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徐睿捷;通訊員:彭祎)33歲的邢女士(化姓)右眼眼球突然突出,還伴有惡心、嘔吐,在當地醫院檢查發現竟是眼眶腫瘤。更棘手的是,她的眼眶內藏有兩個腫瘤,且與視神經緊密粘連,稍有不慎就可能失明。危急時刻,武漢、溫州兩地眼科專家聯手,成功為邢女士拆除了“定時炸彈”,保住其寶貴的視力。
右眼莫名突出,一查竟是眼眶腫瘤
邢女士家住湖北潛江,三年前她發現自己的右眼眼球逐漸突出,還時常感到惡心、嘔吐,在當地醫院診斷為眶腫瘤,位于眶尖內,因未影響視力,又怕手術后失明和眼球不能運動的風險,拒絕了手術。然而最近,出現了頭疼,且視力有所下降,她前往當地醫院就診,再次CT和MRI檢查,對比三年前,腫瘤長大了,已經壓迫視神經,病情變得更加復雜了,當地醫生建議她盡快轉診至上級醫院。
轉診至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后,該院眼瞼眼眶病/眼整形美容專科凃惠芳主任為其進行了詳細檢查。通過眼眶CT和MRI影像顯示,邢女士眼眶內不僅有腫瘤,且是兩顆緊密相鄰的腫物,最大直徑達3厘米。更危險的是,腫瘤長期壓迫視神經,且與周圍組織嚴重粘連,已經導致視神經水腫,若不及時手術,極可能引發永久性失明。?
“這兩枚腫瘤如同‘定時炸彈’嵌在眼眶這個‘彈丸之地’,既要完整切除,又要避免‘誤傷’正常組織。”凃惠芳主任解釋,眼眶的空間僅約30ml,卻容納著視神經、動靜脈等十多條重要結構,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失明、眼球運動障礙等嚴重并發癥。更棘手的是,患者腫瘤已存在多年未及時干預,導致局部組織發生纖維化改變,與周圍組織“盤根錯節”,手術分離難度呈幾何級增長。
跨省聯動組建“拆彈小組”?
考慮到手術的復雜性,凃惠芳主任第一時間想到了國內眼眶病領域權威專家 ——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吳文燦教授。“吳教授在眼眶腫瘤微創治療方面經驗豐富,這種高難度手術需要多學科協作。”接到會診請求后,吳文燦教授調閱了邢女士的全部影像資料,便趕赴武漢。兩位專家連夜制定手術方案:采用前路開眶聯合內鏡輔助的微創術式,先通過內窺鏡經鼻腔開放篩竇,給視神經減壓,然后再外側開眶分離腫瘤與視神經、眼外肌的粘連,最大限度減少對正常組織的損傷。
“患者年輕,保視力是首要目標。”兩院專家在術前討論中反復強調,手術需在鼻內窺鏡、顯微鏡下操作,每一步都要精準到毫米級。7月5日,這場“巔峰手術”正式拉開序幕,專家團隊發現,邢女士的兩個腫瘤分別位于眼眶內側和上方,其中一個腫瘤甚至包裹了部分眼外肌,稍有不慎就可能影響眼球運動功能。在顯微鏡下,兩位專家小心翼翼地將腫瘤與視神經及周圍組織分離,并完整切除。由于腫瘤與神經粘連緊密,手術過程猶如“拆彈”,每一步操作都需精準無誤。經過近4個多小時的精細操作,手術順利完成,竟然摘除的是三個腫瘤,邢女士的視神經和眼球結構完好無損。當醫生告知“視神經保護完好”時,在外等候的家屬激動得熱淚盈眶。
專家:眼眶腫瘤應早診早治
術后,邢女士恢復良好,眼球突出癥狀明顯改善,視力也未受影響。7月8日,復查結果顯示,她的眼眶內未見腫瘤殘留,眼功能正常。
“眼眶腫瘤早期癥狀不明顯,容易被忽視。”凃惠芳主任提醒,如果出現眼球突出、視力下降、復視、眼痛等癥狀,應盡早就醫排查。尤其是眼眶腫瘤生長到一定體積后,可能壓迫視神經或眼外肌,導致不可逆的視力損害或眼球運動障礙,且拖延時間久了與周圍組織粘連,導致手術風險更大。
據了解,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多數眼眶腫瘤可通過手術切除,但關鍵是要選擇經驗豐富的專科醫生,以降低手術風險。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多年來已多次聯合國內多所頂尖醫療機構,成功完成多例極高難度復雜眼眶腫瘤手術。此次與吳文燦教授的聯合手術,再次彰顯了醫院在疑難眼病診療領域的實力,不僅成功為患者解除了病痛,也為復雜眼眶腫瘤的診療提供了寶貴經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