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 吳說區塊鏈
本文內容來自于 6 月 23 日 Bankless 播客對 Tether 首席技術官 Paolo Ardoino 的專訪,部分信息可能存在滯后。
在這期節目中,他詳細介紹了 Tether 在全球的業務布局、盈利能力、對《GENIUS Act》的態度、未來的合規策略,以及是否會推出面向美國本土市場的新穩定幣。此外,Paolo 還分享了 Tether 在比特幣挖礦、AI、生物科技、農業、能源等領域的投資方向,并回應了外界對 Tether 市值和戰略定位的諸多討論。
本期節目錄制時,美國《GENIUS Act》穩定幣法案剛剛在參議院通過,并有可能由特朗普簽署成為法律。作為當前市值最大的穩定幣項目,Tether 面臨新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競爭格局。主持人 Ryan Sean Adams 與 David Hoffman 就此與 Paolo 展開了深入對話,重點討論了 Tether 對合規的準備、美元穩定幣的全球分發策略,以及其在美國和全球市場的定位調整。
Paolo Ardoino 長期擔任 Tether 的技術負責人,在本期節目中對多個關鍵議題進行了回應,包括 Tether 與美國財政部的關系、其國債持倉策略,以及其所稱去年近 140 億美元的利潤情況。
請注意:嘉賓的觀點不代表吳說觀點,吳說不對任何產品與代幣進行背書,請讀者嚴格遵守所在地法律法規。
Tether 如何應對 GENIUS Act?是否將分拆推出本土穩定幣?
Ryan:歡迎來到 Bankless,我們探索穩定幣金融的前沿。我是 Ryan Sean Adams,與我一起的是 David Hoffman,我們致力于幫助你實現更少依賴銀行的生活。現在穩定幣領域正在上演一場 “權力的游戲”,Tether 是當前毫無爭議的穩定幣霸主。所以我們今天的嘉賓 Paolo Ardoino,可以說是這位 “穩定幣之王”。雖然他本人看起來很低調,但他對 Tether 的持續分發與主導地位有著雄心勃勃的計劃,而這在一個新的時代尤其重要?—?— 一個剛剛通過《GENIUS Act》、穩定幣法案進入國會下一階段的時代。這項法案已經通過了參議院,很可能將被特朗普簽署。
我對這一期節目的最大疑問是:假設《GENIUS Act》正式通過,Paolo 接下來會怎么處理 USDT 和 Tether?他是選擇走合規路線,還是會推出一個新的美國本土穩定幣,將業務一分為二?答案聽起來像是 “兩者都做”,但也非常細致復雜。你得聽下去才知道全部內容。他還說了一個讓我們差點從椅子上摔下來的數字:Tether 去年賺了近 140 億美元利潤。
David:我們再次歡迎 Paolo Ardoino,他是 Tether 的核心領導者,Tether 是一個市值達到 1500 億美元的穩定幣項目,也是這個行業的開創者。我們上一次對話還發生在《GENIUS Act》提出之前,那時候還沒有這些關于國會山的立法消息。現在這項重大法案已經在參議院通過,準備回到眾議院繼續推進。我們有很多話題要更新。Paolo,歡迎回來!
對 GENIUS Act 的第一反應及 Tether 的合規準備
David:我想先聽聽你對《GENIUS Act》通過參議院的第一反應。雖然這項法案還需要回到眾議院進一步表決,但人們普遍持非常樂觀的態度。特朗普甚至發推說 “我就想簽這個法案,眾議院快點搞定”。你聽到這個消息時,第一反應是什么?
Paolo:如你所知,Tether 是在 2014 年開創穩定幣行業的,我們很榮幸看到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最有權力的政府,正在認真對待我們 11 年前所創造的技術并通過立法進行認可。這是令人非常興奮的。我認為《GENIUS Act》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它為本土穩定幣以及像 USDT 這樣的外國穩定幣都構建了一個合規框架。當然正如你說的,它仍需眾議院通過,但現在的氛圍看起來很積極。這項法案設立了一個高門檻,特別是在反洗錢與合規方面,我非常欣賞這種標準化的做法。
幾個月前我已經宣布,我們正在美國推動一個本土化的穩定幣項目。《GENIUS Act》的通過為這類項目提供了明確的路線與要求,我們相信 Tether USDT 本身也已經處于一個良好的位置,能夠通過 “可比制度” 的方式來滿足要求。
昨天還有一條重要新聞,Tether 正在與美國司法部合作。我們過去一年持續利用自主開發的監控技術,識別并追蹤鏈上可疑活動。我認為我們構建了全區塊鏈生態中最強的穩定幣監控系統。
這些例子展示了 Tether 在做什么。我們與全球超過 250 個執法機構合作,分布在 55 個以上的國家。這在金融機構中是前所未有的。我們愿意并持續推動更高的透明度和標準。《GENIUS Act》中提出的那些要求正是我們一直在踐行的。
從財務角度來看,這項法案也設立了高標準。沒有人希望再看到另一個 Terra Luna 的災難。Tether 持有超過 1250 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并且這個數字還在增長。我們的貨幣基礎正在不斷擴大,這表明我們正朝著正確方向前進。強勁的資產負債表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 Tether 的集團總權益約為 1760 億美元,而 USDT 穩定幣的市值是 1550 億美元。我們在 USDT 100% 儲備之外,還保留了約 60 億美元的超額準備金。相比傳統銀行通常只保留 10% 流動資產、實行 90% 部分準備金制度,Tether 是 105% 以上的全額準備金。此外,我們集團還額外擁有 150 億美元資產。這種結構在金融體系中是極其罕見的。
所以整體來看,我們對這項法案非常興奮。當然,最終版本還需出爐,我們才能進一步推進在美國本土的穩定幣發行計劃。但我要為 Senator Cynthia Lummis 和其他推動這項立法的議員們鼓掌致謝。
GENIUS Act 通過后,Tether 的戰略規劃與對行業影響的期待
David:假設《GENIUS Act》以目前的形式通過,會為 Tether 打開哪些新的大門?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你們在法案通過后有什么戰略安排?此外,在《GENIUS Act》中有沒有什么你們覺得缺失的內容?如果能修改的話,你最希望加上的條款是什么?
