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該管管伊朗!"一個面積還沒北京大的國家,居然對世界老二下"通牒"。7月初,以色列這番話,把全世界都看懵了。
你說這事兒多荒謬,伊朗想買咱們的殲-10,以色列覺得威脅太大,就跑來跟中國說:你們不是買伊朗的油嗎?那就管管他們,別讓他們買戰機。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以色列喊話的時候,埃及那邊紅旗-9B已經開始站崗了,沙特和阿聯酋也在北京轉悠著看裝備...
突然發現,以色列被"包圍"了
以色列這次是真急了。你想啊,伊朗那些F-14戰機都快成古董了,40年的老飛機,能飛就不錯了。平時以色列戰機來騷擾,伊朗為了省點家底,經常選擇不升空攔截。
可要是換成殲-10CE,那就不一樣了。這家伙裝的霹靂-15導彈,200公里外就能鎖定目標,一次能同時盯住10個敵機。在電子干擾環境下照樣工作,這技術含量可不是開玩笑的。
你說這要是真給伊朗裝備上,以色列還怎么在中東"橫著走"?最讓以色列心慌的,估計還是巴基斯坦那事兒。人家用咱們的梟龍Block3,在超視距外鎖定印度的陣風戰機,啪的一下就給撂倒了。
這不是明擺著告訴全世界:中國戰機不是吃素的?德黑蘭盯著殲-10看的背后,是中東戰場暴露的殘酷短板。
今年1月以色列空襲大馬士革,伊朗部署在敘利亞的防空導彈愣是沒發現F-35的蹤影,革命衛隊基地被炸得稀巴爛。更尷尬的是,導彈警報一響,伊朗空軍能起飛的就幾架用卡車零件拼湊的F-5戰機。
愿意購買中方軍備的國家,徹底明白了這一點,話說回來,以色列的焦慮其實也能理解。這些年,中東的"購物清單"確實在變。以前中東這些國家買武器,基本就是美國一家獨大。
想要先進裝備?行,但得簽一堆協議,這不許干,那不許碰。就像買個手機還得同意不能裝某些APP一樣。埃及想要愛國者3系統?美國直接拒絕,擔心你用來對付以色列。
咱們中國就不一樣了。你買我的裝備,我不管你跟誰關系好,也不管你要用來干什么。這就像是個開放的軍火超市,你需要啥,我有啥,價格還公道。
紅旗-9B雷達車能覆蓋260公里空域,完全替代老式俄制S-125防空導彈。數據最說明問題。中東軍購這塊兒,中國的份額從5%蹭蹭漲到15%。人民幣結算的能源貿易都快到30%了。
沙特通過上海石油期貨交易所結算48%的亞洲石油出口,伊拉克啟用人民幣支付天然氣采購。這變化夠快的吧?比武器替換更深遠的考量,是美元和石油綁定的松動。
埃及這次采購紅旗-9B就繞開美元用本幣結算,這種"裝備去美化和結算去美元"的并行模式,才是美國武器商真正的噩夢。
中國裝備在中東的真正競爭力
你還別說,這變化還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埃及那邊,紅旗-9B防空系統已經正式上崗,替換掉了老舊的俄制裝備。與原有俄制雷達的快速適配,證明了中國方案的場景適應能力。
沙特在也門那邊用咱們的"沉默獵手"激光防空系統,攔截胡塞無人機的成功率高達92%。你再看看美國的愛國者系統,面對胡塞武裝的無人機,攔截率只有65%。
這還不算完,烏克蘭戰場上,西方裝備的問題暴露得一清二楚。承諾的裝備遲遲不到,零部件供應跟不上,維修保養成了大問題。中東這些國家看在眼里,能不琢磨嗎?
阿聯酋的軍購官員最近老往北京跑,沙特也在考慮更多中國裝備。這種"兩手抓"策略實則是安全焦慮的體現。在續訂F-15SA戰斗機的同時,悄然引入中國防空導彈和察打一體無人機。
更深層的競爭力在于,殲-10CE允許客戶自主選擇俄制或國產發動機,VT-4坦克開放火控系統接口,這種"可定制化",恰好擊中中東國家渴望技術自主的痛點。
美國《外交政策》近期透露,阿聯酋正用中國裝備訓練也門政府軍,這種第三方應用場景的出現,標志著中國技術標準開始參與地區安全治理。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說到底,這事兒的根子在哪兒?在于世界變了。以前美國一家獨大,你不買我的武器,還能買誰的?現在不一樣了,選擇多了。中國裝備不僅技術過硬,服務還好,關鍵是不附帶政治條件。
巴基斯坦的示范效應超出想象,5月空戰用梟龍Block3擊落印軍王牌陣風戰機后,這款中國戰機的查詢量猛增450%。你看看歷史就知道了。
70年代咱們幫坦桑尼亞打敗了烏干達的裝甲部隊,90年代塞爾維亞用中國雷達擊落了美國的F-117隱身戰機。現在中東國家選擇中國裝備,這不是偶然,這是歷史的必然。
未來的中東,不會再是某個大國的后院。這些國家要的是選擇權,要的是說話權。埃及已啟動"隼-10"計劃討論引進梟龍產線,阿聯酋空軍將領多次赴華考察L-15教練機,實戰效果成為最好的廣告。
70年代中國援助坦桑尼亞擊潰烏干達裝甲師,90年代塞爾維亞用中國雷達打下F-117隱身戰機,如今伊朗若借助中國體系構建現代化空防,或將終結以色列在中東的空襲神話。
這份恐慌轉化為外交施壓,恰恰暴露其無力應對軍工體系迭代的窘迫。說實話,以色列這次的"通牒",與其說是外交施壓,不如說是對時代變化的不服氣。
中國裝備能幫埃及守住選擇的權利,幫助中東國家守住制空權,這種實實在在的安全獲得感,豈是幾份外交照會能否定的?
結語
在這個多元化的世界里,沒有哪個國家可以永遠當老師,也沒有哪個國家需要永遠當學生。中東軍購格局的變化,只是全球力量重新洗牌的一個小插曲。
當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用腳投票",當選擇越來越多時,壟斷的好日子就到頭了。你覺得呢?中國裝備在中東的崛起,會給世界帶來什么樣的變化?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