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人民法院“陳皮法庭”黨建品牌——
守護百年陳香
六月的柑園里,青綠色的柑果像小燈籠般掛滿枝頭,晨露順著油亮的葉片滾落,空氣里彌漫著若有若無的柑香。
這里是“中國陳皮之鄉”——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這天,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人民法院會城人民法庭庭長柯銘培踩著露水走進柑園,手里的筆記本還記著這兩個月以來的調解要點。今天這場“時令普法”,得趕在小青柑采摘前給鄉親們把損耗率的事說透。
“柯庭長,去年我委托加工小青柑,最后算損耗率時差點打起來!”柑農陳大姐遠遠瞧見熟悉的身影,拎著草帽迎上來,“您今天可得把協會那個標準再講講,咱文化淺聽不太明白。”
柯銘培笑著翻開筆記本:“放心,我今天帶了圖文版的損耗登記手冊,咱們對著果樹算細賬……”
田埂上很快圍攏起十多個柑農,有人蹲著用樹枝在地上算數,有人掏出手機錄視頻。陽光穿過柑葉的間隙,在人群中投下斑駁光影。
這樣的場景,在“陳皮法庭”黨建品牌建立后已成常態。
2023年9月,會城法庭與新會陳皮產業鏈黨委,以及種植鏈、加工鏈、流通鏈龍頭企業黨支部結對共建,通過“四聯共建”機制,構筑起“紅色鏈﹢司法鏈﹢產業鏈”陳皮產業保護格局。
這支由黨員法官牽頭的隊伍深知產業發展的“痛點”:從種植到加工再到流通,每個環節都可能卡著糾紛的“刺”。
今年4月,柯銘培就收到了一份“燙手”的訴狀:柑農老陳和施工隊老黎為10畝柑園開墾工程鬧上法庭。
“簽合同的時候說好挖機干10天給1萬元,現在結賬突然說要按45天算,一下子要我掏5萬多元!這不是明擺著坐地起價嗎?”老陳扯著嗓子說道。
“軟地基平整改造工作難度大、耗時長,45天還是趕工的!”老黎梗著脖子反駁。
雙方在法庭上爭得面紅耳赤,柯銘培決定暫時休庭,將雙方引導至“陳皮法庭”沉浸解紛室,先用一杯陳皮茶緩解雙方的對立情緒。
“先喝杯茶消消氣,咱們慢慢說。”柯銘培泡上新會老陳皮,琥珀色的茶湯在瓷杯里打轉,雙方的聲音漸漸低下來。
趁著這個空檔,他翻開筆記本里夾著的“四聯共建”聯絡表,發現種植鏈黨支部的老黨員陳萬高正是處理這類糾紛的行家里手。“陳萬高有十多年新會柑種植經驗,是老專家了,咱們不妨請他到現場看看,聽聽他怎么說。”
第二天,柯銘培、陳萬高和雙方當事人來到柑園。
“陳師傅,您給看看這片地的開墾難度。”柯銘培說。
“你看這土層,底下全是河涌沉積的軟泥,軟地基開墾需要填平后再平整,干一天的活兒實打實比硬地多費三成功夫。”陳萬高蹲下身扒拉泥土,邊說邊掏出手機調出近期同類工程的報價單,“上個月鄰村類似的地塊,每臺挖機干一天算1300元,他們簽的10天1萬元確實報低了。”老陳趕緊湊過去比對,老黎的眉頭也慢慢舒展。
“如果走鑒定程序,少說也要一兩個月。”柯銘培適時接過話頭,“眼下正是備耕關鍵期,拖下去誤了種植,損失可不止這些工錢。”他拿起樹枝在地上畫起數軸,左邊標著鑒定的時間成本,右邊列著調解的現實收益。
“但45天確實也超出行業常規。”陳萬高突然插話,“我剛才量了地勢,前半段挖機確實得慢工,但后半段土層變硬了,操作熟手能搶出工時。按我的經驗,合理工期應該在20天左右。你們頭回合作都有疏忽,要不取個中間數?”
最終,在陳萬高的專業意見和柯銘培的法律分析下,雙方各退一步,達成了工程費2.3萬元的調解方案。
當老陳通過手機銀行轉賬成功后,老黎主動伸出滿是老繭的手:“之前在法庭上嗓門大,您多包涵。”
柯銘培笑著擺手:“你們握手言和,比啥都強。”
像陳萬高這樣的調解專家,在黨建結對共建隊伍里還有4名。自“陳皮法庭”黨建品牌建立以來,會城法庭共與新會陳皮產業鏈黨組織開展結對活動11次,辦理涉陳皮產業糾紛100余件,開展專題普法宣傳35場次。
暮色中的柑園,微風掠過柑葉,發出沙沙的響聲,仿佛是小青柑在舒展地呼吸。當紅色黨旗在產業鏈上高高飄揚,這縷穿越百年的“陳香”,正沿著法治化的軌道,飄向更廣闊的天地。
來源:人民法院報·4版
作者:丁潔 樓慧琴
見習編輯:姚瀚 |聯系電話:(010)67550939|電子郵箱:fyxw@rmfyb.cn
新媒體編輯:孟祥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