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考上985,不然就不送我讀大學。”
高考575分,卻被父母用斷電、換鎖的方式掃地出門。
18歲的小凱坐在樓梯間里,向當地的記者求助,父母更改了門鎖密碼,不允許他進家門,原因是他高考成績太差。
575分,湖南省今年歷史類本科線為446分,物理類本科線為405分,小凱的這個分數,絕對能上一個本科。
這樣的成績,在許多家庭已經過得去了,怎么到了小凱這里,就成了被驅逐的罪證?原來小凱父母要求他必須考上985,否則就送他去縣里打工。
大家想不通,天底下怎么會有如此鐵石心腸的父母,用更換門鎖這種決絕的方式,對待剛剛成年的親生兒子。
其實那扇緊閉的家門背后,鎖住的可能不是一個分數,而是一顆被徹底傷透了的父母心。小凱本人是一名尖子山,當年靠自己考進了當地的重點中學。
按照他平常的成績,輕輕松松就能考上一本,考個985更是基本的,努力一下甚至有可能沖擊清北復交這類的名校。
他的父母,也曾是全縣人羨慕的對象,他們為此賭上了一切,在長沙租房陪讀,風雨無阻地奔波于縣城和省會之間。
對這樣的家庭來說,期望值早已被拉滿:必須是985。當575分擺在眼前,它不再是勝利的獎狀,而是一份滑坡的鐵證,是孩子自我放棄的“罪證”。
一個曾經的優等生,是怎么一步步從云端跌落的?他不是輸給了學業,而是輸給了一場精心設計的圍獵,玩手機。
手機,對一個自制力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來說,不是工具,是數字海洛因。它提供的快樂太廉價,太及時,太無窮無盡。
短視頻的算法、游戲里的爽點,背后是一個由頂尖心理學家、程序員和藝術家組成的團隊,在日夜不休地研究如何俘獲你的注意力。
王者榮耀的爽點以十分鐘計,吃雞游戲的爽點甚至被壓縮到三分鐘、一分鐘。一個孩子血肉之軀的意志力,如何對抗一個龐大商業帝國的精準狙擊?
小凱就是這場戰爭中最典型的俘虜。高一,他寫下保證書不會沉迷手機,父母給他買了第一部手機。
從此,熬夜到凌晨是家常便飯,上課打盹成了新常態。他甚至在晚自習溜號,在早自習躲進廁所,只為爭分奪秒地刷上一會兒。
從此之后成績單上斷崖式的下跌,從年級前一百名,直墜到六百名開外。手機對學習的摧壞是全方位的。
它先用碎片化的信息流摧毀專注力,讓你再也無法忍受深度思考的枯燥。接著,它用持續的強刺激損害大腦,影響記憶。
當同學在課堂上奮筆疾書,他在補覺。當同學在課后刷題鞏固,他在開黑。小凱的父親忍無可忍,砸了他的手機。
這非但沒能喚醒他,反而點燃了他報復的怒火。小凱把家里的電器砸了個遍,唯獨留下了自己房間的,然后寫下遺書,用生命威脅家人。
在他們眼里,兒子已經不是兒子,而是一個被手機奴役的陌生人,一個毫無悔改之心、只知索取的巨嬰。
這才是他們“狠心”的真正根源。他們要讓兒子提前“撞南墻”,用社會的殘酷,來替代他們無能為力的管教。
當記者帶著小凱找到他母親時,母親異常冷靜,甚至冷漠:“找任何人都沒用,我們各自安好吧。”她當著鏡頭的面,歷數兒子的種種劣跡。
被戳到痛處的小凱,惱羞成怒,竟對著生養自己的母親爆了粗口。父親則給了兒子三個選擇:
一,留在家可以,但必須交出手機回去復讀,保證考上985。
二,去縣城找份包吃包住的工作,自己養活自己。
三,嫌縣城小,他可以出路費,讓兒子去長沙打工。
可小凱說自己可以打工,但手機不能交。他可以復讀,但家里必須給錢。在調解中,他甚至當眾向母親伸手要錢,理直氣壯地說:“拿錢我就走。”
小凱想不通。他覺得自己很委屈,考得不如自己的同學,被家人捧在手心,旅游散心。自己手握一份不錯的成績單,卻像個犯人一樣被拋棄。
其實對于孩子來說手機成癮,往往是家庭關系缺失的并發癥。當孩子內心的焦慮與空虛,無法在現實中找到出口,那塊發光的屏幕,自然就成了最誘人的避難所。
用砸手機、斷絕經濟的方式去對抗成癮,就像用一場洪水去撲滅另一場大火。更有效的方式,或許是回到一切發生之前,用高質量的陪伴,去填滿孩子內心的縫隙。
帶他去爬山,去露營,去看星空,去感受真實世界里那些更廣闊、更深刻的快樂。一個內心豐盈的孩子,又怎會輕易被虛擬的爽感俘獲?
網友們的態度,從憤怒轉向了復雜的理解,甚至同情。他們不再覺得這對父母冷血,而是兩個被耗盡了心血、徹底失望的可憐人。
他們失望的,從來都不是那個分數,而是分數背后,被手機屏幕吞噬掉的三年青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