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可以說是南方的水果大年,除了荔枝自由外,芒果、龍眼等應季水果都實現了“自由”。如無意外,2025年的新會柑也將迎來豐產年。為了驗證產量和摸清今年新會柑供給的市場現狀,從7月初開始老李進行了一次年中調研,訪問30多位新會各產區的柑農、商家、農資專家等從業者。按照老李慣例,先說調研結果(截至2025年7月10日):
1、截至7月10日,整個新會地區的新會柑(駁、圈、原)掛果量平均比去年同期增收30%以上,也有部分新樹柑園增收達一倍;
2、行業專家觀點認為,2021年開始新會地區的茶枝柑邁向低矮山坡地種植,并于2024年底陸續進入掛果期,因此在2025年新會柑實現整體的豐產是預料之中的事;
3、多位當地農業專家預估,在下半年新會地區氣候穩定的條件下,整體畝產均值可達到5千斤以上(2024年的畝產均為4千斤左右);
4、部分小柑農表示茶商對小青柑鮮果的需求下降了,如制作小青柑茶的新會柑需要“一兩果(50克重)”以上,一般在8月初采摘,但這部分茶商企業仍然按兵不動,報采購量的企業比去年同期減少八成,因此7月初小青柑鮮果的收購報價和需求量預計比2024年同期“量價齊跌”;但大型柑園今年的小青柑鮮果訂單數量與去年相仿,但價格有微調的可能;
5、目前部分大型企業對新會小青柑鮮果的采購標準進行大幅的提高,特別是對打針果、農殘果等進行了非常嚴格的限制,抽檢不通過的柑園將列入“黑名單”,新會柑種植行業已經進入“標準化”時代,標準的提高有利好百畝以上規模化管理的柑園銷量;
6、有農資專家表示,廣西、云南、福建以及新會周邊地區超百萬畝的新會柑將在今年集中上市,對整個行業帶來巨大的供給壓力;
7、由于2024年新柑銷售以及2025年青柑鮮果銷售不理想,部分在2023年后加速擴張的柑農開始出現資金周轉困難的現狀,建議從業者需時刻關注行業動態,量入為出,增加風險意識。
接近“兩指寬度”大小的新會茶枝柑(7月10日拍攝)
一、2025年7月新會柑“小青柑”果量大幅上漲,比2024年同期增30%以上
“今年我柑園的果量比去年同期多了大概多了四成,7月開始就疏掉了一些”。三江深呂的柑農吳師傅管理著十多畝柑園,因為產量增收比較大,最近忙于進行“梳果”,“去年我們已經算是豐收了(畝產4千斤以上),今年估計也是豐收的,甚至比去年還高產一些,但果子太多對柑樹明年的生長不好,所以要提早摘掉一些部分青柑。”吳師傅疏掉的那部分小青柑每個約20到30克之間,往年他都會送去集中收購青柑鮮果的地方,但今年沒見去年那批收青柑鮮果的人了。“聽說今年都要收50克以上的果。他們說還沒到時候,那就再等等吧。”吳師傅說。
在三江聯合管理著數百畝柑園的阿堂就表示,今年的產量跟去年相仿。“2024年我們畝產有5000斤,今年看這個勢頭,應該保守都有5000斤畝產以上了。”阿堂的柑園有固定的大客戶訂購,標準化程度高,他坦言比起其他非標準化種植的中小柑園生存壓力不是太大。
在新會當地服務眾多柑農的“農當家”技術負責人陳師傅就表示,今年很多柑園比去年增產50%以上的,還有些是100%的。“特別是幾年前新種的柑園今年都陸續進入豐產期,新樹的整體產量本來就高,加上氣候適宜,所以產量很好。”陳師傅還表示,今年很多茶企還沒開始訂購小青柑果來做“小青柑茶”,都在觀望。
在新會梅江的羅總也種有柑園,以老樹居多,掛果量也不錯;在三江沙仔尾種有幾十畝柑園的邱師傅表示,今年同期的掛果率有九成五以上,預計比去年增產三成以上,部分去年完全無掛果的柑樹,今年都“報復性”掛果了。
此外老李還訪問其他20多位柑農朋友,除了部分在2023年底砍樹補種的,絕大部分柑樹都實現了掛果量的大幅增加,對此農業技術人員葉先生就表示,2021年后開始的新會柑向低矮山坡地種植以及新種的果樹,在2025年全面進入掛果期,因此整個新會的新會柑產量都會實現大豐產。“今年是豐產年,再加上采購方今年的態度非常謹慎,行業價格也開始內卷,宏觀消費也不明朗,所以對行業的影響是比較大的。”
曬制小青柑茶
二、市場對“小青柑”需求降溫,茶葉、茶飲等企業采購按兵不動
這里先科普一下知識點,從柑花、柑胎到柑寶、小青柑,新會柑整個生長過程都可以充分利用,而每一個階段的產品,都有用途。而7月的小青柑果粒比較小,質硬、皮薄,味辛、氣芳香,橙皮苷含量較高,而此時小青柑鮮果只有20~30克,對于制作小青柑普洱茶的青柑或者飲料提取的,則需要滿足重量為50克以上的要求,時間一般需要8月后,所以針對青柑鮮果的采購,在時間上還沒正式開始。