Paolo:我認為《GENIUS Act》將為整個行業提供急需的明確性,從而讓大家能夠更安全地運營。過去四年里,我們整個行業都處在一個被敵視的環境中,不僅僅是 Tether。那段時間被稱作 “Operation Choke Point 2.0”,OCC、行政部門都在打壓加密行業。加密銀行業務幾乎寸步難行。你還記得 2023 年,硅谷銀行和 Silvergate 銀行接連出事,幾乎導致我們主要的競爭對手被淘汰。這一切都是 Choke Point 2.0 的直接后果。
現在,新一屆政府正在制定一個新的監管框架,顯示出聯邦政府和監管機構對加密銀行的支持。這將極大提升整個行業的安全性,對此我們感到非常興奮。
另外,《GENIUS Act》也為更多新玩家提供了機會。比如現在我們看到 JP Morgan、亞馬遜、沃爾瑪等都在表態想要發行自己的穩定幣。現在每一家大公司都想發行自己的穩定幣,我覺得這非常好,玩家越多越好。正如我在 X 上說的,“歡迎第二位玩家”。不過有趣的是,這些新競爭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美國市場。而我會說,這個市場的機會其實已經很短暫了。
Ryan:我確實覺得 Tether 在美國以外做得非常出色,尤其是在拓展穩定幣用戶和使用場景方面,這些指標也確實體現出了你們的努力。
USDT 是否尋求合規?為何還需另推美國本土穩定幣?
Ryan:Paolo,我想更深入了解你在《GENIUS Act》通過之后的具體計劃。現在 Tether 看起來可以走多條路徑。我們就假設這項法案真的通過了,我今天早上還在看 Polymarket,那上面的概率已經到了 80%,是目前為止最高的。
我回想我們上次和你對話是在 2024 年 2 月,那時的監管環境和現在完全不同,尤其是在美國與加密行業、穩定幣之間的關系上。當時還是 “Choke Point” 行動的高峰。
我們昨天剛和《GENIUS Act》的共同起草人 Bill Hagerty 參議員交流過,他特別談到了 Tether。他說,如果像 Tether 這樣的離岸發行方希望進入美國市場,這項法案允許財政部進行 “可比制度” 測試,如果其母國的監管規則與美國相匹配,就可以繼續運營。否則就需要成立美國子公司,滿足相同的儲備和信息披露標準。他還表示,Tether 明天就可以開始合規進程。
你能否具體說明一下 Tether 的計劃?目前 USDT 并不符合美國本土監管標準,但似乎確實存在一條可以達成合規的路徑。實現這條路徑可能需要更嚴格的審計、優化儲備結構、提升本地化運營程度,或是獲取 OCC 牌照。同時,我們也知道你們在推進一個新的本土穩定幣項目,這將是一個完全獨立于 USDT 的資產,并專注于美國市場。你是否擔心這樣會分裂流動性?能不能更詳細地談談你們的考慮?
Paolo:是的,現在市場對我們去年創造的 137 億美元利潤很關注。今年我認為我們還能做得更好。我們目前的市值是 1550 億美元,而且美聯儲并沒有像很多人預測的那樣大幅降息,我們早就說過這一點,而它確實發生了。
人們為什么認為我們沒有能力滿足監管要求呢?我不是說你這么想,而是我在 X 上看到很多類似的評論。他們覺得我們會放棄美國市場,不再支持全球最好的業務。但為什么會這樣認為?我們有足夠的盈利能力,事實上除了幾個國家,我們現在是購買美國國債最多的機構之一。去年我們是美國國債的第五大買家。
Ryan:很多人可能不知道,Tether 是美國國債的第五大買家,這可是跟那些國家層面的購買力并列的排名。
Paolo:是的,從整體持有量來看,我們相當于世界上第 18 大 “國家級” 國債持有者,雖然我們不是國家。這就是穩定幣的力量。我認為財政部長 Janet Yellen 完全理解這一點,總統也理解。USDT 是美國經濟的一項重要助力。
正如 Senator Hagerty 所說,目前確實存在一條 “可比制度” 或互認制度的路徑。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一些時間,因為各國需要建立相應的監管機制。但我認為《GENIUS Act》的最大價值就是它將成為全球其他國家效仿的模板。
美國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國家,所以一旦它通過了《GENIUS Act》,其他國家也會跟進。目前除了阿聯酋以外,歐洲的制度其實非常糟糕?—?— 比如要求 60% 的儲備必須放在無保險的銀行現金賬戶中。你還記得我們競爭對手在硅谷銀行出事時的情況吧?歐洲就是這么個壞制度。而像阿聯酋就已經在做類似《GENIUS Act》的事情,新加坡也正在試水。所以我相信,一旦美國立法,其他國家很快就會效仿,這將為 USDT 的全球合規化開辟一條清晰路徑。
兩種穩定幣的分工定位及美國市場的盈利挑戰
Ryan:關于 USDT 的問題,聽起來你的主要計劃是讓 USDT 按照《GENIUS Act》進行合規化。如果真是這樣,那為什么還要另外在美國本土發行一個穩定幣?為什么要有兩個?這是為了冗余設計嗎?還是說是一個備用方案?
