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商業認知,解讀財富密碼」
本文是萬叔的第711篇原創
昨天不是征集,這幾天寫點啥?
有個讀者問,能不能聊聊35+這個群體?
萬叔一看,打賞過10多次,回復說之前寫過幾篇文章,怎么對這個話題感興趣?
粉絲說,之前你不是寫過一篇長城汽車魏建軍的文章嘛?
他出了一個視頻,給35+的人們加油打氣,同時,長城汽車開啟35+招聘計劃。
有興趣的可以先看看。
看完以后很感動,想問問萬叔,怎么看這事兒?
在車上刷完了這個視頻,魏建國這個視頻,不就是模仿當年的后浪嗎?
給你從三個視角,拆解一下這個事情,看完你就理解了。
首先是ip視角。
魏建軍走的路子,和董明珠是一樣的。
那種傳統老板,把一些能量管理經驗以及一些陋習,都帶到了互聯網上。
說用ip為自己的企業代言也好,說提升個人權利,集中度知名度也罷。
總而言之,魏建軍是汽車圈里。決心比較大,包袱比較小,想要做個人ip的家伙。
和董明珠不同,魏建軍的ip是有人操盤的。
周鴻祎的ip其實也是有人操盤的,那個操盤手我還認識。
但紅衣大叔并不是特別聽話的家伙,所以合作也是一言難盡。
話說回來。
在魏建軍說了那么多出格的言論,建立起一定的知名度以后。
這一次的操作,是一次典型的從認識到認可的轉粉操作。
反正35+的人群就在那里,他們面臨的問題現狀痛點就在那里。
這塊陣地你不去占領,自然有別人去占領。
從全網幾千萬的播放量來看,一定是戳中了某些人的痛點,讓很多人感同身受,說出了內心的苦悶,所以才會有這么多的點贊和轉發。
從ip打造的角度來說,魏總和他們的團隊,找到了一塊市場空白的區域,做得很成功。
萬叔以前問過父輩的很多人,你們有35歲危機嗎?
現在60多歲的那一撥人,是有35歲危機的。
其實那和35歲危機沒關系,是上世紀90年代經濟發展停滯被制裁國有企業破產大潮導致的經濟危機和下崗大潮。
那波人離開體制的時候很多就是35歲+。
這是新中國以來第1次的35歲危機。
后來35歲危機這個事情為什么變成常態?是科技企業,互聯網企業,創造出來的。
10多年以前這會兒,中國的互聯網方興未艾,各種軟件手機應用層出不窮,需要大量寫代碼的勞動者,人稱碼農。
而我國高校人才的培養,是具有一定滯后性的。
萬叔讀書那會兒,計算機專業并不是最牛逼的理工科專業。
很多理工科學校是什么機械電氣土木這些。
而互聯網企業拿到錢以后迅速變成了new money,反推各大高校開始瘋狂的擴招計算機專業。
這就造成一個什么現象呢?在互聯網企業最繁榮的那幾年,高校優秀的計算機專業人才供給,是大于企業需求的。
怎么辦?
如果是國有企業,那么就會通過培訓轉崗等等方式,換到其他崗位去消化。
畢竟國企尤其是有正式編制的員工,要挪動是不容易的。
但互聯網企業不是這樣。絕大部分都是私企,講究效率,講究性價比,講究奮斗。
一些看似是白領,實際上是干體力活的職位,中年人一定沒有年輕人那么肯吃苦,肯加班,同時,對薪酬的要求也會比年輕人高。
從決策者角度,一邊是更加聰明的,肯干的,要求低的年輕人。一邊是時間緊張,薪酬要求高,逐漸變得油膩的中年人。
一看,后者明顯沒有性價比嘛,所以就把他們都給畢業了。
而這幫互聯網人,又恰巧掌握了社會、互聯網的話語權。
所以35歲危機這個事情,被提出來,被大眾看見,被當成了一個問題。
就是這么個事兒。
所以35歲危機這個事兒。到底是不是個偽命題?
一方面到了35歲,生活壓力變大,身體變差這些,從萬叔自身的經歷來看,都是確實存在的。
但用年齡這個維度來劃分,掩蓋了更本質的東西。
就是你職場的價值和不可替代性。
為啥你做程序員35歲被嫌棄太老了,當干部35歲又夸你年輕?
有個笑話說是,當程序員比當領導干部難多了。
實際上還是你的生態位。
如果你在程序員這個崗位上,在基礎的事務性工作,這個崗位上,沒什么門檻,拼體力,當你體力精力下降以后,必然沒有性價比。
但如果你在用腦力,帶隊伍,甚至鏈接資源,掌控資源的生態位上,年齡和被淘汰沒有什么必然關系。
前幾天,萬叔一篇文章,評論區有人講電商和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
萬叔說,不是電商替代了實體經濟,而是高效的經濟模式替代了低效的經濟模式。
對于35歲危機,萬叔也是這個看法,不是人到中年慘遭淘汰,而是失去性價比的人,被更具性價比的人替代。
回到我們這個話題上來,為什么萬叔不看好魏建軍這次35+招聘?
你把萬叔前面說的話,再咀嚼一遍。
你以為的35+招聘,是給那些被畢業的,因為性價比不足被淘汰的家伙,一個新的機會。
實際上這樣的招聘,是從大量符合條件的人里面,篩選那些能力不錯,性價比足夠,但因為行業問題被錯殺的遺珠。
招聘不允許學歷歧視,不強制限制本科,和是專科的都得要,是一回事嗎?
還是那句話,從價值的角度,哪個企業都不是養老院和收容所。
何況,長城汽車,目前還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危機。
所以,拋棄幻想,人家做這個事情的目的第一是打出知名度,博好感,第二是招賢納士,擴大漏斗的篩選面。
僅此而已。
而作為我們普通人呢?
萬叔自己做為一個35+,在今年的階級躍遷課程里面提出過一個概念,叫當打之年
之前對職場生命周期的劃分,22歲到28歲,28歲到35歲,35歲到45歲,剛好對應了階級躍遷的三個階段,工具價值結構價值,資源價值
只有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性價比,突破自己的限制,去到更好的生態位,才能夠立于不敗之地。
王晶導演最近不是做個人ip了嗎?萬叔花了一下午,刷完了他所有的視頻。
有一個觀點,萬叔特別認可。
所有人都需要努力的,沒有人的成功不是靠自己努力的。
別指望大佬和你共鳴幾句,就會真金白銀的來幫你,來救你。
還是得自己努力。
自助者,才有天助。
關注萬叔,階級躍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