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成武縣大田集鎮的一間會議室里,一場特殊的“云端招聘會”正在進行。屏幕兩端,企業HR與求職者通過成武縣數智就業平臺的“線上面試”功能實時交流,這是我市推進“數智就業”工作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我市人社部門緊扣“智慧人社”一體化建設要求,以數字化改革為抓手,在全市范圍內構建起覆蓋城鄉、貫通數據、精準服務的數智就業生態體系,讓就業服務既有“智慧溫度”,更顯“民生厚度”。
數據驅動:從“人找服務”到“服務找人”的轉變
“剛填完求職意向,平臺就推送了3家紡織企業的崗位,第二天就收到了面試邀請。”成武縣求職者劉英的經歷,折射出數智就業平臺帶來的效率變革。
成武縣數智就業平臺上線以來,累計入駐企業達345家,發布崗位需求4964個,求職者注冊人數突破39980人,已成功促成就業697人次。該平臺通過引入DeepSeek智能算法,整合求職者專業技能、工作經驗與企業崗位需求等多維數據,持續優化智能匹配功能,同時開發“政策智能推送”功能,依據用戶畫像定向推送就業創業政策,實現了從“人找服務”到“服務找人”的轉變。
在全市層面,“大數據+鐵腳板”的工作模式正讓就業服務觸達每個角落。《菏澤市“社區微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實施以來,全市已建成101個“社區微業”就業特色服務網點,形成“市級統籌、區縣推進、鎮街落實、社區實施”的四級服務網絡。
場景創新:小平臺承載大民生的實踐
“不用跑人社局,在社區就能辦就業登記,太方便了!”在牡丹區西城街道就業服務站,居民王濤通過“社區微業”終端完成就業登記。我市人社部門針對基層服務痛點,將就業服務場景向社區延伸,不僅實現了就業登記、政策咨詢等高頻事項的“就近辦”,還通過平臺沉淀的勞動力人口總況、企業用工動態等數據,為“穩就業”政策制定提供數據支撐。
成武縣的探索更具技術創新性。該縣數智就業平臺設置的“駕駛艙”系統,以可視化方式呈現就業供需趨勢,輔助政府精準施策。根據平臺“季度迭代計劃”,2025年三季度已上線就業培訓模塊,為求職者提供多元化技能培訓資源;四季度將深化數據應用,開展就業趨勢分析、政策精準畫像等工作,動態分析產業、學歷、年齡等維度的就業結構遷移路徑。
同時,成武縣創新構建“黨建+智慧就業”模式,從全縣469個村(社區)選拔黨員擔任就業聯絡員,與網格員協作開展需求摸排,形成以縣級總站為核心、鄉鎮分站為紐帶、村級聯絡點為支撐的三級服務網絡,實現了就業服務在基層的全覆蓋。
機制破局:跨部門協同的數智化答卷
“過去審核補貼要翻幾十頁材料,現在系統自動比對,3天就能辦結。”談及數智化帶來的變化,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說。針對就業困難人員社保補貼等業務線下辦理耗時長的問題,菏澤正推動建立省、市線上數字“用工平臺”,通過大數據共享實現補貼發放流程優化。
在平臺建設過程中,成武縣創新建立“人社部門+技術團隊+試點用戶”協同機制,形成“需求—開發—優化”閉環,成功破解業務邏輯復雜、技術協調難等問題,保障平臺開發質量與效率。這一模式為跨部門協同數智化轉型提供了成功范例。
數智就業在資金保障與服務延伸方面的杠桿效應同樣不容小覷。2024年1月至10月,菏澤市發放穩崗擴崗貸款6.29億元,惠及176家企業,帶動穩崗擴崗7269人;同時,發放城鎮公益性崗位補貼1.25億元,為就業困難群體筑牢了保障底線。此外,成武縣搭建的平臺預留標準化接口,積極籌備對接省級就業大數據平臺,未來計劃融入區域就業協作網絡,進一步釋放數據流動的價值潛能。
“后續我們將深化數據應用,推動平臺功能持續迭代。”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社區微業網點的“鐵腳板”摸排,到云端平臺的“大數據”運算,菏澤市的數智就業實踐,不僅打通了基層服務“最后一公里”的梗阻,更構建起數據驅動的就業服務全新范式,正成為菏澤市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
菏澤日報記者 王振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