Paolo:這個問題很棒。其實這兩者是面向完全不同的使用場景。我的觀點可能有些爭議,但我認為當前穩定幣的商業模式在美國是行不通的。當然,現在大家都在關注 Circle 的 IPO,很多項目都在美國籌備業務,但說實話,在美國用穩定幣賺錢幾乎是不可能的,未來會演變成一場 “價格戰到底”。
你看加密交易所的例子就知道了,像 Bitfinex 在 2012 年的時候,每筆交易能賺 20 個基點的手續費。但現在你去看,做市商的手續費只有一個基點,相比十年前大幅下降。這就是 “效率過剩” 的結果。美國是全球金融基礎設施效率最高的市場之一,已經達到了 90% 的效率水平。你在美國引入穩定幣,最多只能把效率從 90% 提升到 95%,這對用戶來說沒有太大吸引力,他們愿意為此多付的 “溢價” 非常有限。
但在像尼日利亞這樣的國家,金融系統的效率可能只有 20%。如果你引入一個穩定幣,可以把效率提升到 50%,這就是 30% 的增幅。所以在這些國家,用戶樂于持有 USDT,即便只是獲得 4% 的年化收益,也要好過他們國家貨幣的日內貶值幅度。
因此,我認為我們需要明確區分這兩種產品和它們各自的使用場景。對于美國來說,未來的穩定幣會更像是 “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Tokenized Money Market Funds),比如像 JP Morgan 的 JPMD 產品一樣,這些穩定幣最終會把全部收益都返還給用戶。
所以我們計劃在美國發行的本土穩定幣,必須在別的維度上競爭,比如可編程性、附加服務等,絕不能用我們對 USDT 的原有商業模式來競爭。USDT 是為全球新興市場而生的,而本土穩定幣是為美國服務的,二者不能混為一談。
面對銀行與科技巨頭的競爭,Tether 的護城河在哪?
Ryan:明白了。所以你確實在考慮推出兩個產品,因為它們服務于不同的使用場景。但與此同時,你們也確實打算讓 USDT 遵循《GENIUS Act》完成合規,是這樣嗎?
Paolo:是的,那正是我們的目標。
David:現在關于美國本土穩定幣發行者的討論越來越多了。有很多傳言,比如 Amazon、Walmart,甚至 Meta 和 Twitter 都可能發行自己的穩定幣。我們也知道像 JP Morgan、花旗銀行、富國銀行也在探索類似的穩定幣聯盟。我個人覺得這有點像 “心理安慰劑”,不過這只是我個人觀點。未來美國本土將會有大量競爭者出現。如果這些大型銀行可以發行錨定美聯儲余額的代幣化存款,那五年之后,Tether 還有什么護城河?
Paolo:Tether 仍然擁有非常強大的分銷伙伴和自有的分銷網絡。關鍵在于,銀行通常只會把他們的穩定幣賣給自己已有的客戶。我看不到哪家銀行的員工會愿意走上街頭、逐個教育普通人如何使用穩定幣。而這恰恰就是我們一直以來的策略。
我們從不走進一個國家就直奔最大的銀行合作,這和我們的競爭對手完全不同。我們在街頭進行教育、在社區進行推廣、舉辦教育講座、上門普及知識。我們尋找那些和我們 “自下而上” 的理念完全一致的本地合作伙伴。這就是我們推進穩定幣的方式。
雖然美國的金融基礎設施非常完善,但我最近看到一個報告,說很多人連開設銀行賬戶都困難重重。因此,在美國也會有一部分人群需要我們這種 “直接觸達用戶” 的產品,而不是那些坐在象牙塔里、還以為世界和 20 年前一樣的傳統機構所能服務到的。
如何看待 Circle 上市后的估值?Tether 會考慮 IPO 嗎?
David:我想聊聊 Circle 上市之后的股價,它以 31 美元發行,現在已經漲到 200 美元。我看到有人在 Twitter 上做了個簡單的估值計算,如果用類似的市盈率來估算 Tether 的話,它的估值大概在 3 萬億美元左右。你怎么看 Circle 上市后的這種股價表現?我覺得挺驚人的。
Paolo:首先我們并不打算上市。一般公司會出于兩個原因選擇上市:一個是為了融資,但我們的盈利能力非常強,根本不需要;另一個是為了讓股東退出。而我們過去兩年已經用利潤在美國投資了超過 50 億美元,這一點很少被提及,但其實非常重要。我們也在回饋創造出美元這個強大貨幣的國家。
你上市,是為了更便宜地獲取資本,或者讓股東退出。我們不需要這些,我們現在做得很開心,感覺就像這家公司才剛剛起步,還有很多事情值得去做、很多領域可以去拓展。我們有很多新點子,圍繞 USD 的概念,在不同垂直行業推動顛覆創新?—?— 為大眾而不是為了少數大公司。
所以當我看到 Circle 那個倍數時,我也會想,那是個不錯的估值倍數。當然,估值終歸是市場的事情,我們拭目以待。但就我們而言,這種局面已經很好了。
David:再說回 Tether 現在已經在美國國債持有量上與國家并肩的地位,再結合這個幾萬億美元的潛在估值,這種規模和影響力會不會讓你感到壓力?如果我是你,要管理這么多美債、甚至像一個 “國家” 那樣操作,我可能會壓力山大。
Paolo:這也確實牽扯到很多人的誤解。有些人還是活在 2014 年的輿論中,仍然覺得 Tether 是個需要隱藏起來的存在。但我們其實是把資產存在杰拉爾德的正規托管機構,而且一切都公開透明。
Ryan:我覺得現在很多投資人也在試圖弄明白穩定幣這個賽道到底值多少錢。你可以看到華爾街已經在努力估算 Circle 的價值,穩定幣開始真正進入公眾投資視野,而 Tether 也終于被擺上了聚光燈下。比如財政部長 Janet Yellen 最近就意識到 Tether 是美債的一個重要買家。
Ryan:我們來比較一下,Circle 的市值大約 450 億美元,年化凈利潤大概是 1.5 億美元。你剛剛提到,Tether 去年創造了 130 億美元利潤,而且今年還會更高。David 說的那個 3 萬億美元的估值聽起來確實夸張,但按你們的現金流來看,進前五的確不算天方夜譚?—?— 僅次于 NVIDIA、蘋果、微軟那一檔的公司。而且你們的美債儲備也非常強大。這種比較現在變得有意義了,因為你們有一個真正的可比對象,而且那個公司現在已經是上市公司了。那么你覺得 Tether 今天到底值多少錢?
