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不定俄羅斯,特朗普怒不可遏,普京派人訪朝,烏克蘭制裁中企
俄烏戰爭進入第三年,美國突然自亂陣腳。
7月8日特朗普當著白宮內閣拍桌子,把普京罵了個底朝天。
他說這俄羅斯總統現在滿嘴漂亮話,手上卻在烏克蘭狂轟濫炸。
這種情緒失控式的發言,直接把美俄關系打回冰點。
但更戲劇性的是第二天,朝鮮就宣布俄羅斯外長要來訪問,烏克蘭轉頭還制裁了五家中國企業。
這三件事撞在一起,把國際局勢攪成了渾水。
特朗普這次發飆實在反常。
要知道去年競選時他胸脯拍得山響,揚言自己當選24小時就能結束戰爭。
如今半年過去了,俄羅斯不僅沒收手,反而在戰場上拿下了新地盤。
普京甚至還有余力跟朝鮮勾肩搭背,7月11日俄羅斯外長準時出現在平壤。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次訪問就是要深化軍事合作——據路透社爆料,朝鮮準備往烏克蘭戰場運三萬名志愿兵,外加每年提供三百萬發炮彈。
戰事沒按劇本走,特朗普的總統面子掛不住了。
他在白宮會上罵普京,表面是展示強硬態度,實則暴露了戰略困局。
看看他這兩個月的操作就知道有多分裂:7月初剛解除俄羅斯三千億資產凍結,轉頭就威脅要對中國企業征500%關稅。
對烏克蘭援助更是一天三變,7月1日宣布暫停軍援,逼得烏軍前線的155毫米炮彈都限量配發。
結果沒扛住國會壓力,一周后又改口要送防御性武器。
這種左右橫跳的政策,把五角大樓都給整懵了。
華盛頓郵報說得直白:總統既想穩住國內反戰選民,又不敢得罪軍工集團,最后只能在普京身上撒氣。
問題是這種撒氣沒傷著敵人,反倒讓自家陣營出現裂痕——原本堅定的共和黨議員開始質疑,特朗普到底有沒有清晰的破局方案?
正當美國內斗升級時,普京正帶著俄羅斯打破西方圍堵。
拉夫羅夫這趟朝鮮行直接掀了西方制裁的底牌。
之前歐美不是吹牛說俄軍導彈庫存見底嗎?結果朝鮮去年就提供了五十萬發火箭彈,現在又要加碼供應。
衛星照片顯示,俄控烏東地區的兵工廠正在全速改裝朝鮮炮彈,普京甚至承諾用導彈技術回饋平壤。
這種資源互補的合作,硬生生在西方制裁網上撕開個口子。
烏克蘭這時候突然摻和進來制裁中企,更像是病急亂投醫。
澤連斯基的總統令說五家中國公司給俄軍無人機供零件,但仔細看清單就露了馬腳:兩家被制裁的是做民用電池的,三家搞電子元件的。
路透社跟蹤過俄軍無人機殘骸,發現用的確實是深圳產的陀螺儀,但這些設備原本是裝在掃地機器人上的。
法國軍事專家說得實在:戰場上撿個中國產軸承就要制裁,那烏克蘭應該先制裁賣AK47給塔利班的東歐軍火商。
說到底烏克蘭這招醉翁之意不在酒。
歐盟主席馮德萊恩前腳說要訪華談貿易爭端,澤連斯基后腳就搞制裁,擺明是給歐洲遞刀子。
可惜這算盤打錯了對象,中歐貿易額每年八千億美元,哪會被五個無關緊要的制裁攪黃?德法兩國商務部長早放話了:絕對不會跟進烏克蘭的制裁令。
這三件事連起來看,世界格局正在起根本變化。
美國想用老套路控制局勢,結果陷入自己制造的困境。
俄羅斯靠非西方伙伴打開新局面,證明單極霸權時代已經終結。
至于烏克蘭的騷操作,反而讓國際社會看清:戰爭中沒有贏家,死撐到底只會淪為棋子。
國際政治從來就不是非黑即白。
特朗普罵普京固然解氣,但改變不了美俄力量此消彼長的現實。
與其糾結誰對誰錯,不如看清這場亂局的本質——舊秩序正在崩塌,新規則尚在形成。
這時候需要的不是站隊對抗,而是建立有效的對話機制。
畢竟核大國的博弈沒有觀眾席,任何誤判都可能把全人類拖入深淵。
解鈴還須系鈴人,真要結束戰爭,戰場外的較量比戰場上的廝殺更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