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一段錄音令全世界嘩然。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獨家曝光,特朗普在2024年私人籌款會上自曝曾威脅普京:“如果你進攻烏克蘭,我就轟炸莫斯科。”
一句威脅,攪動核大國神經,刷新美俄對峙新高度。錄音事件背后的權力游戲、地緣風險、競選籌碼與全球安全紅線,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交織在一起。
一場錄音引發的外交風暴
美俄關系的每一次波動都牽動全球神經。6月,俄烏戰局陷入僵持,聯合國報告披露,全球因戰爭引發的難民數量已突破1.2億,歐洲能源價格同比上漲15%。在這樣高度緊張的國際背景下,特朗普的極限威脅言論,為本已脆弱的地緣安全環境火上澆油。
音頻內容曝光后,CNN、觀察者網等多家中外權威媒體迅速跟進。專家普遍認可錄音真實性,分析認為特朗普在捐款活動中“放飛自我”,將外交政策變成極限施壓的表演。
錄音由多位美國資深記者共同獲得,并發表于新書《特朗普如何奪回白宮,民主黨如何失去美國》,引發美政壇至今最大的一次“錄音門”風暴。
特朗普原話直白刺激:“我對普京說,如果你進攻烏克蘭,我就轟炸莫斯科。我告訴你,我別無選擇。”他自信地補充,“普京不信,但我覺得他有10%信了我。”在多場籌款會上,他反復提及這一威脅,意圖通過強硬姿態震懾俄羅斯、取悅金主。
特朗普競選策略暴露底色
特朗普的“嘴炮外交”,不僅關乎烏克蘭、俄羅斯,更深刻反映其對美國內外政策的全新理解。在多場面向高凈值金主的籌款會上,特朗普展現了極端、激進的施壓風格。
他不僅炫耀向盟友施壓索取巨額捐款,還直言“要有膽量開口”,讓捐款人“進入狀態”,強調金主與政治權力的捆綁。
在一場閉門活動中,特朗普承諾如果再次入主白宮,將驅逐所有“挺巴勒斯坦”的學生抗議者出境,嚴控校園抗議潮。
他解釋:“只要把他們趕出這個國家,這事就解決了。”他還抱怨工會、公務員系統為民主黨輸送資金,將“福利人群”視為共和黨的最大敵人,反復呼吁金主加大支持。
特朗普不僅用“獅子大開口”形容自己的籌款能力,還自豪地提到曾經讓一位原本只愿捐100萬美元的富豪,最終捐出2500萬美元。對外強硬、對內極限施壓,這正是其競選、募款和外交三位一體的底色。
美俄核威懾架構穩固數十年,任何“先發制人”都意味著災難性后果。特朗普自曝“轟炸莫斯科”威脅,直接沖擊了核戰略的理性底線。
軍事專家普遍認為,這樣的言論完全不現實。俄羅斯不是伊朗,任何一方發動核打擊都將導致華盛頓同樣遭到毀滅性報復。核大國之間的相互確保摧毀原則(MAD)是全球安全的最后保障,絕非某一領導人一句話能輕易打破。
中國軍事專家指出,特朗普“用嘴打仗”,缺乏大國領袖的戰略邏輯。美俄一旦直接軍事沖突,世界將面臨難以承受的后果。
俄羅斯如果被極限施壓,極有可能通過向伊朗等盟友提供先進導彈、防空系統進行間接反制。全球地緣格局的失控風險,遠比錄音門本身更值得警惕。
普京與俄方反應
錄音披露后,普京表態“我不信”,但特朗普自稱“他有10%信了我”。俄方官方并未就錄音內容作出直接反應,但俄媒、俄羅斯學界普遍認為,美國此類極限威脅缺乏實際操作性,卻反映出美方對俄戰略的不確定和危險升級。
俄烏戰場仍在膠著,但俄方對美威脅的警覺性已被錄音事件大幅激發。俄方專家警告,美國若持續極限施壓,俄方將會用更激烈的間接手段應對,包括在中東等地區扶持反美力量。與此同時,俄羅斯對自身戰略安全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導彈防御與核反擊準備進入更高級別。
特朗普“轟炸莫斯科”言論曝光后,美國國內分歧更加激烈。共和黨內部部分鷹派支持極限施壓,但主流學界、媒體、軍方普遍擔憂此類言論加劇大國沖突風險。6月,皮尤研究中心調查顯示,64%的美國民眾擔憂美俄直接對抗會帶來全球性災難。
拜登政府雖未公開評價,但白宮內部對特朗普極端言論的擔憂已擴散。美國外交圈普遍認為,核威懾時代的對俄政策應以理性、克制為底線,任何“嘴炮”都可能被對手誤判,引發不可控危機。
特朗普對俄政策近期轉向強硬。7月,他批準向烏克蘭追加武器援助,并暗示將對俄羅斯實施更嚴厲制裁。與此同時,特朗普在公開場合多次用粗話表達對普京的不滿,稱其“說了很多胡話”,認為合作“毫無意義”。
錄音門背后的大國博弈與國際信任危機
特朗普錄音事件,表面是個人風格與競選策略的另類展示,實則暴露了大國博弈的危險邊界。國際媒體普遍認為,特朗普以極端言論向金主和盟友展示強硬形象,試圖提升自身政治和經濟籌碼。
華盛頓郵報等媒體早在2024年就曾報道類似內容,認為特朗普在閉門場合多次語出驚人,將“轟炸莫斯科”當成極限施壓的談判工具。
俄美核威懾體系經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輿論沖擊。各國外交觀察家紛紛警告,核大國間任何誤判都可能引爆全球危機。G20峰會期間,多國領導人呼吁加強核安全對話,避免因個人言論激化戰略誤判。
一段錄音,撼動全球。特朗普的“轟炸莫斯科”言論,將個人政治表演、競選籌碼、極端威懾和大國安全紅線交織在一起。美俄關系、新冷戰結構、核威懾底線、全球安全命運,在錄音門后都顯得更加撲朔迷離。
世界的地緣政治風險指數正被不斷拉高。大國領導人的每一句話,都可能成為國際危機的導火索。核威懾的理性底線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人類需要比任何時候都更清醒地守住安全紅線。
參考資料:
環球時報:2025-07-09 19:45:“特朗普曾威脅普京‘轟炸莫斯科’以阻止俄襲擊烏克蘭”?克宮回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