Paolo:對我來說,值很多。
Ryan:哈哈,的確該這么說。
Paolo:沒錯,對我個人來說,它的價值非常巨大,因為它就像是我的孩子。但說實話,我不知道像 Circle 這樣 200 倍的市盈率是否能長期維持下去。如果他們能,那當然也很好,這對我們也是利好。
我們已經走了很長的路,經歷過高潮也有低谷,但有很多人始終堅定地走下去,在困難中堅持把這家公司建起來。所以我想說,這是屬于大家的成就,值得祝賀。
穩定幣戰爭的下半場:下一階段的分銷戰略
Ryan:我們聊聊穩定幣競爭的下半場吧。現在可以說,Tether 贏下了 “第一階段”,那是以加密原生用戶為主的時代。而《GENIUS Act》的通過意味著我們正進入 “第二階段”。David 提到許多美國公司,包括銀行,都在計劃進入穩定幣賽道。這些都將成為你們的新競爭者。歡迎來到這個新戰場。現在,銀行要開始參與了,科技公司也一樣,比如 Meta。
我看到 Arthur Hayes 有一篇關于穩定幣的文章非常有意思。他指出,穩定幣競爭的核心其實是 “分銷網絡”。Tether 是最早進入這個領域的玩家,率先建立了加密原生的分銷能力。像 Tron 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分發渠道,你們在 Tron 上的流通量達到 800 億 USDT,使用場景和支付規模都非常可觀。
那接下來的問題是,下一階段你們要面對的是大科技公司,比如 Meta。Meta 擁有超過 30 億的全球用戶。這會是一個全新的篇章。在這樣的局面下,Tether 如何繼續贏得分銷戰?
Paolo:這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現在還需要繼續觀察《GENIUS Act》的最終語言,但從目前看來,像 Meta 這樣的公司未來可能會很難自行推出穩定幣。
我認為大科技公司最終會需要與現有穩定幣發行方或小型銀行合作,通過代理發行或收入分成的方式去支持別人發行的穩定幣。這種模式將帶來很有趣的競爭格局。我還是認為 Meta 這類公司自己去發行穩定幣的空間有限。
在分銷方面,Tether 已經做了很多布局。有超過 100 家公司接受了我們通過 Tether Investments 的投資,而不是拿我們的儲備金去投。這些投資就形成了我們巨大的分銷網絡。
再舉個例子,美國本土的穩定幣產品 Rumble,我們會推出 Rumble Wallet,一開始就有 7000 萬用戶。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起步平臺,甚至比美國最大的加密交易所還要多活躍用戶,這顯然是一個極具優勢的起點。
我們還擁有 USDT Dot Network 這個網站,上面發布了我們用戶行為的數據,比如 37% 的用戶是用 USDT 來做儲蓄的。我們對分銷網絡的建設是非常深入的,而且是 “腳踏實地” 的模式,我們甚至能滲透到菲律賓的最小村莊。
我們投資了跨境匯款公司、在中南美設立服務點、在非洲搭建數字貨幣基礎設施。在非洲我們還啟動了一個試點項目,建設了 500 個穩定幣兌換亭。
Ryan:聽你分享這些數據我很震驚,所有這些信息都可以在 USDT dot Network 上查到,對吧?440 萬的估計用戶數,我覺得整個美國在這件事上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個用例的規模。大家一直在說加密沒有 “殺手級應用”,但你們的數據顯示,有 4.4 億人實際在用美元,這才是真正的 killer app。
Tether 用戶的爆發式增長背后:疫情如何加速穩定幣在發展中國家的應用?
Ryan:Tether 第一階段的分銷是怎么實現的?這不可能完全是新興市場的故事吧?能不能給第一次看到這些數字的人解釋一下,它們是怎么來的?
Paolo:其實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你如果往下看一下我們的市值增長圖表,會看到 2020 年發生了什么。你還記得那年發生了什么嗎?
Ryan:我們經歷了一場全球大流行病,你是說那個?
