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王女士家的客廳放著床墊 來源/采訪對象供圖(下同)
近日,家住長寧區安順路258號仲達公寓3號7樓的王女士致電本報夏令熱線,反映其居住的頂樓房屋天花板長期滲水漏雨,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盡管王女士多次向居委會、街道和房屋應急中心求助,但因小區缺乏物業管理、維修基金被凍結且金額有限等問題,始終未能得到有效解決。記者隨即前往現場展開調查。
一到雨天忙著接水
走進王女士家,客廳中一張床墊格外顯眼。由于房間漏水,無法居住,王女士不得不將兒子的床墊搬到客廳。床墊上斑駁的水漬,無聲訴說著漏水帶來的困擾。王女士告訴記者,只要一下雨,水就會沿著屋頂滲漏進房間,天花板開始滴水,滴到床上、家具上、地上……她只能找來水桶和盆子接水,甚至因為燈旁邊一直滴水,不得不把燈拆掉,換成水盆接水,但水盆旁邊也開始漏水,只能貼上防水貼。然而,這些措施收效甚微。王女士表示,漏水問題已有多年,起初,嘗試用一些簡易方法修補,比如在樓頂鋪設卷材試圖防水,但由于房屋老化,防水層損壞,這些措施治標不治本。現在,漏水問題愈演愈烈,嚴重影響正常生活。王女士無奈地說:“我實在沒辦法了。”
據悉,仲達公寓屬于迷你型社區,僅68戶居民。由于小區規模較小,一般物業公司都不愿意接手,導致小區長期沒有物業管理。業委會雖然盡力維持小區的基本管理,包括請人維修公共管道及日常衛生,但功能和資金都有限。
圖說:女士經常用于接漏水的桶和盆
物業缺失基金凍結
王女士告訴記者,她曾多次向居委會反映漏水問題,但得到的回復都是資金不足無法維修。記者隨后致電小區所在的天山路街道紡大居委會,工作人員表示該小區已經3年多沒有物業管理了,維修基金一直處于凍結狀態,需要有物業公司入駐才能重新啟用。雖然沒有物業管理,但一些簡易維修居委會幫忙托底。
該居委會工作人員補充道,王女士家的漏水維修屬于較大規模的翻修工程,小區維修基金被凍結且金額有限,無法覆蓋大規模頂樓防水修繕。由于無人繳納物業費,維修資金匱乏,導致維修工作難以開展。此外,該小區是商品房,不符合“美麗家園”條件,也無法享受政府專項維修資金扶持。
記者了解到,盡管仲達公寓缺乏物業管理,但部分鄰居也曾嘗試自行涂防水層或小修小補。然而,由于房屋老化嚴重,這些措施都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居委會工作人員表示,他們也曾嘗試推動社區修繕工作,但由于資金匱乏和物業公司不愿接手等問題,進展緩慢。
據悉,2023年上半年新一屆業委會成立后,正積極洽談引進物業管理公司,尋求長遠解決方案。然而,由于小區規模小、收入少等原因,物業公司接管意愿較低。好消息是,經過各方努力,目前已經有一家物業公司有接管意愿。居委會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將繼續努力與新物業公司溝通協商,爭取早日解決小區物業管理問題。
圖說:燈拆掉換成水盆接水
業主期盼后續支持
目前,王女士表示愿先自行維修,以改善當前居住條件。她希望,在維修后能夠通過合理程序爭取維修費用的補償。然而,由于小區缺乏物業管理和維修基金支持,這一方案實施起來也困難重重。
王女士告訴記者,她曾嘗試與鄰居溝通,希望大家一起籌集資金進行維修。但由于漏水主要影響她家,其他鄰居并未受到嚴重影響,因此積極性不高。王女士無奈地說:“只有我們家在漏,別人不急,因為他們不是受害者。”
對于王女士的困境,居委會表示將積極參與協助溝通,并嘗試與新物業公司、業主溝通后續的維修費用分擔問題。同時,居民們也希望相關部門能夠給予一定的支持,幫助解決小區物業管理缺失和維修資金不足的問題。
仲達公寓的漏水問題和物業管理困境并非個例。在城市快速發展和更新的背景下,一些老舊小區面臨著類似的挑戰。如何加強老舊小區的物業管理、保障居民的合法權益、推動社區和諧發展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期待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能夠共同努力為老舊小區注入新的活力與希望。
原標題:《夏令熱線 | 仲達公寓頂樓:房內不停“下小雨 ” 物業缺失維修基金用不得》
欄目編輯:陳浩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陸常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