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參考消息網援引美國媒體7月7日和8日的報道,由于建造進度滯后,美國海軍“肯尼迪”號航母的交付時間將從今年推遲至2027年。在明年5月起近一年時間里,美國海軍現役航母數量或縮減至10艘。
多次延誤
美國海軍2026財年預算文件顯示,“肯尼迪”號航母原定于7月交付。但是,由于其面臨嚴重的建造延誤,預計交付時間將被推遲至2027年3月,以支持先進攔阻裝置(AAG)的認證以及先進武器升降機(AWE)的安裝和調試。
這兩項設備均為福特級航母專門引入的新技術。對此,美國媒體評論人士艾莉·庫克8日稱,美國新航母遭遇“重大延誤”。
引人注意的是,這并非“肯尼迪”號首次出現建造延誤。
“肯尼迪”號航母于2015年8月舉行龍骨安放儀式、正式開工建造,原計劃于2022年交付。2020年,美國海軍決定將“肯尼迪”號航母的交付方式從“雙階段”改為“單階段”,使得整體設計與建造周期延長兩年。
2022年,海軍在其2023財年預算中預測交付時間為2024年6月,隨后又在2023年將這一時間推遲至2025年7月。今年4月,據美國海軍官員介紹,“肯尼迪”號建造工作已完成約95%。
美國退役海軍中將羅伯特·穆雷特稱,考慮到“肯尼迪”號在最初建造階段后的設計變更,以及美國造船業普遍面臨的挑戰,上述交付延遲并不令人意外。
無獨有偶,在福特級首艦“福特”號航母的建造過程中,也經歷了類似延誤,主要涉及成本超支、武器升降機的整合及攔阻裝置的開發等。
此外,根據最新預算文件,福特級航母系列中的第三艘“企業”號也面臨進度問題。由于關鍵零部件短缺以及工業和供應鏈延誤,其交付時間可能從2029年9月推遲至2030年7月。
新老交替
目前,美國海軍共有11艘航母,均為核動力。其中,服役已達50年的“尼米茲”號航母計劃于明年5月退役。
今年3月,因中東局勢緊張,“尼米茲”號從圣迭戈前往“印太地區”,接替被調往中東的“卡爾·文森”號航母。6月,“尼米茲”號也被部署至中東,以增強美國對當地主要盟友的支持。
如果上述退役時間表不變,鑒于“肯尼迪”號延期交付,從明年5月至2027年3月,美國海軍的核動力航母數量將從目前的11艘減少至10艘。
目前尚不清楚這一變動將對美軍在亞太、地中海東部以及中東等多個地區的作戰部署產生何種影響。
對此,美國退役海軍中將穆雷特指出,通過精細管理現役航母的維護和檢修計劃,可以緩解航母數量短暫減少帶來的影響。但航母水兵更長時間的部署仍是一個問題。
美國智庫“安全政策中心”分析師瑪雅·卡林指出,隨著“尼米茲”號航母接近退役,及時部署福特級替代艦至關重要,將有助于維護國家安全和對外政策的有效執行。
此外,作為福特級第二艘航母,“肯尼迪”號也承載著人們對美國航母力量升級的期待。
“尼米茲”號屬尼米茲級航母。據美國軍事評論員達里奧·利昂納介紹,與前者相比,“肯尼迪”號集成了超過23項新技術,在推進、發電、軍械處理和飛機發射系統等方面均有顯著突破。這些創新將使其艦載機出動率提高33%,同時顯著降低運營和維護成本,有望支持美國海軍更強大、更具殺傷力的前沿部署。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原標題:《開工十年,美國新航母又“放鴿子”,明年現役航母或降至10艘》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安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