Paolo:沒錯。而且當時我們還沒有市場團隊,直到 2022 年我們才真正建立了市場推廣部門。你再看 2020 年到 2022 年之間的增長,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變化,我們后來才真正理解。我們做了很多自我回顧,也問了自己很多問題。
你想想發展中國家,它們有幾個共同特征。首先,普遍較貧困;其次,通貨膨脹率普遍高于發達國家。但更關鍵的是,它們還有兩個重要的特點:一是智能手機普及率其實很高,數字化程度不低;二是人口年輕化明顯,有大量的年輕人。
從 2017 年到 2020 年,這一代年輕人是最早接觸并了解加密貨幣的群體。而到了 2020 年疫情爆發,情況發生了重大變化。原本了解加密的 “孩子們” 的父母,因為疫情失業、經濟崩潰,開始走上街頭。相比于美國或歐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受到的沖擊更大,失業更嚴重,通脹也更高。
Ryan:那他們是通過什么應用來使用 USDT 的?是傳統的加密交易所類應用?還是像 MetaMask 這樣連接以太坊和 Tron 的錢包?
Paolo:主要是本地的交易所和各種各樣的錢包?—?— 真的是種類無限多。我們從來不會說 “你必須用這個錢包” 或者 “推薦那個錢包”。這才是重點?—?— 當人們真正需要時,他們自然會找到解決方法。這也正是歐美國家的問題所在,人們的需求還沒迫切到那個程度。
當你的家庭處在危險之中,你一整年辛苦工作,年底卻比年初更窮,只因為你的本國貨幣貶值得太快,你就會不惜一切代價去保護你的家庭。這就是我們看到的現實,也是 Tether 用戶爆發式增長背后的真正原因。
USDT 的增長是否仍與加密市場強相關?
Ryan:你認為 Tether 的市值增長與整個加密市場的總市值之間有多大關聯?看起來似乎確實存在某種相關性,比如 2022 年之前有一波大幅增長,后來有所下滑,雖然沒有跌回去,然后又開始再次增長。你認為這之間有因果關系嗎?
Paolo:坦白說,我們其實正在統計這方面的數據,但從我們目前觀察到的情況來看,Tether 市值中因加密市場而來的部分,保守估計也不到 40%。也就是說,超過 60% 的增長是來自于新興市場的真實使用需求,是 “草根” 層面的美元需求。
我認為 USDT 下一波增長的動力將來自商品貿易領域。幾乎所有的大宗商品貿易商都在聯系 Tether,因為對他們來說,USDT 是 “僅次于切片面包” 的偉大發明。他們需要進行國際結算,但傳統銀行系統效率極低,對于這些貿易商來說,資金效率非常差。而 USDT 能讓他們的結算流程變得近乎無限高效。
你要知道,大宗商品的主要出口地本來就多在新興市場。
舉個例子,看看玻利維亞。我上周還發了一條關于玻利維亞的推文。在 Santa Cruz 和其他一些城市的小商店里,商品價格直接標的是 USDT。我們從未在玻利維亞設立辦公室,也從未派人去那兒,這一切都是用戶自發形成的。完全是有機增長。
Tether Ventures 的投資策略與全球農業、能源布局
David:我想把話題轉到 Tether Ventures 上。你們現在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布局,Tether 的投資組合中有很多有趣的項目。有一些很符合直覺,比如 Plasma、Stably 這種專為 Tether 打造的 L1 區塊鏈項目。
但你們的投資也涵蓋了一些更 “離散” 的領域,比如收購移動通信網絡、法幣入金出金基礎設施公司,還有能源創業公司。甚至還有一些媒體科技公司,幫助創作者進行內容生產。聽說你們還擁有一家意大利足球俱樂部?這些投資組合都挺有意思的。能否談談 Tether Ventures 背后的策略是什么?
Paolo:是的,我們的投資組合確實很龐大,所以我們要為不同領域制定不同的策略。
我們最近也開始收購土地和農業公司。比如一家叫 Adecoagro 的公司,它在美國上市,是南美最大的土地所有者之一,土地遍布巴西、阿根廷和烏拉圭。他們的主營業務包括農業生產,比如水稻、牛肉等。
我們之所以看重這類資產,首先是因為土地本身是一種稀缺而安全的資產,具有長期升值的潛力。作為資產配置的一部分,投資于土地和農業等人類永遠需要的資源,是一種非常穩健的策略。
更重要的是,我們相信農業也是商品交易的一部分,可以結合我們之前說的穩定幣在商品交易領域的用途。USDT 和其他穩定幣可以幫助農業企業提升資金效率,無論是融資還是商品支付,都可以更快速、透明、去中心化。因此,農業和穩定幣的結合會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方向。
此外,還有個有趣的想法是,我們正在失去 “自主思考” 的能力。很多人連簡單的心算都不會了,因為我們有計算器。而 AI 的發展可能會讓我們在 “智力” 上的依賴更嚴重。就像加密行業里有 “Not your keys, not your coins” 的說法一樣,我認為未來也許會有 “Not your AI, not your intelligence” 這樣的理念。
如果你把所有的數據交給一個掌控你智力的公司,那么你實際上并不是變聰明了,而是變得更加依賴,甚至更加遲鈍。而那些掌握了你的數據和 “智能” 的公司才會越來越強大。這種趨勢值得我們關注。
去中心化 AI 平臺與數據主權愿景:“Not your AI, not your intelligence”
Paolo:基于我們現在的資產負債表實力,以及我們作為一家獨特公司同時具備技術和資本能力,我們希望打造一種能讓 AI 更貼近大眾的技術平臺。這個 SII(去中心化智能接口)平臺可以在所有設備上運行,無論是 30 美元的廉價智能手機、高端旗艦機、筆記本電腦,還是服務器,它都能自動適配使用的模型、權重等參數。
我們還投資了一些生物科技公司,比如 Blackark Neurotech,名字和 Blackrock 沒關系,雖然我們可能會考慮改名。我們特別關注腦機接口技術,我認為這是人類抵御被 “機器人統治” 的終極防線。未來人類如果要變得更智能,就需要某種 “數學協處理器” 植入大腦,但它不能把你的所有想法上傳給 OpenAI 或其他大公司。
這也是我提出 “Not your AI, not your intelligence”(不是你的 AI,就不是你的智能)這個理念的原因。我對將本地計算智能與腦機接口結合的未來充滿期待。我是個重度科幻迷。
你剛才提到我們投資足球俱樂部。對,我們確實投資了意大利的尤文圖斯俱樂部。昨天尤文圖斯在世界俱樂部錦標賽首場比賽中 5:2 贏球,開局不錯。我和 Giancarlo 都是足球迷,這項投資相對于我們的整個投資組合來說其實很小,但它確實帶來了不少樂趣。
David:這筆投資是為了好玩?
