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蓁蓁,一個80后寶媽~
家有12歲兒子,在科學養娃的路上,邀你一路前行……
帶Coco下樓做運動,就看見小區滑梯那兒,一個五歲的小男孩正興奮地往滑梯上爬去,身后的奶奶連聲驚呼:“慢點慢點!小心摔著!”
下一秒奶奶就把手機塞進小男孩手里:“咱們還是看動畫片吧,安全……”
孩子馬上捧著手機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暑假開始了,這樣的場景,正在無數家庭悄然上演。
單位會計李姐前兩天還跟我抱怨:“送孩子去奶奶家才兩周,現在孩子吃飯要追著喂,一不順心就砸玩具!”
暑假老人能幫忙帶孩子,是年輕爸媽的福氣,但有一種“糊弄式帶娃”也在悄然盛行,很多爸媽都懵然不知。
糊弄式帶娃有啥特征
1、只要不哭怎么都行
有些老人確實疼孩子,就怕孩子哭,帶孩子的時候小心翼翼,滿足孩子一切要求,只要不哭怎么都行。
這無形中會讓孩子過于以自我為中心,培養出小霸王性格,未來上幼兒園、上學之后,很難融入集體,妨礙孩子的社會化發展。
2、安全最重要
老人看孩子最怕落埋怨,尤其是孩子如果磕了碰了,沒法跟孩子父母交代。
尤其是老人的精力本就不如年輕人,更加追不上活力四射的小孩子。
為了安全,干脆不帶孩子出門,給他看電視、看手機,只要孩子能老老實實在家,不招災惹禍,也就是了!
這無疑是影響了孩子的大運動發展,影響長高、有損視力,但也是老人家的實際情況,放孩子出去是真的追不上?。?/p>
3、情感投射
有些老人年輕時可能忙于工作,沒有時間陪孩子,這不就把這份虧欠,投射到了孫輩的身上。
對孫子孫女百依百順,毫無原則的給與,過度保護,包辦一切,看似是心疼孩子,其實卻限制了孩子能力的發展。
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點生活自理能力也沒有。
4、教育理念錯位
祖輩跟父母畢竟是兩代人,教育理念肯定是不同的。
有時候媽媽不準孩子玩手機,奶奶看孩子的時候卻不管,只要孩子不鬧就行。
這無疑會把孩子培養成“兩面派”,誰的原則對他有利他就聽誰的,完全沒有了規則意識。
在生活中,其實有很多家庭矛盾都是在暑期爆發的,因為讓老人帶娃本身就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畢竟老人的理念、身體狀況,都影響了他們的發揮!
而且忙活一輩子了,也該歇歇了,照顧孩子本就是為人父母的責任,輕易將這個責任推給老人也是不負責任的。
那暑假就是沒人看孩子,該怎么辦呢?
我之前的一篇文章《2025年暑假時間公布!家長最頭疼的兩個月,沒人看孩子怎么辦?》有幫你羅列了一些,不讓老人看娃的其他方法,感興趣可以移步閱讀一下。
如果一定需要老人帶娃,首先我們就要懷揣感恩之心,無論老人有沒有“糊弄式帶娃”,能幫忙帶孩子就幫了我們很大的忙,不要再有任何過高要求了。
因為畢竟,是我們自己給孩子選擇了以這種方式度過暑假!
在跟老人溝通時,記得一定要委婉,不要一句批評就傷了老人的心!
除此之外,你還可以做好這些事:
1、教會孩子更重要
想要改變老人的帶娃習慣很難,那不如就先教會孩子。
比如給孩子講解吃撐的各種弊端,請孩子自己監督自己,每頓飯吃八分飽,否則會積食發燒。
在老人好心再給孩子添飯的時候,孩子自己能主動拒絕,就能減少很多麻煩。
2、周末親子時光
爸媽永遠是孩子不可替代的“生命底色”,記得有空多陪伴孩子!
比如周末兩天一定要把孩子接回身邊,帶他們一起做親子游戲,一起爬山、野營,多創造跟孩子一起解決事情的場景,讓孩子從事件中學習家長的為人處事。
3、多關心孩子的情緒變化
晚上可以多跟孩子聊聊今天發生的事情,以及他對于不同事情的看法,不要說教孩子,而是要抓住機會輸出咱們父母的三觀。
孩子會自然而然地將父母作為自己的榜樣,我們的三觀也會慢慢影響他的認知。
寫在最后
還記得我小時候,也經常被送去姥姥家,但我一點不喜歡去。
因為我體會不到一點親情,在姥姥家只能體會到重男輕女的輕視。
但我太小了,我說不清楚,我只會說:“我不想去!”
所以,是否讓老人帶娃,也別忘了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見,如果孩子明確反對,那我們也要尊重他的意愿。
再想想有沒有別的辦法!
你家孩子在哪里度過暑假呢?
歡迎關注+點贊+分享,讓更多家長看到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