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歲的秦先生(化姓)怎么也沒想到,一次不慎摔跤竟“摔出”骶尾部巨瘤。這顆11CM的“定時炸彈”如藤蔓般纏繞住骶尾部神經,讓他久坐難安,疼痛難耐。“醫生,我是不是沒救了?”秦先生驚恐又絕望地問道……
近日,漣水縣人民醫院脊柱外科聯合介入科為患者秦先生實施:血管栓塞術+骶尾部腫瘤切除術+腸黏連松解術,該手術局部解剖結構復雜,因病灶周圍血管神經豐富,術中大出血風險極高,醫護團隊每一步操作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歷時3個小時完整切除病灶。術后第5天,秦先生扶著欄桿站起來,向脊柱外科主任醫師馮真國豎起了大拇指。
據悉,患者秦先生因摔跤,造成骶尾部疼痛不適。起初,他并未在意,自行敷貼藥膏數日,但癥狀未緩解反而疼痛加劇,還出現排便困難等癥狀,遂至漣水縣人民醫院骨科門診就診。坐診醫生馮真國接診后,詳細查看、按壓患者骶尾骨疼痛處,詢問病史,為其行CT及MRI(核磁共振)檢查,結果提示:骶尾部多發占位性病變,考慮脊索瘤(大小10*11*7cm)可能性大。為明確病情進展,馮真國在與秦先生及家人溝通后,聯系核醫學科為其行SPECT/CT(骨顯像)檢查,結果提示:排除骨轉移,遂將其收住入院。
入院后,馮真國組織脊柱外科副主任醫師吳大偉及介入科主任劉澤超一起連線江蘇省人民醫院專科專家進行線上會診,根據患者訴求,為其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因骶骨循環血供豐富,為預防術中出血及頑固性滲血難以控制,決定為其行術前髂內動脈分支栓塞術。考慮到秦先生經濟困難且自身供血條件良好,醫護們提前聯系輸血科為他預存自體血800ml,以供術中出血后使用。
術前一天,在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趙國峰教授的指導下,劉澤超為患者順利實施血管栓塞術。手術當日,在麻醉科、輸血科的支持下,馮真國與吳大偉為患者實施骶尾部腫瘤切除術及腸黏連松解術。術中,根據腫瘤位置和大小,精準定位,做一個人字型切口,顯露腫瘤上極,發現腫瘤與直腸壁粘連緊密,侵蝕局部骨質。這一情況無疑給馮真國帶來壓力,若操作不當會損傷直腸,導致嚴重的并發癥。他憑借對解剖結構的深刻理解及精湛的操作技術,以骨刀將相連骶骨斷離,沿腫瘤包膜與直腸壁間隙逐層分離。最終,腫瘤被完整剝離切除且完好保留了直腸。期間,腫瘤小血管及骶管斷端出血,予以血管夾和骨蠟止血,遂將提前預存的800ml自體血回輸至患者體內。最后,逐層閉合切口,歷時3小時順利完成手術。
術后,秦先生大小便功能恢復正常,骶尾部疼痛緩解,可獨立行走。出院時,他坦言:“當聽說我的腰椎處長了拳頭般大的腫瘤時,我的天都塌了。但是,手術后,我又活過來了!真的很感謝馮主任與吳主任!”
(通訊員:林舒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