到了橋梁紐帶的作用,把揭陽的民俗文化更好地傳播出去。
打造“看英歌 到揭陽”品牌
促進文旅融合,吸引青少年投身文化傳承隊伍
英歌出圈“出海”,“小獅妹”火爆全網,煙花火龍登上央視……近年來,揭陽民俗文化項目頻頻出圈,帶動了揭陽的文旅熱度。許多游客不遠千里來到揭陽,為的便是感受民俗文化魅力。然而由于民俗項目散布于全市各地,且依附著特定的節俗,平時難得一見。
為此,揭陽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揭陽市文化館推出“多彩揭陽·百姓舞臺”特色文化惠民活動,樹立揭陽城市文化形象。全國各地也紛紛邀請揭陽的英歌舞隊伍,到北京、陜西、青海、江西等地展示交流。
揭陽古城非遺巡游。 城視揭陽 攝
“英歌舞是揭陽的文化符號,也是群眾生活喜聞樂見的亮點活動。”揭陽市文化館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往英歌舞表演在節慶才能看到,現在有了兩個固定的舞臺,每周五在揭陽古城、每周六晚上在揭陽樓廣場都有演出,不僅可以看舞龍舞獅,還可以看到中板、快板、慢板等不同風格的英歌舞隊伍,讓文化資源更好地服務群眾。“期望借助英歌舞的火爆熱度,把全國各地的游客吸引到揭陽古城游玩,從而促進文旅融合。”
自2015年起,揭陽市文化館因地制宜,創新打造“文藝之花在綻放——揭陽市文化館免費培訓季活動”,推動全民藝術普及在全市廣泛開展。每到暑假,揭陽市文化館文旅志愿者培訓基地都會向市民提供16節免費培訓課程。
“這一系列培訓課程不僅培養了很多文藝愛好者,也吸引了很多青少年投身到文化傳承隊伍中,在學習成長中找到民俗文化的樂趣。”揭陽市文化館相關負責人透露,最開始,簽約的文旅志愿者培訓基地只有十幾個,現如今已拓展至六十多家,分布在城市的各個角落,不僅在文化館,還延伸至社區、市民身邊。其中包括音樂、舞蹈、美術、書法等各種門類,不乏潮劇、潮州鑼鼓、潮州音樂,舞龍、舞獅等民俗文化項目。
采寫:南都記者 王美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