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 總第924期
值日編輯:楊春雪 賈麗豪
審核:范家菀 王若桐
執行主編:陳卓
*閱讀今日日報,請關注“南亞問題研究小組”微信公眾號
圖源:PTI
《鑄幣報》《火線》、路透社7月7日報道,印總理莫迪在金磚國家峰會上著重強調安理會等國際制度改革的緊迫性與打擊恐怖主義立場。7月6-7日第十七屆金磚國家(BRICS)峰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輿論普遍關注BRICS對美國特朗普政府將重新對全球大多數國家加征“對等關稅”的反應。在本次金磚國家峰會宣言表示“對單邊關稅和非關稅措施的上升表示嚴重關切”。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此前宣稱要對BRICS國家輸美產品加征100%關稅,并對支持BRICS政策的國家加征10%關稅。此外,峰會宣言還譴責“2025年6月13日以來對伊朗發動的軍事打擊”,指出其違反《聯合國憲章》,但其沒有提及美國。另據悉,印總理莫迪在本次金磚國家峰會上的表態更加強調印在國際制度改革與打擊恐怖主義兩個方面的歷程。國際制度改革方面,莫迪批評聯合國安理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與世貿組織等機構不再適應21世紀現實,呼吁緊急改革,以賦予發展中國家更強的話語權。印度特別強調改革聯合國安理會的緊迫性。反恐方面,莫迪強烈譴責4月的帕哈加納姆襲擊事件,呼吁金磚國家秉持“零容忍”態度,加強全球反恐斗爭,避免反恐“雙重標準”,打擊恐怖分子及其資金和庇護網絡。值得注意的是,莫迪還在峰會第三階段會議上表示,警告不要將關鍵礦產供應“武器化”,“重要的是確保任何國家都不會利用關鍵礦產資源謀取私利,或將其作為攻擊其他國家的武器”。莫迪還在發言中強調BRICS在促進多極化的重要作用,重申印代表“全球南方”利益,主張改善發展中國家獲得氣候融資和技術的途徑,強調金磚新開發銀行(NDB)應轉向需求驅動,并確保項目融資可持續。
NEWS
圖源:《金融時報 》
路透社7月7日報道,受緬甸境內兩支反軍政府欽族武裝沖突影響,近4000名緬甸民眾越境進入印東北部的米佐拉姆邦。7月2日,欽民族防衛軍(CNDF)與欽邦防衛軍-華龍蘭支(CDF-H)圍繞緬西北部欽邦戰略要地的控制權爆發沖突,迫使大量民眾逃離。據米邦內政部長薩普丹加(K Sapdanga)介紹,截至7月6日晚,當局在兩個邊境村莊佐考塔爾(Zokhawthar)和賽昆派(Saikhumphai)已登記約3980人,實際人數仍在動態變化中。政府基于人道考量提供了飲用水、食物、住所。據媒體報道,緬欽邦與印米佐拉姆邦存在跨境族群紐帶,邊境兩側許多民眾有親屬關系。部分越境民眾寄居在米佐邦親屬家中,其他人則被安置在社區會堂。目前,緬欽邦局勢持續緊張,緬政府仍未對欽邦沖突作出回應,印方也尚未要求難民返回。
NEWS
圖源:《日經亞洲》
《日經亞洲》《黎明報》7月7日報道,為促進瓜達爾(Gwadar)港發展,巴基斯坦政府宣布將開通新航運業務。巴海事部(Ministry of Maritime Affairs)部長喬杜里(Muhammad Junaid Anwar Chaudhry)宣布,將開啟自瓜達爾港的新航線以促進中東和中亞間的貿易,其還將推出連接瓜達爾港和阿曼馬斯喀特、海灣合作委員會(GCC)成員國的輪渡服務。報道指出,瓜達爾港附近地區確實有相關貨運需求。因為許多瓜達爾居民移居海灣國家,而當下其很多貨運需求通過卡拉奇港滿足。然而,也有一些外界聲音質疑巴海事部新計劃缺乏成本收益核算。據官方消息,巴政府將承擔新計劃費用。然而,有巴官員對媒體表示,由于瓜達爾港附近地區經濟活動有限,目前瓜達爾港月均僅接收一艘商船。此外,瓜達爾港附近缺乏必要的設施和服務,如旅店、餐飲等,目前瓜達爾也只開始了通往卡拉奇的航班。專家認為,瓜達爾港開通輪渡服務也缺乏經濟基礎,目前巴基斯坦沒有開通任何輪渡服務。即使在殖民時期,也只有從伊拉克巴士拉到印度孟買的輪渡線路在瓜達爾作短暫停留。 專家認為,“沒有人會坐飛機從伊斯蘭堡到卡拉奇,再坐飛機從卡拉 奇到瓜達爾去坐船”。
