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面對隨行記者的追問,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首次對訪華計劃松口:“他們(中方)邀請我去。我可能會去,他也可能來(美國)。”這句看似隨意的回應,瞬間點燃了國際輿論場。若成行,他將成為首位登上中國閱兵觀禮臺的美國總統,并與已確認出席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同框。特朗普的“可能訪華”表態絕非即興發揮。6月5日,中美領導人通話,中方正式發出訪華邀請,特朗普回應“誠摯感謝并期待”。
26日,兩國簽署“稀土換芯片”諒解協議,中國加速稀土出口審批,美國放松EDA軟件等管制;另外就是7月4日,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對訪華計劃給出回應,同時還透露TikTok交易“已找到買家”,但需中方批準。三件事串聯成一條清晰的邏輯鏈:經濟籌碼正為政治訪問鋪路。白宮內部文件顯示,美國防部稀土庫存僅剩67天用量,F-35戰機生產線面臨停工。而中國手握稀土審批節奏的主動權,成為談判桌上的隱形杠桿。盡管美國從未有總統參加中國閱兵的先例,但三大動因或推動特朗普打破常規。
首先是個人的政治風格,特朗普癡迷于創造“歷史第一”,且酷愛盛大儀式感。2017年他任內首訪選擇沙特“金刀典禮”,對閱兵式情結深厚。另外,貿易戰導致美國家庭年均多支出1300美元,中西部農場主怨聲載道。若能借訪華帶回大宗訂單(如農產品、能源協議),將緩解通脹壓力,為2026年美國中期選舉蓄力。還有就是地緣博弈的需求,普京已確認出席閱兵,中美俄三國領導人同臺的機會極其罕見。特朗普亟需在俄烏沖突等議題上爭取對話空間,避免被排除在關鍵談判之外。
但特朗普的訪華決策也絕非坦途,首先國務卿魯比奧等強硬派不支持參加“九三閱兵”,有民主黨議員甚至揚言“參加中國閱兵等于向中國致敬”,恐掀起輿論圍攻。同時,日媒透露日本政府正暗中施壓,要求特朗普避開閱兵時間,以免日本在二戰歷史問題上陷入尷尬。還有就是TikTok的僵局,盡管特朗普宣稱交易“接近達成”,但中方是否放行仍是未知數。若談判破裂,訪華氛圍或將逆轉。
另外白宮擬定的訪華名單近日遭遇改寫。魯比奧首先被剔除,因被列入中國制裁名單,這位反華旗手將無法踏上中國領土;還有馬斯克也意外出局,他因公開反對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兩人徹底鬧翻。特斯拉上海工廠的補貼談判被迫擱置;而財政部長貝森特、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則進入核心團隊。二人主導了近期中美經貿談判,目標明確——簽下可量化的商業訂單。此舉揭示特朗普的真實策略:淡化意識形態爭議,聚焦經濟利益。
他將計劃率領數十名CEO訪華,復制“中東商業代表團”模式。若特朗普最終現身天安門觀禮臺,其象征意義遠超訪問本身。一方面是對歐洲的震懾,北約峰會剛刪減聯合聲明中所有涉華內容,特朗普已向盟友釋放信號——美國優先穩住對華關系;而中俄美領導人三年內首度同框,意味著單極霸權時代徹底終結。
當北京審批稀土的節奏牽動F-35生產線時,規則事實上早已改寫。當美國空軍一號的航向與東方古國的禮炮聲交匯,世界將見證一場超越意識形態的務實外交。而中俄美三國元首的同框鏡頭,或將成為21世紀地緣博弈的經典畫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