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三星堆遺址沉睡數千年的青銅神樹、黃金面具在考古工作者的手中重見天日,震驚世界時,人們驚嘆于古蜀文明的輝煌與神秘。鮮為人知的是,在這場叩問遠古的宏大敘事里,四川大學的學者與學子們,始終是站在最前沿的探索者和解謎人。從參與關鍵祭祀坑的發掘清理,到利用頂尖科技實驗室分析青銅器的成分與鑄造工藝,再到在人類學博物館里深入研究出土文物背后的社會結構,透過三星堆這扇“窗口”,我們得以窺見一個更為立體、更具活力的四川大學。
自上世紀20年代,四川大學的前身——華西協合大學博物館館長葛維漢先生引領首次科學發掘以來,三星堆遺址所蘊含的神秘青銅器與獨特文明形態始終令世界為之震撼。四川大學博物館內,珍貴的《葛維漢發掘日記》、早期出土的玉器以及詳實的科學發掘檔案,記錄了百年前三星堆的首次科學發掘到本世紀川大師生參與的歷次考古發掘工作,勾勒出中國西南考古學科發展的清晰脈絡,這里的每一處脈絡都透露著四川大學的影子。
然而,解讀三星堆這樣復雜的文明密碼,絕非普通高校可以勝任,川大的歷史文化學院有著全國僅有的4個國家級考古學實驗教學中心之一(北京大學、西北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作為國內頂尖的“國家隊”,實驗教學中心以教改促科研,成效突出。2011年獲考古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12年獲考古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是國家布局在西南地區的“文化遺產人才培養基地”,是國家文物局唯一與四川大學合作共建的對象。2009年至今承擔課題600余項,三星堆的每一次重大發現,都同步閃耀著川大智慧的光芒,這是學校深厚歷史底蘊
與卓越學術能力在服務國家重大文化戰略中的生動實踐。
而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也是四川大學文博專業最好的注解,在2025年文物與博物館學的排名中,四川大學略勝北京大學一籌,位列全國第一。這個數據背后也體現出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學實力底蘊深厚且體系完備。其教學根基可追溯至1875年的尊經書院,依托歷史學、考古學、旅游管理三大方向的本碩博全鏈條培養體系,擁有歷史學、考古學等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及7個學術型碩士點、6個博士點。
三千多年前,古蜀充滿奇幻,滄海桑田的變化湮沒于史海。九十年前,四川大學終拾青銅,“自將磨洗認前朝”。三星堆的光芒,照亮了古蜀的過去,也映照著四川大學的現在與未來。在錦江之畔,在望江樓的飛檐下,在江安校區的現代化實驗室里,在奔赴祖國各地的川大學子身上,這所百年學府正以其深厚積淀、蓬勃活力和面向未來的雄心,繼續書寫著屬于它的輝煌篇章,而有意投身于此的學子也必將迎來同樣恢弘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