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提起腫瘤,公眾往往“談之色變”。在人們的固有印象中,早期腫瘤都需要手術切除,而晚期腫瘤即癌癥則是需要做放化療。實際上,腫瘤治療早已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進入“精準微創時代”,為眾多腫瘤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希望。粒子植入的“精準狙擊”。
腫瘤治療的演變:從恐懼到精準微創
孔得福主任指著CT影像上標記的腫瘤靶區解釋道,粒子植入治療技術涉及放射源,其核心是放射粒子。現在臨床運用的是一種被稱為碘125的物質。每個碘125粒子就像一個小太陽,其中心附近的射線最強,在2cm之外放射強度迅速衰減,可最大限度降低對正常組織的損傷。
治療優勢
精準摧毀:射線作用半徑1.5-1.7cm,直接破壞腫瘤細胞DNA雙鏈。
持續作用:24小時不間斷治療,克服腫瘤細胞周期差異。
保護正常組織:射線劑量隨距離銳減,2cm外輻射量不足5%
微創可重復,適合術后復發、轉移灶等復雜情況
診室里的“放射藝術”:復雜數據的可視化溝通
在孔得福主任的診室里,一個細節格外專業:每位患者都會收到個性化的“劑量-體積直方圖”。這些彩色三維圖表清晰地展示了腫瘤接受的輻射劑量與周圍器官的保護方案。“放療參數對患者如同密碼 ”孔主任說,“我的責任是用可視化方式讓患者理解治療的安全邊界。”
他擅長將抽象的放射生物學轉化為生活比喻。解釋“放射敏感性”時,他會這樣描述:“這就像用放大鏡聚焦陽光,腫瘤細胞是干燥的樹葉,會首先燃燒;而正常組織如同濕潤的木頭,在安全劑量下不會受損。”這種將深奧放射物理知識轉化為直觀表達的能力,是他給予患者的獨特“治療說明書”。
堅守信念:以精準與創新繪制生命藍圖
從醫三十年來,孔得福主任始終秉持著一個核心理念:“放射治療的本質價值,在于用最小創傷換取最大治療效果。”在碘125粒子治療中晚期腫瘤這條充滿挑戰的道路上,他持續以精密的放射之“器”為工具,以創新的個體化方案為指引,為每一位復雜病情患者,精心繪制著兼顧療效與生活質量的個性化治療圖譜。
展望未來,粒子植入技術正引領腫瘤治療向更精準、微創方向發展,就像狙擊手要計算風速和濕度,通過TPS治療計劃系統精確計算每顆粒子的空間坐標,讓現代放療真正實現 指哪打哪 的醫學理想。這種療法是醫學與藝術的結合,不僅摧毀腫瘤,更賦予患者尊嚴和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