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鄉村振興的國家戰略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命題在西北大地交匯,蘭山,這座蘭州“城中山”,正以一場深刻的生態重塑與產業革新,書寫著“破繭成蝶”的振興答卷。
從“城中山”到“詩意棲居地”
傳統的農家院落被精心改造,曾經廢棄的老屋搖身變為農家樂、文創小院,既保留了蘭山的原始肌理,又植入了現代休閑功能。“遇見”“一畝三分地”等農家樂招牌亮起,為游客提供地道的蘭州風味和枕星入眠的山居體驗。
曾經光禿禿的墻面蛻變為融入蘭州方言、非遺等文化符號的彩繪墻,讓城市記憶在鄉村落地生根,更讓“生態景觀”升級為“文化IP”。還有非遺展示、文創集市、星空露營等活動,為蘭山注入了文化靈魂,延長了產業鏈條。
登山俯瞰蘭州全景、林間徒步、山地自行車、森林研學成為熱門項目。特色農家樂里,鄉村柴火雞、漿水面、甜胚子等蘭州美食,吸引著大量市民和外地游客。
從“守土人”到“振興參與者”
近年來,在政府的積極扶持下,農家樂產業蒸蒸日上。一批特色鮮明的農家樂已嶄露頭角——它們不僅設施完善,涵蓋吃、住、玩、樂等多元功能,彼此間更形成了錯落有致的差異化風格,各有各的亮點。
隨著蘭山各項產業的協同發展,越來越多村民在家門口找到了新方向:有人成了民宿管家,有人變身農家樂老板,有人投身景區服務一線,還有村民依托煙雨蘭山直播基地,架起手機直播帶貨,各種特色產品從蘭山飛向千家萬戶。
村民們更是用巧手闖出了一片天,他們制作的傳統小吃香氣撲鼻,縫制的手工藝品精美別致,要么在景區集市上引得游客駐足搶購,要么通過線上店鋪銷往五湖四海,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手”。
城關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還根據村民需求開設了免費非遺手工移動課堂,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手把手教村民學傳統技藝,親手做出的非遺手工藝品既有文化味又有煙火氣,既能在煙雨蘭山文創市集擺攤售賣,也能交給老師統一收購。
從“生態美”到“共富新圖景”
煙雨蘭山的振興,不僅富了山村,還大大改善了市區氣候,成為蘭州不可或缺的“城市綠肺”,為近千萬蘭州市民提供了觸手可及的優質生態休閑空間。
“煙雨蘭山”已成為蘭州旅游的新地標和亮麗名片。登蘭山,瞰金城,黃河穿城、高樓林立的壯闊景象,是游客了解蘭州、愛上蘭州的必體驗項目。
煙雨蘭山之變,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這場依托生態修復、驅動文旅融合、惠及萬千農民的鄉村振興實踐,不僅激活了鄉村的內生動力,更提升了整座城市的品質與魅力。煙雨浸潤,綠滿蘭山,這幅在黃土高原上繪就的鄉村振興畫卷,正散發著越來越奪目的光彩。
來源:蘭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特別聲明:
1.微游甘肅內容文章旨在宣傳甘肅文化旅游,只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由于條件所限,在轉載之前無法與所有權利人聯系授權,可能出現部分原創圖片或文字未署名,請聯系添加。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