Paolo:是的,有一點是為了好玩。不過你想想看,這也可能成為一個巨大的分銷渠道。尤文圖斯的球迷遍布全球。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網絡為尤文圖斯帶來更多球迷,同時也能借助尤文圖斯的影響力拓展我們的用戶網絡。這種聯動其實非常有潛力。
投資策略核心:優先評估分銷潛力,推動 AI 錢包 SDK(WDKS)
David:從長期來看,當你們在評估一個潛在投資項目時,分銷是不是你們考量的第一要素?是不是你們所有的投資都會優先考慮分銷能力?
Paolo:完全正確。即便是在我們構建 AI 平臺的過程中,分銷仍然是第一位的。我相信未來 15 年我們將看到 1 萬億個 AI 代理,每一個 AI 代理都應該擁有一個去托管的錢包。我很難想象我的 AI 代理會去開一個美聯儲或者摩根大通的賬戶。
因此,我們正在構建一個名為 WDKS(Wallet Development Kit for Smart agents)的 SDK,這是一個完全開源的錢包開發工具包,任何人都可以用它來構建非托管錢包。我們不會持有任何私鑰,它支持各種區塊鏈,你可以使用任何 AI 模型來集成錢包。
我的愿景是這樣的:我有一臺智能冰箱,它顯示一個二維碼,這個二維碼鏈接到一個非托管錢包。我往冰箱里打 50 美元,它就會幫我采購食材。我不希望冰箱的錢存放在 PayPal,那不是我想要的使用體驗。
而且,設想一下,未來數十億設備都需要這樣的功能。我甚至設想未來 20 年內,每一個燈泡都應該擁有一個微型 AI,它能根據環境條件調節最佳亮度和能耗。也許不是 20 年,也許要 30 年或 40 年,但這就是我們前進的方向。
這就是我們為什么要構建本地化 AI 的原因。我不認為每一個燈泡都應該連上 ChatGPT,那樣的話系統肯定會崩潰,延遲也會非常高。本地 AI 將變得非常重要,而讓本地 AI 擁有自己的錢包,同樣也會變得非常關鍵。
不會推出 “Tether Chain”,但支持多鏈高速支付基礎設施
David:Tether 最近在加密社區引發關注的一些投資項目包括 Plasma、Stably,還有一批專門為 Tether 構建的 Layer 1 區塊鏈。特別是 Tron 最近的交易費用已經漲到 4–5 美元,作為支付鏈這顯然不太可行。所以像 Plasma 和其他幾個項目,都是想要打造一個專為 Tether 而設的支付型區塊鏈。Tether 投資了這些項目。你們是打算把其中某個變成 “Tether Chain” 嗎?還是說你們怎么看待這些專為 Tether 設計的高吞吐區塊鏈?
Paolo:Tether 不會推出所謂的 “Tether Chain”,我認為未來也不會有這樣的鏈。但確實有很多很棒的團隊和項目在構建優秀的生態系統,我們愿意投資并支持他們。
你提到一些鏈的費用上漲,其實費用是波動的,有時候高有時候低。我設想未來應該有一種用戶體驗,我們可以整合這種體驗到一些錢包中。Tether 也許會在今年年底前推出自己的錢包?—?— 我之前從來沒說過這個計劃。
Ryan:是會在某個特定網絡上推出錢包嗎?還是說支持多鏈?
Paolo:會支持所有網絡。我們希望這個錢包搭載 WDKS(Wallet Development Kit for Smart agents),任何人都可以基于這個框架開發出類似的錢包。我們并不是要靠這個錢包賺錢。實際上我甚至不太想推出錢包,但我希望確保市場上存在一個真正優秀的錢包產品。
David:說到 Plasma,這條鏈吸引了很多加密推特的注意,它實際上是一個比特幣側鏈。在 Tether 還沒在以太坊上爆發式增長之前,最早其實是部署在 Omni 網絡上的,而 Omni 就是比特幣的一個側鏈。那幾乎可以說是最早為 Tether 打造的一條鏈,在當時整個行業還未真正理解區塊鏈技術的年代。所以現在又回到比特幣側鏈,感覺有點 “輪回” 的味道。
Tether 與比特幣的關系:持倉信仰者、穩定幣發展原點
David:Tether 最初是在以太坊上發行穩定幣,后來擴展到多個區塊鏈網絡,現在還在孵化一些類似 “Tether 鏈” 的項目,其中就包括一個比特幣側鏈。你們怎么看待 Tether 與比特幣之間的關系?你們是否認為比特幣有其特殊性?它只是另一條鏈嗎?你們顯然持有大量比特幣,也看漲它?—?— 當你們思考比特幣時,腦中浮現的是什么?
