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
您是否在如廁時發現手紙染血,或看到馬桶中漂浮著血絲?是否瞬間心跳加速,驚慌失措?別過于驚恐,其實,便血是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癥狀,它背后可能藏著多種原因,有些是我們可以輕松應對的,有些則需要我們警惕。今天,就讓我們一同揭開便血的神秘面紗。
小痔瘡,大麻煩
痔瘡是便血的常見 “幕后黑手”。它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內痔好比長在肛門內部的 “小肉球”,起初可能沒什么感覺,但一旦排便時有干硬糞便擦傷它,鮮血就可能隨之而出。外痔長在肛門周圍皮膚上,就像皮膚下鼓起的小包,若受到摩擦、久坐等刺激,也可能出血?;旌现虅t兼具兩者特點。
治療痔瘡的藥物不少。對于輕度痔瘡,肛泰栓等栓劑是常用選擇。它能減輕肛門局部的炎癥反應,緩解肛門不適,讓痔瘡慢慢消退。同時,也可以使用一些膏劑涂抹在肛門周圍,起到消腫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不過,痔瘡患者還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避免久坐久站、保持大便通暢等,否則即使治好也容易復發。
腸炎來襲,便血“報警”
我們平日若飲食不潔,如吃了變質的食物、街邊不衛生的小吃等,或是腸道功能紊亂,就可能引發腸炎。炎癥刺激腸道黏膜,使其變得脆弱易破,血絲便可能混雜在腹瀉的糞便中排出。
針對腸炎,需先調整飲食,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給腸道 “減負”。藥物方面,若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腸炎,醫生可能會開具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等,來消滅致病菌。若是因胃腸功能紊亂導致的腸炎,會用一些調節腸道菌群的藥物,如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等,幫助腸道恢復正常秩序。同時,為緩解腸道炎癥,也會用到柳氮磺吡啶栓等藥物,它能精準作用于腸道黏膜,減輕炎癥反應。
腸道“小肉球”——息肉作祟
腸道息肉是腸道黏膜上長出的“小肉球”,它表面光滑,看起來有點像葡萄。別看它個頭小,若受到糞便長期刺激、摩擦,就容易破損出血。有些息肉還可能逐漸長大,甚至有癌變風險。
發現腸道息肉后,一般建議手術切除,以絕后患。術后,患者在飲食上需格外注意,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促進腸道蠕動,幫助腸道恢復。同時,定期復查腸鏡很有必要,以便及時發現有無新的息肉生長。
腸道感染,炎癥“波及”
腸道感染也是便血的“元兇”之一。它可能由病毒、細菌等病原體引發,這些病原體在腸道內“安家落戶”、大量繁殖,破壞腸道黏膜,血絲就可能在排便時出現。
治療這類便血,需針對病因。若是病毒性腸道感染,醫生可能會開一些抗病毒藥物,如利巴韋林等。對于細菌性腸道感染,則會用抗生素來對抗細菌。同時,為減輕腸道炎癥,也會使用一些消炎藥物。而且,在治療期間,患者要嚴格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辛辣、油膩食物,以免加重腸道負擔。
肛裂——小傷口,大疼痛
肛裂說白了就是肛門處的皮膚或黏膜出現了小裂口,就像皮膚擦破了一樣。多因排便干結、用力過猛,肛門皮膚被硬邦邦的糞便 “撕扯” 開裂,每次排便時,糞便刺激裂口,疼痛難忍,鮮血也會隨之滴落。
針對肛裂,首先要讓大便變得松軟,避免再次“傷害”肛門??啥喑愿缓攀忱w維的食物,必要時用一些緩瀉劑,如乳果糖等,讓排便變得順暢。局部用藥也很關鍵,可使用硝酸甘油軟膏等涂抹在裂口處,它能松弛肛門括約肌,減輕疼痛,促進裂口愈合。
藥師總結:
便血雖看著嚇人,但只要我們了解背后的原因,對癥下藥,就能從容應對。日常生活中,我們還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飲食衛生、保持大便通暢等,把便血的“苗頭”扼殺在搖籃里。不過,若便血情況持續不止,或伴有其他嚴重癥狀,如劇烈腹痛、頭暈、心慌等,可千萬別拖延,應及時就醫,讓專業醫生來幫我們解決問題,守護腸道健康。
作者:云南安寧市第一人民醫院 杜鑫
審稿專家: 民權縣人民醫院 杜冰 副主任醫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