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天(7月10日)上午9時,北京平均降雨量達到大雨量級,城區暴雨。預計今天白天,京城仍有陣雨或雷陣雨,大家需注意防范。
氣象部門介紹,9日傍晚至夜間,北京出現中到大雨,房山、門頭溝、昌平、延慶、懷柔、海淀、朝陽、豐臺、大興、通州等部分地區出現暴雨,其中大興、房山、豐臺單點出現大暴雨,降雨時伴有短時強降水和雷電。今天上午6時至8時,全市平均降水量8.7毫米,城區平均23.5毫米,最大降水量出現在朝陽酒仙橋達到70.3毫米。
氣象部門統計數據顯示,從9日16時至10日10時,全市平均降水量41.8毫米,城區平均64.4毫米,西南部53.7毫米,東南部35.1毫米,西北部34.3毫米,東北部24.1毫米,最大降水量出現在房山閻村179.4毫米;最大降水強度出現在朝陽酒仙橋,10日07時-10日08時降水68.2毫米。最近一小時(09-10時)最大降水量為密云豆各莊15毫米。
北京為何突降暴雨?
北京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琳娜表示,9日京津冀地區就處在副熱帶高壓邊緣的影響下,平原地區水汽含量很高,加上副高北邊有弱冷空氣影響,最終形成降雨。此次降雨還是以對流性的降雨為主,對流從太行山一帶觸發,一直往東北方向移動,在此過程中,不斷有類似的降雨回波影響北京。
“整個京津冀都是高溫高濕的狀態,一旦對流被觸發,就會帶來比較明顯的降雨。”張琳娜說,此次降雨的時空分布也不太均勻,北京的降雨主要集中在城區和西部、南部,像北京通州東部、平谷東部等地的降雨就非常小,而天津地區完全沒有降雨,正好形成了一個降雨的分界線。
另外,從降雨的實況來看,比預報中的情況要大一些,這主要也是受副高外圍的影響,降雨出現的位置和強度都比較難預測,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北京疾控提示:
發現自來水異常請停止飲用并上報
北京市正值汛期,強降雨頻繁、氣溫高、濕度大,飲水、食品容易受到細菌或霉菌的污染,腸道疾病發生的風險增高。
北京市疾控中心10日發布汛期飲水安全健康提示,提醒市民選擇安全可靠的飲用水源并及時關注水質動態,如發現自來水出現異常立即停止飲用,并向相關部門反映。
市民要優先飲用燒開后的市政供水或瓶裝水,避免直接飲用河水、井水、山溪水等未經處理的生水;如發現家中自來水出現渾濁、異味、異色等異常,立即停止飲用,并向相關部門反映。
市民切勿用雨水或被雨水污染的水清洗蔬果及餐具,不食用浸泡后的糧食、肉禽、果蔬和其他食品;食品加工的設備、設施、用具要保持清潔,必要時進行消毒;飯前便后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動水下充分洗手;皮膚接觸雨水或污水后應及時用清水清洗干凈,以免引發皮膚疾病。
在經過連續降雨或暴雨的高風險區域,市民要及時留意當地水務部門、媒體發布的水質公告,若所在區域供水受影響,應立即停止飲用,并采取替代飲水措施。
此外,市民若出現腹瀉、嘔吐、發熱等不適癥狀要及時就醫。如果懷疑自己的癥狀是飲用或接觸不潔水導致的,要主動告知醫生飲水情況,以便準確診斷治療。
本周五起又進“桑拿天”
7月20日入伏
根據預報,今天白天京城仍有陣雨或雷陣雨。從本周五起,受副熱帶高壓西伸北抬影響,氣溫繼續升高,空氣濕度增大,悶熱感加劇,“桑拿天”的感受愈發明顯。
今年7月20日入伏,共30天。三伏天被稱為一年中熱得“最難熬的日子”。據了解,今年的三伏共計30天,初伏從7月20日開始至7月29日,共10天;中伏從7月30日至8月8日,共10天;末伏從8月9日至8月18日,共10天,將成為近年來“最短”的三伏天。
預計本周雙休日氣溫將升至34℃至35℃,同時濕度較大。氣象部門提醒,高溫高濕環境下,容易發生中暑,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升高,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溫。
來源:綜合北京日報 氣象北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