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蔡鼎 每經編輯:魏文藝
全球礦區無人駕駛龍頭企業——易控智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EACON Group Co.,Ltd,以下簡稱“易控智駕”)沖刺港股IPO(首次公開募股)。
7月8日,港交所官網顯示,易控智駕遞交了修訂后的上市申請文件,公司于當日進一步委任中信里昂證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里昂”)和麥格理資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麥格理資本”)為其整體協調人。也就是說,易控智駕目前的保薦人兼整體協調人仍為海通國際,只是新增了中信里昂和麥格理資本為整體協調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相較于易控智駕于6月25日向港交所首次呈交的上市申請文件,此次公司并未進一步披露擬募集資金總額以及擬發行股份的數據。此前的上市申請文件顯示,按2024年收入計,易控智駕在全球所有L4級無人駕駛公司中排名第一,實現了大規模商業應用,并在礦區運輸領域擁有顯著的先發優勢。
(注:L4全稱Level 4 Autonomous Driving,是指車輛能夠在特定條件下實現完全無人駕駛。)
雖然行業地位顯赫,但易控智駕尚未實現盈利。上市申請文件顯示,易控智駕過去三年已經累計虧損超過9億元,且存在客戶高度集中的情況。此外,就在6月24日,易控智駕剛剛完成了4億元的D輪融資,由寧德時代通過旗下唯一的產業投資平臺溥泉資本(CATL Capital)和自有資金領投。
在全球所有L4級無人駕駛公司中排名第一
易控智駕成立于2018年5月,創始人兼CEO藍水生此前是互聯網領域的連續創業者。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張磊是技術背景出身,曾在宇通客車從事自動駕駛研發工作。
易控智駕總部位于福建上杭,在北京、上海、鄭州設立三大研發基地,并在中國及澳大利亞布局本地化服務網絡,形成了智駕研發、軟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技術交付及培訓維保的全鏈條服務體系。
圖片來源:易控智駕上市申請文件
作為礦區無人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易控智駕的L4級無人駕駛技術部署在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投、特變電工、紫金礦業、首鋼集團等行業頭部企業旗下的24個礦場。
上市申請文件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稱,按2024年收入計,易控智駕在全球所有L4級無人駕駛公司中排名第一。截至上市申請文件發布時,已部署一支由超1400輛活躍無人駕駛礦卡組成的車隊。按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及2025年6月18日活躍無人駕駛礦卡數計,易控智駕是全球最大的礦區無人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
此外,易控智駕還是全球首家且目前唯一一家實現1000+輛活躍無人駕駛礦卡的公司。截至2025年6月18日,易控智駕已部署超1400輛無人駕駛礦卡,其核心運營數據(包括累計無人運輸方量、無人運營里程、已完成運輸周期及六年連續安全記錄)領先同業。其解決方案已部署在中國按年核定產能計12個最大露天煤礦中的7個。
2022年至2024年,易控智駕在所有終端客戶集團中保持100%的留存率。截至2025年6月18日,全國范圍內8個單礦超百臺無人駕駛礦卡的礦區無人駕駛項目中,有7個礦區部署了易控智駕的解決方案。
上市申請文件顯示,易控智駕擬將募集資金用于多個方面,分別為加強軟硬件研發工作、支持信息技術開發、支持全球業務擴張及客戶獲取、支持人才及組織發展、尋求符合公司長期增長目標的戰略投資及潛在收購,以及營運資金和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遞表前完成由寧德時代領投的4億元融資