Paolo:我非常熱愛比特幣,我們整個團隊都熱愛比特幣。正是比特幣讓我們進入這個行業的。比特幣的誕生帶有一種詩意。
很多人說它每十分鐘出一個區塊太慢了,是的,確實慢,這也是為什么你會看到各種 Layer 2 的出現,比如 Lightning Network,或者像 Plasma 這樣的新架構。我的觀點是,你不應該直接用比特幣主網做日常支付。
但比特幣的 “真正可移除性” 很重要。以它每十分鐘一個區塊、區塊大小約為 1 至 4MB 來看,即使你身處非洲某個村莊,只要有簡單的天線設備,也能在十分鐘內下載幾兆的數據。這意味著比特幣是目前唯一一個即使在最偏遠地區也能實現真正去中心化訪問的區塊鏈。如果區塊更頻繁、更大,那么在發展中國家就很難跟上區塊鏈的同步。
Ryan:這也跟你們的國債投資策略很契合。Tether 財庫里持有約 10 萬枚比特幣。你覺得將來會考慮配置其他加密資產嗎?
Paolo:問題是……(未完待續)
比特幣挖礦布局:Tether 擬成為全球最大礦工
Ryan:那比特幣挖礦呢?我記得 Tether 也在這個領域進行了投資,你能給我們講講嗎?
Paolo:是的,Tether 預計將在今年年底成為全球最大的比特幣礦工。
Ryan:等一下,你是說 Tether 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比特幣礦工?
Paolo:沒錯。關于比特幣挖礦,有這樣一個觀點?—?— 如果你有一大筆錢可以投資,你要在直接買比特幣和投礦之間做選擇。
David:那你們將會是比特幣網絡中最具一致性的礦工。因為有些人,比如我自己,會擔心當比特幣的區塊獎勵逐步歸零后,其安全性可能會下降。但你現在的意思是,如果你們既持有十萬枚比特幣,又是最大的礦工,那你們就有足夠動力維持比特幣網絡的正常運行。
Paolo:是的,這也是我們的考量之一。我們正在努力讓挖礦部署更去中心化,目前在南美、多個國家都有礦場,當然也包括美國。我們認為在當前這個關鍵時刻,美國的作用尤其重要,我們愿意回饋和貢獻。同時,比特幣也需要這樣的堅定支持。
我認為未來的趨勢是,當區塊獎勵接近為零時,鏈上交易手續費將大幅上升。這將是比特幣網絡持續運作的一種自然演化路徑。
黃金穩定幣的現狀、邏輯與實物兌換機制
Ryan:我們來聊聊另一個非常傳統的資產,不是數字黃金,而是真正的黃金。這其實是一個存在已久但最近需求在增長的應用場景。你能更新一下相關數據嗎?我看到目前鏈上大約有 20 億美元的黃金代幣,其中 Tether 大約占了 50%。雖然金價上漲是一個因素,但看起來市場需求確實在增加。
Paolo:我認為黃金代幣化是一個復雜但有前景的領域。去年我們看到了對這個產品的巨大興趣。Tether 與其他黃金穩定幣不同,我們所推出的黃金穩定幣,是由 Tether 自己控制的金庫中持有實物黃金。因此,用戶選擇黃金穩定幣的一個原因,就是希望對沖金融市場潛在崩盤等各種風險。同時你也無法確定所謂 “紙黃金” 是否真的有實物支撐。所以,“不是你的黃金就不是你的黃金” 這個邏輯很有道理。目前 Tether 持有的黃金穩定幣和自有黃金加起來,大概是 80 噸左右。
Ryan:你們金庫里的黃金是你們財政儲備的一部分。我看到有說大概是 50 噸,現在你是說已經是 80 噸了?
Paolo:是的,現在大概是 80 噸。
Ryan:對于不了解 Tether 黃金代幣產品的人來說,它到底是怎樣的?它當然是一個代表黃金的代幣化產品,也就是說某處有實際黃金作為背書。而你們是自己控制金庫和黃金的,對嗎?這產品的基本機制是怎樣的?
Paolo:大多數大型金條大約是 400 盎司,也就是約 12.5 公斤。
Ryan:真的?也就是說你可以用代幣兌換成真正的金條,實物提取?
Paolo:是的,你當然需要擁有完整一條金條所代表的代幣數量才可以。我們不會賣你半條金條。
David:你們不做碎片化提金?
Ryan:David 說得對,你要么買整條,要么就只在鏈上代幣化持有。不過代幣化本身是可以很碎片化的,對吧?
Paolo:對,完全沒問題。
Ryan:這個產品非常酷。
David:你們還有打算代幣化其它資產嗎?
Ryan:黃金之后你們會不會考慮房地產?
Paolo:問題在于,比如石油或白銀。如果你考慮白銀,它的體積是黃金的 100 倍,因為單位價值低 100 倍,所以存儲成本也會高很多。
美國 GENIUS Act 或成全球監管模板,歐洲 MiCA 面臨挑戰
Ryan:黃金的總量其實并不大,全球所有黃金加起來也就相當于一個奧運會標準游泳池那么大。如果你們真的買滿了,那 Tether 就掌控了全世界的黃金。今天這期真的很棒,Paolo。我想大家對 Tether 的體量、野心和你們涉足的廣度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Ryan:我想回到你剛才提到的一個話題,就是 GENIUS Act 的 “模板效應”。你提到 GENIUS Act 可能會成為其他國家立法的藍本。我其實不太清楚目前歐洲在加密貨幣特別是穩定幣立法上的進展,比如 MiCA(加密資產市場法規)這一塊發展如何?你覺得 GENIUS Act 背后的理念會傳導到歐洲嗎?全球接下來的監管格局會怎么演變?