NEWS
穆尼爾與阿西夫。圖源:網絡
路透社、News18新聞網、“WION”網站7月5日、7日報道,巴基斯坦駁斥印方指控,否認巴軍在本輪印巴沖突中獲得中國積極支持,并否認“巴將自華采購殲-35A隱形戰機”相關報道。據悉,印陸軍能力發展和維持方向的第二副參謀長拉胡爾·辛格(Rahul R Singh)7月5日指控中國與土耳其在印巴沖突期間為巴提供實質性支持,并將印巴戰場作為本國新型武器的“試驗場”。對此,巴陸軍參謀長穆尼爾(Asim Munir)7月7日表示“有關巴獲外部支持的暗示‘既不負責任,也與事實相悖’,反映對巴本土能力的“長期否定傾向”,并稱“指控其他國家參與這場純粹的雙邊軍事沖突是‘拙劣的陣營政治把戲’”。同時,穆尼爾還批評印戰略行動基于“狹隘的自我結盟戰略”,而巴則以相互尊重與和平為基礎。此外,巴防長阿西夫(Khawaja Asif)也否認“巴或采購中國殲-35A隱形戰機”相關報道,稱該言論僅為媒體猜測,旨在“促進中國軍售”。分析指出,巴拒絕自華購買戰機有兩重原因,一方面,巴公開確認購買戰機或刺激印度,恐引發軍備競賽。另一方面,巴正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嚴格貸款條件審查,否認采購有助于展現“財政審慎”形象。中方對此尚未回應。
NEWS
圖源:“夢回糊涂”微信公眾號
《加德滿都郵報》7月2日報道,美政府允許在既有對外援助豁免條款下繼續實施美尼“千年挑戰協議”(MCC),MCC公司在尼機構“MCA-尼泊爾(MCA-Nepal)”對此表示歡迎。1月,美國大規模暫停對外援助項目,導致MCC在尼項目面臨停滯。對此,尼官員曾在美積極游說,強調該協議對尼能源和交通領域的重要性,力求延續該協議。同時,美凍結對外援助資金期間,MCA-Nepal仍在維持部分合同工作。3月,美同意“部分解凍”MCC。當前,隨著美方確認恢復資金,項目將全面重啟。尼官員表示,正加速此前延誤的采購流程,并與MCC密切協調以確保按期推進。MCA-Nepal也重申將力爭五年內完成項目,并對持續合作表示感謝。據悉,尼2017年簽署“千年挑戰協議”(MCC),2022年經尼議會批準,該項目系尼史上最大規模外援項目之一,核心內容包括:建設297公里輸電線路、實施道路養護工程、新建三座大型變電站、架設18公里跨境輸電連接線。該協議下,美承諾為尼提供5億美元($500 million)資金,同時尼政府承諾額外撥款1.97億美元($197 million)。
NEWS
印“有形”出口與“無形”出口對比(左表1),印商品貿易逆差與“無形貿易”相關數據(右表2)。圖源:pressreader.com
《印度快報》7月7日報道,印服務進出口、跨境私人匯款“無形貿易”大幅增長,已超過“有形”商品出口,成印外貿關鍵驅動力。數據顯示,過去二十年間,印商品出口雖然歷經波動,但不涉及實體商品出口的“無形”交易收入卻持續穩定增長,總額從2003-04年的535億美元($53.5 billion)增至2013-14年的2336億美元($233.6 billion),2024-25年再次增長2.5倍至5765億美元($576.5 billion),超過印同年商品出口額(4418億美元)。據悉,印“無形”交易收入主要來自服務出口與私人匯款。服務出口方面,印2024-25年服務出口額達3875億美元($387.5 billion),較2003-04年的269億美元($26.9 billion)大幅增長。