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應是為國爭光的體壇英雄,卻總是被卷入輿論風暴之中。
這一次,陳夢終于不再沉默,用11個字回應長達5年的網絡攻擊。
同時也順便告訴大眾,無論是孫穎莎還是我,都不欠你們任何東西……
如果要評選當下體育界中承受最多惡意的人,陳夢若排第二,恐怕沒人敢排第一。
自從四年前在東京奧運會上說出那句“我的時代來了!”后,她便再也沒有擺脫過網暴的陰影。
這原本只是她在奪冠之后的一句豪言壯語,一句自我肯定。
但在輿論場中,這句話卻掀起了滔天巨浪,無數人以各種理由對陳夢進行無端指責。
明明她已經登頂冠軍寶座,年紀也才27歲,完全有資格說出這樣的話。
可是在謙遜低調的孫穎莎面前,陳夢仿佛成了“罪人”,即便贏了也是錯。
從比賽前開始,關于陳夢的質疑聲就不絕于耳。
有人傳她靠金錢換來了參賽資格,有人說她之所以獲勝是因為孫穎莎等人賽程安排過于密集。
即使最終奪得金牌,也沒能洗清她身上的種種非議。
無奈之下,陳夢只能卸載所有社交軟件,切斷與外界的聯系,專心投入到訓練和比賽中。
直到去年巴黎奧運會,專注于打球的陳夢再次摘得桂冠,用自己的實力再度證明了自己。
賽后,她拿回了屬于自己的榮譽,但此時對她而言,已不再是最重要的。
就在2024年12月,奪得冠軍后的第四個月,陳夢出人意料地宣布退出世界排名系統。
盡管未正式退役,但在公眾眼中,她其實已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然而,即便離開了賽場,那些別有用心的人依舊沒有放過她。
今年5月,在一檔訪談節目中,陳夢坦言:“如果結果不是冠軍,我認為就是白努力了。”
這樣一句再正常不過的話,又一次將她推向了輿論的漩渦中心。
在她看來,競技體育追求勝利是天經地義的事,尤其乒乓球這種被視為國球的項目,一旦失利就會遭到批評。
而正是這一觀點,觸動了習慣于聽“友誼第一”的網友們的神經,成為新一輪攻擊的目標。
幸運的是,如今的陳夢已不再在意這些,她成立了個人工作室,半只腳踏入娛樂圈。
近日,在綜藝節目《是女兒是媽媽》中,她正面回應了外界對她的種種質疑。
其中包括所謂的400億買名額、退出世界排名等傳言。
而對于多年來的網絡暴力,她僅用了11個字作出回應:
“沒有陰謀論,積分擺在這里”
短短11個字,清晰有力地駁斥了圍繞在她身邊的諸多謠言。國家隊的訓練從來都不是輕松之事。
冠軍不是靠金錢能夠買到的,更不可能用錢換來國家隊的席位。
所謂400億進國家隊、給孫穎莎制造車輪戰消耗其體力等說法,純粹是子虛烏有的謠言。
這些謠言不僅傷害了陳夢本人,更是對每一位為國家爭光的運動員的侮辱,連帶孫穎莎也受到了牽連。
事實上,陳夢這次發聲,不僅是為自己正名,也是為孫穎莎、全紅嬋等人挺身而出。
正如孫穎莎在乒壇的形象一樣,全紅嬋也一直備受網友喜愛。
但這種喜愛背后也伴隨著副作用——那就是對她們對手的不公質疑。
喜歡孫穎莎的人會質疑陳夢,支持全紅嬋的人則會對陳芋汐產生懷疑。
若仔細觀察陳夢與陳芋汐的經歷,便會發現許多針對陳夢的質疑也同樣適用于陳芋汐。
這種粉絲式的“偏愛”,對于孫穎莎和全紅嬋來說,其實是一種“有毒的愛”。
因為這種喜愛往往建立在成績之上,一旦成績下滑,原本的支持也會迅速轉變為批評。
就像最近的全紅嬋,僅僅因幾次比賽失利以及因身體原因退賽幾次,就差點淪為眾矢之的。
孫穎莎也是如此,一旦出現失誤,就會遭遇大量負面評論。
而此次陳夢的“沒有陰謀論,積分擺在這里”,既為自己辯護,也為孫穎莎、全紅嬋正名。
畢竟在賽場上,她們既是競爭對手,也是并肩作戰的戰友;賽場之外,她們都是為國爭光的健兒。
歸根結底,運動員還是要靠成績說話,無論勝負,都不會影響她們之間的關系。
正如賽場之外的陳夢與孫穎莎、全紅嬋與陳芋汐,彼此之間依舊是親密無間的好友。
參考信息源:[1]官方媒體:杭州網 2025-07-07《陳夢談隊內競爭:有的斷章取義,小說都不敢這么寫》[2]官方媒體:九派新聞 2025-07-07《陳夢首次回應“退出世界排名”:有舍才有得,如果要打就從零分開始》但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