Paolo:我希望如此。作為一個歐洲人,我也可以說一些實話。MiCA 的問題在于它要求穩定幣發行人將至少 60% 的資產存放在沒有保險保障的銀行現金存款中。這在美國的存款保險上限是 25 萬美元,在歐洲是 10 萬歐元。
Paolo:想想 2023 年硅谷銀行破產的事件,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因為 3.3 億美元存在該銀行而遭遇重大損失,而那些資金實際上是沒有保險保障的。
Paolo:所以你可以想象,如果穩定幣項目把 60% 的資金存在這種沒有保障的銀行賬戶里,是多么危險的事情。我們在 MiCA 立法之前就提出應該讓 100% 的儲備資金用于購買國債。而 GENIUS Act 在這方面顯然做得更好,它要求更強的資產安全性。它規定穩定幣發行人必須有能力達到 100% 國債覆蓋。
Paolo:所以我希望也期待看到 GENIUS Act 成為一種全球模板。也許它能推動歐洲修改現有法規。如果歐洲繼續堅持這種不安全的儲備要求,他們的監管體系就無法被視為與美國 “可比”。而其他國家,我認為都會以美國的 GENIUS Act 為參考,有些可能設定為 90% 的國債比例,有些略低一點,但方向一定會向美國靠攏。
歐盟為何不歡迎美元穩定幣?與央行數字貨幣的矛盾路徑
Ryan:那歐元方面的情況呢?除了美元穩定幣之外,你怎么看歐洲自己的歐元穩定幣發展方向?你覺得歐盟會更傾向于推出歐洲央行的數字貨幣(CBDC)嗎?這似乎跟美國 “放手讓私人企業推出穩定幣” 的方向不同。當然,有時候也很難看清歐洲的政策方向,歐盟的決策過程確實挺不透明的。
Paolo:我認為他們是想全力推進央行數字貨幣(CBDC),但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好方向。首先,歐盟對美元穩定幣感到恐懼,他們希望盡可能限制美元穩定幣的流通,因為他們擔心美元的廣泛應用會進一步削弱歐元。
Paolo:你看,如果你去美國以外的國家,在街上隨機采訪 1000 人,問他們是更喜歡使用本國貨幣還是美元,幾乎沒有人會選擇本國貨幣,大家都會說 “我要美元”。而如果你在歐洲以外地區問人們是否喜歡歐元,大多數人甚至不知道歐元是什么,更別說選擇它了。甚至在歐洲內部,很多人也并不喜歡歐元。所以你可以想象歐元在全球的吸引力有多低。
Paolo:從這個角度看,歐洲現在采取的一些保護主義措施或許可以理解。他們試圖保護自己的貨幣體系不被美元蠶食。但我個人并不喜歡中央銀行推出數字貨幣的做法。現在,我們使用信用卡和借記卡的時候,銀行作為中介,擋在用戶和國家之間,起到了緩沖和保護隱私的作用。而如果一切支付都通過央行的數字歐元進行,那么國家就可以精準追蹤每一筆交易,比如你在米蘭某家酒吧消費,中央銀行都可以立刻知道。這讓我非常不安。
Tether 如何從邊緣走向合規舞臺中央,并成為美國利益的支撐者
Ryan:Paolo,這次訪談真的很精彩。我想請你在結尾總結一下。過去,Tether 和美國政府的關系可以說是起起伏伏,在加密行業內部也是一樣。Tether 曾受到很多質疑和批評,也經歷過很多不確定性。
Paolo:我認為,Tether 對美國是有利的。首先,我們的業務支持了美元的全球流通。
我們實際上是在推動美元霸權的擴展。當中國和其他金磚國家試圖削弱美元主導地位時,我們卻是在世界各地推廣美元。我們在非洲、中南美這些地方,美國的存在感并不強,而金磚國家正在積極布局。但 Tether 的影響力已經滲透到這些地區的每一個角落,我們正在幫助美元成為這些市場中首選和最常用的貨幣。
此外,我們也是美國國債和債務的最大買家之一。要知道,中國曾持有 2.3 萬億美元的美債,現在已經降到不足 7000 億美元,他們甚至可能將此作為對美施壓的武器。因此,去中心化美國債務的持有者結構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們正在為此作出貢獻。
我認為《GENIUS Act》的通過將會使我們能以更強有力的方式繼續這一貢獻。我們也在美國進行大量再投資,支持優秀的本土企業。我們的美債也都托管在美國本土,而不是存在某個不知名的歐洲銀行里。這一切都體現了 Tether 與美國之間的深度綁定。
至于加密行業的批評,我覺得那只是 “恐慌性言論”(FUD),但數據不會說謊。從增長曲線來看,我們的業務始終保持穩步上升。
Ryan:你們把美元帶到了美國銀行無法觸及的地方。感謝你今天的分享,Paolo,真的非常精彩。
Paolo:謝謝你們的時間和機會。謝謝。
Ryan:提醒大家,以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加密資產存在風險,你可能會虧損。我們正在走向未知的西部邊疆?—?— 這段旅程不適合每一個人,但很高興你加入了 Bankless 的探索之路。再次感謝大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