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373次列車砸窗自救事件發(fā)酵到如此地步,真是匪夷所思。
具體來說,其實算不上是什么大事件。一輛因故障停駛的列車,有熱的難受的乘客砸了列車上的一扇窗戶,但好在車上也沒有人員傷亡,這是很值得慶幸的。但就是這么一件事,因為爭論要不要砸窗,好幾天了,還在持續(xù)霸占熱搜。
輿論場在爭論要不要砸窗時,卻遺忘了另一個問題:為什么會發(fā)生這起事故?
從媒體的報道中,有這簡短的描述:“7月2日20時28分許,金溫地方鐵路公司一貨物列車在金華市境內滬昆線東孝站停車不及,侵入下行正線,致我段值乘的K1373次客車機車脫線。”
“停車不及,侵入下行正線”,這是誰的責任?這算不算一個很低級的錯誤?是人為的還是其他什么原因?
當輿論場因為要不要砸窗在爭論不休時,幾乎沒有人再去關心和追問這起事故發(fā)生的原因。可是,這本來也應該是一個很值得重視的問題啊。
這讓我有一種巨大的荒謬感。
當列車停運后,車廂悶熱難耐時,要不要砸窗?在幾年前,似乎不是一個問題。這是在網(wǎng)上查到的一則報道:一列準備前往上海動車從武昌站駛出5分鐘以后,因設備故障停運,斷電后,乘客們在酷熱的車廂里蒸了一個半小時的“桑拿”,有人砸破車窗,許多人下車透氣。
砸車的是一位姓李的先生,他女兒熱的哭鬧不止,妻子有頭暈的癥狀,于是李先生拿起安全錘,將車窗敲出了一個大窟窿。“通風之后,乘客們感覺好了很多。”
這起事件怎么處理的呢?先是“乘務員趕來清理了玻璃碴”,等到故障排除,車廂內冷氣逐漸恢復,該趟車繼續(xù)前行,“乘務人員找來木板、紙箱擋住車窗破損處,并一路在旁邊守護”,然后該車在晚點近4小時以后,順利抵達上海虹橋火車站。
這是在2015年,距離今天也只有十年。熱的難受的乘客掄起安全錘就砸開了車窗玻璃,列車員做好善后服務,火車故障修復后繼續(xù)前行……沒有人對砸窗的乘客“批評教育后放行”,也沒有人發(fā)《破窗不是“自救壯舉”,“情緒脫軌”更不能沒有底線》《破窗非壯舉,守規(guī)方為真擔當》之類的狗屁文章來對砸窗的乘客興師問罪,更不可能有人掄起“對公共安全底線的一次粗暴踩踏”的大棍子一通亂砸……“生命高于一切”,在那趟列車上達成了共識。
有些道理孰對孰錯,早就應該一清二楚了。可是,十年過去了,車窗該不該砸,竟然成了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更荒唐的是,網(wǎng)上還有一個“究竟得多熱破窗應急預案才能激活”的話題,在爭論要熱到什么程度才能砸窗。有人氣溫40度也熬得住,有人氣溫30度時就會很難受,究竟熱到什么程度才能破窗,是聽車內乘客的,還是聽那些坐在空調房里不說人話的專家的?
這很不可思議,也很令人錯愕。渴了就要喝水,熱了就會難受,生命至上,車廂里的安全錘不只是個擺設……我以為這些都應該已經(jīng)達成基本共識,我以為這些都是不需要再啰嗦的常識,但并不是。
這很荒謬。
當我們還需要為一個不該討論的問題爭論不休時,只能說明,我們離真正的文明,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