易控智駕的核心業務是為客戶提供技術方案和數字化管理服務,產品包括兩類解決方案:第一類名為“著山”,屬于礦區無人駕駛解決方案,就是在采礦作業的運輸環節中,部署無人駕駛礦卡。
以車隊歸屬為劃分依據,易控智駕提供了兩種商業運營模式。一種是TaaS(持車)模式,即易控智駕擁有并運營無人駕駛車隊,負責從部署、日常運營、維護到技術更新的整個周期,是典型的重資產模式;另一種是ATaaS(不持車)模式,由客戶自行購買礦卡,易控智駕提供無人駕駛技術所需的軟件、硬件,以及持續的運營技術支持。
為了可持續盈利,易控智駕表示,正在從重資本的TaaS模式積極過渡到更加輕資本、更高利潤的ATaaS模式。在該模式下,客戶購買或租賃車輛,公司提供礦區無人駕駛技術、軟件支持及輔助服務。2024年,易控智駕的ATaaS運營模式占總收入的46%,該模式毛利率高于TaaS模式。
數據來源:易控智駕上市申請文件
第二類解決方案是專門針對智能礦區數字化管理,產品名為“暮野”,于2023年推出。暮野內部包括礦區一體化管控系統(IMCS)、“礦巡”智能巡檢系統,以及智能卡車調度終端,能與“著山”無縫集成。這類解決方案可以通過AI算法,優化整個礦區的生產流程,比如根據無人駕駛車隊的運輸效率,動態調整挖掘機的作業節奏等,同時也適用于有人駕駛車隊的數字化管理。
上市前,藍水生及一致行動人合計擁有易控智駕49.79%股份,為公司控股股東。其中,藍水生直接持有公司30.61%的股份。此外,紫金礦業、蔚來資本、寧德時代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參股。
不過,每經記者注意到,就在易控智駕首次遞表港交所的前一天(6月24日),公司剛剛完成了4億元的D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寧德時代通過旗下唯一的產業投資平臺溥泉資本(CATL Capital)和自有資金領投,方廣資本、獵鷹投資旗下星奇基金、中際控股、同力股份、華測導航等戰略產業方和投資機構聯合投資。資金將重點用于無人駕駛產品的研發和市場開拓,以及澳洲等海外市場的國際化布局。
客戶集中風險凸顯,3年累計虧損超9億元
業績方面,2022—2024年,易控智駕實現營收分別為5991.7萬元、2.71億元和9.86億元,三年復合增長率達305.8%。營收的高速增長得益于市場對礦區無人駕駛技術需求的增加,以及公司自身市場拓展和解決方案的大規模部署。
然而,易控智駕尚未實現盈利,且虧損呈現持續擴大趨勢。2022—2024年,易控智駕分別虧損2.16億元、3.33億元和3.91億元,3年累計虧損額達9.4億元。
數據來源:易控智駕上市申請文件
易控智駕稱,由于公司尚處于業務拓展階段,并將繼續在研發方面投入大量資金,公司預計短期內仍會繼續出現凈虧損。公司無法保證日后能盈利,或即便能實現盈利,也無法保證能長期維持盈利能力。
在毛利率方面,2022年為-29.5%,2023年提升至-18.6%,2024年首次轉正至7.6%。現金流方面,易控智駕過去三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均為負值,分別為-7450萬元、-2.51億元和-7.13億元。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4602.7萬元。
上市申請文件還顯示,易控智駕很大一部分收入來自少數客戶。
2022—2024年,來自前五大客戶的合并營收分別占易控智駕總營收的99.9%、94.4%和83.7%。其中,來自最大單一客戶的營收分別為0.31億元、1.13億元和5.37億元,分別占公司當年營收的51.8%、41.7%和54.5%。
對于虧損原因,易控智駕表示,主要包括大量的技術研發投入、早期資本密集型的商業模式導致成本較高,以及行業銷售及部署周期較長等。易控智駕還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公司的業務、經營業績及財務狀況可能會持續依賴于在特定年度或期間內向相對較少數的客戶銷售。
除了客戶外,易控智駕的供應商也較為集中。公司稱,2022—2024年,公司向前五大供應商的采購金額分別占到當年采購總額的53.5%、62.7%和54.3%。同期,公司向最大供應商支付的采購金額分別占到當年采購總額的19.6%、42.6%和28.9%。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