“很多小柑農認為市場不行,是一種來自行業內部的焦慮感,這些觀點一傳十,十傳百,所以大家都以為今年采購商不買小青柑鮮果了,這是‘信息差’導致的。我認為,與其說大企業不采購,不如說是時間上還沒到點,而更重要的一點,是大企業的采購流程優化了,不再分散采購了,所以市場份額就沒有落在小柑農頭上。”柑橘種植專家蔡老師認為。
從2020年新會陳皮市場打開以后,相關產品的需求也在多元化和多樣化,例如新會陳皮風味的產品或新會柑風味的產品開始出現在快消茶飲中。至于茶飲對新會柑提取物的需求,是從2022年開始的,當初新會各地都有采購商向柑農收購10克~25克重的小柑鮮果,當時很多柑農和老李都不知道其收購這些小柑的用途,直到2023年這些快消飲品企業推出“新會小青柑風味”的瓶裝飲料。
但2025年的情況卻有所不同。
柑農感受到2025年大型茶企和飲料企業對小青柑鮮果的熱情突然降低,老李認為有幾個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前幾年的大企業采購比較混亂,標準尚未形成,導致大量渾水摸魚的供貨商進入了市場;其二方面是飲料企業的采購標準在不斷提升,特別是打針果、農殘果等情況的高發,導致大企業更偏向于品控度高的規模化采購,而放棄了向中小柑農的分散式采購;第三方面是非新會產區的茶枝柑產量不斷放大,成本不斷降低,非必要使用新會地區茶枝柑提取物的飲料企業也把采購重點轉移到非新會產區去,以求降低成本;最后一點是茶企制作小青柑茶的需求下降,也會作用在對中大青柑鮮果的采購需求上從而導致采購下降。
綜合以上,就出現了2025年的小青柑鮮果行情遇冷的情況。
2025年7月的新會柑園
三、2025年“豐收年”幾無懸念,新會陳皮市場將迎巨大壓力
老李在本次調研中發現,經歷了2024年大豐收和行情降價的這些柑農朋友們,都指望于今年能有“翻身仗”,不過問題來了,在去年已經“死氣沉沉”的市場,即使今年新會柑再大豐收,那么價格將會如何波動呢?進一步的“果賤傷農”嗎?
對此疑惑,新會陳皮行業內部也有不同的聲音,而頭部企業的“焦慮感”,是相對良性的。
新會當地頭部陳皮企業“陳皮人家”負責人謝總表示,今年集團的柑園產量和銷量都沒有太多改變,來自頭部茶飲企業訂單依然穩定,并不愁銷量。“我們今年的訂單跟去年同期差不多,我們客戶主要是大型茶飲企業的集中采購,他們有幾十項的嚴格標準,從柑園規模、柑樹健康程度到使用什么藥肥等等都有嚴格的規范限制,我們只有一一對標和符合條件后,才能進入他們的供應商庫,往后每年他們都會下采購量,因此銷量上是沒有問題的,有變化的可能是采購價格上(賺多賺少的問題,并不影響企業生存),隨行就市變化。我認為符合大企業的標準化采購需求,是新會柑的發展趨勢,也是未來新會柑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特別是食品安全日益受到重視的當下,這不是很多柑農說自己果靚就是靚,要人家認為你好,買你的東西,才是真的好。”
謝總還透露,過去幾年有些柑農沒有“標準”去管理柑園,種出來的柑不符合大企業采購的標準(例如農殘超標、打針等),“不要說賣出去了,甚至送出去都沒人要”。但同時他也認為,中小柑農的信息渠道相對封閉,對市場需求變化的敏感度不高,也會導致上述結果。
最后,老李根據調研的結果,預估一下2025年新會柑行情。
首先是供給端的量,例如在7月掛果量的前提下,氣候不出現極端情況,那么2025年新會柑的最終產量將實現增收30%以上的目標,總量也將會創下了歷史高峰。再加上近年新會地區的種植面積迅速擴容,以及外圍地區大量茶枝柑的供給,必定產生巨大的供給壓力。
其次是市場需求不可能發生逆轉。目前仍然有柑農期望2025年會再出現2020年、2021年那種“一皮難求”的盛況,又或者有某些熱點可以激發市場消費對新會陳皮的增量需求,可惜現實很殘酷,存量市場需求不會再被激發,“豐收”則必將引發供給端的踐踏,從而誘發價格戰。
最后是柑農端的承受力問題。還記得2023年時,老李曾跟某些柑農交流,其假設2023年賣不掉怎么辦,柑農們也有自己的辦法——第一年賣不掉就自存;兩年也賣不掉,那就是當投資;如果三年都賣不掉,那就開始虧了。很可惜,2025年就是他們說的第三年了,那么這部分賣不掉的庫存何去何從呢?在今年的調研中老李也發現,不少柑農和商家都坦言今年再賣不掉,那么就會陷入資金周轉困難的情況。
那么2025年的“豐收柑價”是否會跌回2019年以前普遍“3元/斤”的低谷呢?老李現在還不好說,但在可預見的未來,在消費行情不變或者持續下行的大背景下,柑價必定會長期處于“降價”的下行壓力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