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文學新人劉楚昕作品《泥潭》線上預售后,短短三周售出40萬冊,據出版方稱,這個數字“創造了近年來文學出版的奇跡”。對此,劉楚昕自嘲是“流量作家”,表示“出圈的過程是意料之外的,但結果是好的”。
一切的源頭,要追溯到5月27日,劉楚昕在第二屆漓江文學獎頒獎禮上發表的一段獲獎感言,他講起自己艱難的創作經歷,提到已故女友對他的鼓勵,“人的一生會經歷許多痛苦,但回頭想想,都是傳奇”,女友留給他的這句話,成為他文學創作的精神支撐。這段獲獎感言打動了臺下包括余華在內的頒獎嘉賓和現場觀眾,在社交媒體廣泛傳播后,也引起萬千網友轉發。
這是一起典型的流量事件,具備特殊性,也純屬偶然。感性一點說,網友對于獲獎者及其作品的關注度,要遠弱于獲獎作品的產生背景。幕后故事大于作品本身,這是這起流量事件必須面對的現實。
好在獲獎者、出版方以及相關方面,對此偶然事件有清醒的認知。對于在頒獎禮上懷念女友是否屬于“消費對方”的質疑,劉楚昕“之前被壓抑得太久了,想在公開場合說一下”的回答,也在情理之中。和其他流量事件經常會走向一地雞毛不同,劉楚昕的走紅,一直處在作者的自控和相關利益方的克制之中,沒有人在此過程中失態。這必然要求當事人與出版方,要更加謹慎處理流量紅利,不讓關注者失望。
還有一個層面也很重要,那就是文學圈已經許久沒有出現年輕的現象級人物。對于劉楚昕的橫空出世,人們樂見其成,他以及他暢銷的作品,容易讓人聯想到文學黃金時代的種種文學奇跡。年輕作家的出現,往往意味著文學圈層與權力的更迭,出版市場與廣大讀者都迫切需要有潛力、有分量的作家對既有秩序形成沖擊。余華對于劉楚昕的愛惜之情,其實也含有這樣的意圖。一個行當要是新生勢力停止發芽、生長,就意味著它已垂垂老矣。當讀者紛紛購買劉楚昕的圖書時,何止只是為了消費他與女友的愛情故事——更潛在的動力,恐怕還在于想在這位文學新人那里,得到只有文學層面才能夠提供的價值與驚喜。
當劉楚昕成為紅人,當《泥潭》售出40萬冊,屬于作家個人的流量已經轉變成對作品的注視與考驗?!赌嗵丁返目诒绾?,決定了作者接下來的走向。在此關鍵時期,作品必然承受來自多個層面的審視,如果貨能對板,作者會前途無量,即便只能及格,作者仍然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備受關注會改變一名寫作者的命運,而掌舵者只能是作者本人,期望劉楚昕能夠清楚地看到這輪流量紅利的利弊,真正做到流量為我所用,而非在流量沖擊下迷失。劉楚昕應該帶著祝福重新出發,把獲獎當成一個最初的開始看待。
對于年輕作家的追捧,很大程度上是人們對藝術與生活多樣性的渴慕,尤其在AI時代一切因可復制、可重復而變得乏味的時候,帶有野生氣息的原創力量,會有別樣的、巨大的吸引力,誰能處在這個吸引力漩渦的中心,誰就會成為下一個莫言或余華。□ 韓浩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