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shù)先烈為了國家的獨立與尊嚴,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的英勇事跡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中華民族前行的道路。李璽彰,這位在抗日戰(zhàn)爭中壯烈犧牲的上校團長,他的故事雖被時光塵封多年,但如今揭開,依然能讓我們感受到那份熾熱的愛國情懷與無畏的英雄氣概。
文章以質(zhì)樸而深情的筆觸,詳細追憶了李璽彰的生平事跡,從他投筆從戎、英勇參戰(zhàn),到壯烈犧牲、魂歸故里,每一個細節(jié)都如同歷史的拼圖,拼湊出一個鮮活而偉大的英雄形象。銅墨盒這一承載著家族記憶的遺物,更是貫穿全文的線索,見證了家族世代對他的緬懷與傳承,也讓我們看到了英雄精神在歲月中的沉淀與延續(xù)。?
在當下這個和平年代,回望歷史,我們更應(yīng)銘記那些為國捐軀的英雄們,從他們的事跡中汲取奮進的力量,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李璽彰的故事不僅是其家族的榮光,更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激勵著我們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征程中,勇往直前,不懈奮斗。
憶英雄李璽彰,傳永恒愛國魂
張慶明?
一、烽火歲月,英勇就義
1938 年,中國大地彌漫著戰(zhàn)火硝煙,山河破碎,生靈涂炭。在臺兒莊戰(zhàn)役這場慘烈的激戰(zhàn)中,李璽彰,一位年僅 32 歲的上校團長,如一顆璀璨流星,在歷史長空劃過奪目軌跡后壯烈殉國。他用熱血與生命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愛國篇章,成為全民族抗戰(zhàn)中不朽的英雄象征。?
李璽彰,原國民革命軍第 32 軍 139 師 724 團上校代理團長,畢業(yè)于太原北方軍官學(xué)校。他從排長、連長、副營長,直至團參謀長、上校團長,一路憑借卓越軍事才能與堅定愛國信念晉升,是李氏家族的榮耀,更是中華民族的脊梁。1938 年 4 月 21 日,棗莊嶧城區(qū),李璽彰帶領(lǐng)七二四團一千多名熱血男兒,與日軍展開殊死搏殺。在槍林彈雨中,他孤身奮戰(zhàn),視死如歸,直至最后一息。七二四團將士幾乎全部壯烈犧牲,李璽彰也血灑疆場,以身許國。國民革命軍第一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程潛,為其英勇事跡破格晉升其為中校軍銜,正名李氏家族一門英烈。
二、尋檔憶英烈,冢土寄哀思
抗戰(zhàn)勝利八十周年之際,李璽彰的后人于南京第二檔案館尋得先輩塵封檔案,一段塵封已久的英勇事跡就此重現(xiàn)人間。山東棗莊嶧城區(qū),這片曾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見證了李璽彰壯烈犧牲的時刻。他的忠骨長埋于犧牲之地,而在家鄉(xiāng)的祖塋中,一座衣冠冢靜靜佇立,成為家族寄托哀思、緬懷先烈的精神寄托。?
在李璽彰幼年孫子的記憶里,那座衣冠冢僅是祖塋中覆著薄土的小小黃土堆,略顯凄涼孤寂。然而,這看似平凡的一抔黃土,卻承載著非凡的英雄氣概,蘊含著家族代代相傳的無盡思念。每逢清明時節(jié),其叔父總會帶著家族后輩來到衣冠冢前,莊重祭拜。在肅穆的氛圍中,叔父緩緩講述著其三爺爺李璽彰的英雄往事,每一句話語都飽含深情,寄托著家族對英雄魂歸故里的深切期盼,也讓這份家國情懷與先輩精神,在后輩心中生根發(fā)芽,代代傳承。
三、遺物傳承,精神寄托
李璽彰畢生奉獻于民族解放事業(yè)。他投筆從戎,毫無青史留名的功利之心。他留下的銅墨盒,成為家族珍視的遺物與精神寄托。其父所留銅墨盒上,“兒十四十左上方” 七字,或許取自《論語》,寓意兒孫十四歲志于學(xué)。從侄子五歲半入學(xué)起,它便穩(wěn)居書桌左上角,默默伴其成長,直至十二歲小學(xué)畢業(yè)。歷經(jīng)十年歲月,銅墨盒斑駁生銹,可在泥土中打磨后,又重?zé)S燦燦光芒,恰似李璽彰冰清玉潔的英魂。墨盒上真草隸篆字體鐫刻的字句,以及 “建鋼賢侄惠存,落款三叔顯之贈” 等字樣,無不承載著李璽彰對家族后代的殷切期望。此外,他還贈予幼弟、長兄及恩師銅墨盒,每個墨盒上的刻字與圖案,都彰顯著他的軍人正氣與感恩之心。銅墨盒雖小,卻承載著李璽彰對家人的關(guān)愛與對知識的尊重,是他在戰(zhàn)火紛飛中對文化和親情的堅守。
四、歸鄉(xiāng)之景,風(fēng)采盡顯?
