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想學習中國的戰機技術?
當地時間7月4日,美國著名軍事媒體《防務新聞》刊登一篇文章,題目叫做《名字又能意味著什么?戰斗機、轟炸機和現代空戰》,作者是格雷戈里·馬蘭德里諾、托馬斯·曼肯。
文章題目雖然沒有提及中國,但是全文的重點就是分析各種中國戰機的作戰模式,并且闡述其中能夠給美空軍發展帶來什么啟示。
整篇文章看似專注于軍事分析,但是處處都透露出對一種焦慮與不安,為美空軍可能面對的形勢感到擔憂。
這篇文章究竟講了些什么呢?
中國空軍發展引焦慮
文章的核心內容主要是通過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空中作戰模式進行對比來展開的。
首先,在當今時代,空戰主要是一種速度和機動性的較量,誰的戰機能夠更靈活,機動性更強,能占據有利地位,誰就能能夠利用短程導彈以及航炮等武器擊敗對手。
因此,這種戰斗,看上去更像是兩個武林高手的決斗。
雙方到達現場后,擺好架勢,通過力量與速度的搏斗,贏得相對優勢,這樣的戰斗方式也十分考驗飛行員的駕駛技術。
這也就是為什么,如今大多數國家的戰機設計都以小尺寸、高速度、流暢性為尊,那些影響速度,看上去比較笨重的機型就被順勢淘汰。
然而,當美西方國家癡迷地追逐著這種速度與美型的極致時,隨著如今的空戰模式的不斷變化,這種優勢反而逐漸轉變為劣勢。
在印巴沖突中的中國戰機的表現,讓美國突然發現了這一點。
在此次印巴沖突中,中國空戰模式展現了體系化、信息化與智能化的完美融合,先進的雷達偵查技術,做到讓敵機“發現即摧毀”的可怕打擊效果。
“先發現,先打擊”的模式,讓過去的戰機之間的“貼身互搏”立刻成為一種十分落后的對戰方式。
對方戰機一升空,中國戰機便能立刻精準鎖定,連見面的機會都不用給,一個導彈便能殲敵致勝。
在這種情況下,飛機飛得再快,轉身轉得再靈活,又有什么用呢,一身功夫壓根用不上不還是白費嗎?
這場戰役,徹底地改變了現代空戰的作戰模式,精準強大的超視距打擊能力,優秀的隱蔽能力,以及協調一致的“空中指揮中樞”系統,比單個機體性能的優化更加重要。
現實的例子正在表明,空戰已經由單平臺對抗向“體系化殲滅”轉變,如果繼續延續過去的近距離“狗斗”,可能會導致被對方“降維打擊”的后果。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還提及一位關鍵人物-----美國前空軍軍官約翰·斯蒂利恩
10年前的“警告”
早在2015年,他便提醒美國,空戰會逐漸發展成一種“導彈與信息化的遠程對抗”,但是對于這點,美國及其他國家顯然沒有采納。
美國戰機F-15、F-16以及俄羅斯的米格-29等戰機依舊遵循著靈活、機身小的設計原理,并且為了輕裝上陣,刻意減少導彈的裝載能力。
而相比之下,中國的戰斗機則更接近于美國的轟炸機,體量大、航程遠、能夠裝載大量中遠程導彈,就比如殲-36、殲-50。
這樣戰機在面對近距離作戰時,或許優勢不足,但是戰機在設計時,就沒有過多考慮這方面的問題,因為在能保證隱身和檢測能力的情況下,甚至不會出現敵機靠近的現象。
而這就導致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未來空中戰機的發展局勢可能會導向一個完全相反的趨勢,即類似于“轟炸機”的中大型戰機成為具有空中優勢的戰機,戰機指標也變成導彈裝載越多越好,隱形能力越強越好。
而形體小、導彈裝載量少的輕型戰機,則可能面臨逐漸落后的可能。
面對這一殘酷的現實,在對比自家曾經引以為豪的輕型戰機,美國人也有些沒底了。
“跟不上”中國
文章中表示,美國如今仍舊延續過去的傳統戰機設計模式。
其大部分戰斗機的機型都屬于小巧輕便型,就算想要模仿中國,強行多裝載一些導彈,也十分有限。
這樣尷尬的狀況,讓美國空軍擔憂,可能無法跟上空戰發展的新形勢。
就比如F-35戰機,最多只能掛載4枚中程導彈,要是換成遠程的話,數量就得減半,遠遠達不到中國戰機的搭載水平。
要是在實戰中碰上中國戰機,面對中國方面的電子干擾,擊中目標的可能性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除了導彈搭載不足外,美國戰機的遠程戰斗能力也遠遠比不上中國,中國殲-36、殲-50都是出了名地續航能力高,輕而易舉覆蓋第二島鏈。
而相比之下,美國戰機能活動的范圍就大大縮水了。
從日本到達臺灣地區就已經十分費勁了,要是再搭載幾枚重量不輕的導彈,能不能飛到目的地還是一個問題。
文章中,作者也在思考有效的應對方法,但是最終只能得出一個無奈的結論,那便是放棄美國現在的輕型戰斗機傳統思維。
增加戰斗機的尺寸,將其調整為轟炸機的尺寸。
最后,他表示美國空軍歷史發展悠久,經驗豐富,在這些年中,也經歷了多次的更新換代,相信這次也可以打破常規。
這篇文章總體來說,表面上像是分析,但是實際上倒不如說是美國空軍的“焦慮自白”,想要從中國這里找到空軍發展的突破口。
結語
但是“中國作業”也不是想抄就能抄的,因為中國之所以能做到這種程度,不僅僅只是靠飛機技術的創新,更是對整個作戰體系、工業能力的全面升級。如果在這些方面,美國沒辦法做到更新,大概率的可能便是一直落后中國半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