服務出口增長則主要來自軟件服務與各類商業、金融、通信服務。私人匯款方面,印私人匯款額由2003-04年的222億美元($22.2 billion)增至2024-25年1354億美元($135.4 billion),主要來自海外印裔。分析指出,此類“無形”出口抗風險性較強,免受全球經濟周期波動、金融危機、地緣沖突、關稅戰等全球危機影響,且無需依賴政府貿易協定或補貼政策。值得注意的是,此類“無形”服務出口及人才簽證目前尚未納入印美貿易談判范圍。
NEWS
巴基斯坦陸軍總參謀長阿西姆·穆尼爾 (Asim Munir)將軍的海報。圖源:the Diplomat
《外交學人》7月7日發布題為《哈桑·阿巴斯談“朱砂行動”后巴基斯坦軍方支持率回升》的訪談認為,印巴沖突后巴軍方支持率回升,但此種支持存在周期性、情境性。受訪者哈桑·阿巴斯(Hassan Abbas)系美國國防部下屬近東南亞戰略研究中心(Near East South Asia Center for Strategic Studies)國際關系杰出教授,作者蘇達·拉馬錢德蘭(Sudha Ramachandran)系《外交學人》南亞編輯。
近年來,巴基斯坦軍隊形象急劇惡化,尤其是其罷免前總理伊姆蘭·汗 (Imran Khan) 、嚴厲對待正義運動黨(PTI)中高級領導層的行為引發公眾在街頭和互聯網大規模抗議,執法部門、情報結構也強烈反對軍隊。然而,本輪印巴沖突“擊落印軍戰機”等事件展示巴軍方的防御能力與戰略準備,推動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巴公眾似乎更加支持軍方。蓋洛普最新調查數據顯示,巴93%的受訪者認為,印巴沖突后民眾對軍隊的看法有所改善。
一方面,目前巴公眾對軍方參與國家治理的容忍度確實有所提高,主要原因是其認為巴軍方能維護國家安全,是動蕩地區局勢中的穩定力量。但另一方面,雖然當前情勢似乎有利于軍方繼續發揮影響力,但公眾也不太可能對軍方認知一直持積極態度。巴公眾的支持往往是周期性、情境性的。巴歷史經驗表明,長期軍事干預最終將引發公眾抵制。從阿尤布汗(Ayub Khan)到穆沙拉夫(Musharraf)時期,每一位軍方領導人最終都在壓力與公眾不滿下下臺。巴公眾普遍希望得到民主治理,一旦政治管理不善或威權越權現象突出,公眾對軍方支持將減弱。
就“巴陸軍總參謀長穆尼爾是否發借勢動政變”而言,穆尼爾確實比巴此前許多軍方領導人處于更具指揮能力的位置,但其并不需要正式奪取權力。穆尼爾已通過與巴穆斯林聯盟(謝里夫派)(PML-N)、巴人民黨(PPP)等達成戰略聯盟,在未公然破壞憲法秩序的情況下保持事實上的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對巴而言,此種軍政聯盟極不尋常。盡管此舉或維持巴短期穩定,但是否可持續仍未可知:一是隨著時間推移,若公眾認為此種結盟也不民主,仍引發強烈反對。二是執政聯盟內部恐自行分裂。三是盡管伊姆蘭·汗陷入法律困境、PTI遭打壓,但其仍擁有群眾基礎,仍具影響力。未來巴如果出現政治重組的機會,那么PTI仍或借機重新主導政壇。
*閱讀今日日報,請關注“南亞問題研究小組”微信公眾號
本期編輯:張咪咪
本期審核:陳玨可
*前往公眾號后臺發送“編譯”,即可查看往期編譯合集
更多內容請見↓
歡迎您在評論區留下寶貴的意見或建議,但請務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帶有攻擊性和侮辱性語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會被采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