在中條山故里,李璽彰也曾解甲歸鄉(xiāng),參加父親葬禮。他身披戎裝、腰系中正劍,威風(fēng)凜凜、虔誠跪拜,盡顯軍人風(fēng)采,令全村人印象深刻。這一幕成為家族中流傳的佳話,展現(xiàn)了李璽彰作為軍人的威嚴與對家族的深厚情感,也讓鄉(xiāng)親們看到了國民革命軍的紀律與風(fēng)范。
五、捐贈遺物,銘記歷史?
戰(zhàn)火雖已熄滅八十七年,但李璽彰年輕生命定格在三十二歲,令人扼腕嘆息。如今,夏日榴火新紅,恰似他的熱血忠魂。家族子侄懷著共同心愿,將四個銅墨盒捐贈給臺兒莊戰(zhàn)役紀念館,讓青銅光澤閃耀世間,陪李璽彰英魂長眠,彰顯其如璞玉般尊貴的精魂。這一捐贈行為,不僅是對英雄的紀念,更是對后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讓英雄的精神在新時代繼續(xù)傳承。
六、時代呼喚,傳承精神?
人民日報六月二十四日特別報道,九月三日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前將舉行盛大閱兵典禮,紀念抗戰(zhàn)勝利八十周年。這正是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之時。八十年過去,硝煙散盡,警鐘猶鳴。十四年抗日戰(zhàn)爭,中華兒女眾志成城,抵御外侮,奏響氣壯山河的史詩。其家族期盼李璽彰的名字刻于臺兒莊戰(zhàn)役紀念館,讓后人銘記英雄事跡,讓英烈得以安息。通過紀念館這一平臺,李璽彰的事跡將被更多人知曉,激勵著無數(shù)后人傳承愛國精神,為國家的繁榮昌盛貢獻力量。在新時代,我們更要銘記歷史,珍視和平,從英雄身上汲取奮進力量,為民族復(fù)興不懈拼搏,讓先烈英魂含笑九泉,讓英雄氣概世代傳承,續(xù)寫中華民族輝煌篇章。
七、英雄不朽,激勵后人
李璽彰的一生,是為國捐軀、舍生忘死的一生。他的英勇事跡,是中華民族寶貴精神財富,激勵著代代華夏兒女。李璽彰,你的名字永遠銘刻在歷史長河中,成為后人敬仰的楷模和榜樣。你的精神如同璀璨星辰,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給予人們無盡的力量和勇氣。歲月流轉(zhuǎn),但英雄的功績永不磨滅,人民將永遠銘記,向你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切的緬懷。如今,李璽彰的家鄉(xiāng)也在積極傳承他的精神,通過建立紀念設(shè)施、開展主題活動等方式,讓英雄的故事在家鄉(xiāng)的土地上代代相傳,成為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激勵著家鄉(xiāng)人民傳承愛國精神,建設(shè)美好家園。
八、砥礪前行,告慰英靈?
讓我們懷揣對李璽彰等先烈的敬仰之心,在新時代征程中勇往直前,以實際行動告慰英靈,讓偉大祖國更加繁榮昌盛,讓和平之花永遠綻放。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道路上,無數(shù)后人將沿著李璽彰等先輩的足跡,堅定信念,砥礪前行,用青春和熱血書寫屬于新時代的壯麗篇章,讓英雄的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憶英雄李璽彰
烽火燃齊魯,血染嶧城霞。
銅墨遺風(fēng)在,忠魂繞故家。
丹心昭日月,浩氣蕩天涯。
英名千古在,激勵后人發(fā)。
作者簡介:張慶明,泰安市政協(xié)原副主席,泰安市一級巡視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