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消息,7月4日美國獨立日,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內,特朗普簽署“大而美”法案的鋼筆剛落下,眾議長約翰遜便從懷中掏出一柄深色木槌。當象征立法權威的議事槌被交到總統手中時,場下爆發的掌聲掩蓋了一個殘酷現實——這個動作被《華盛頓郵報》等媒體解讀為“國會向行政權屈膝的儀式”。法案以216:214的微弱優勢在眾議院闖關成功時,所有民主黨議員和兩名共和黨人投下反對票,裂痕已然撕裂國會山。
這份被特朗普稱為“偉大禮物”的法案,包裹著減稅與軍費擴張的糖衣,內里卻是對醫保和食品補貼的殘酷削減。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測算顯示,未來十年美國財政赤字將因此再增3.3萬億美元,上千萬低收入者將失去醫療補助。當特朗普輕敲木槌宣稱“諸位請盡興”時,社交平臺上炸開的“太可悲了”“現代共和黨已成附庸”等怒斥,折射出民意寒流。
馬斯克(資料圖)
法案落槌24小時后,馬斯克在擁有1.8億粉絲的社交賬號投下驚雷:“今天,‘美國黨’的成立還給你們自由。”這位曾資助特朗普競選的世界首富,用124.9萬網民投票(65.4%支持率)作為民意背書,劍指“解放被兩黨綁架的80%中間選民”。他早在6月30日法案表決前夜就放話:“若法案通過,明日即建新黨”,如今誓言要打破民主、共和黨輪流坐莊的“政治雙頭壟斷”。
然而現實比理想骨感。美國選舉人團“贏者通吃”的規則構筑了第三黨的天塹。杜克大學教授馬克·麥科克爾指出,新黨注冊需跨越50州迥異的法規壁壘,僅“收集選民聯署”就足以扼殺多數挑戰者——2024年大選甚至無人能躋身全部50州選票。喬治城大學漢斯·諾埃爾教授更斷言,在缺乏地方根基的情況下,“鈔票買不到持續的政治熱情”。
馬斯克與特朗普(資料圖)
歷史如同冰冷注腳。1992年億萬富翁羅斯·佩羅以19% 普選票震撼政壇卻未獲一州勝利;1996年他攜改革黨卷土重來仍顆粒無收。即便如伯尼·桑德斯般聲望卓著的獨立參議員,最終仍需依附民主黨平臺角逐大位。如今馬斯克宣稱要在明中期選舉奪取關鍵議席,麥科克爾警示這更可能分散共和黨選票,在搖擺州釀成“不可測的政治雪崩”。
政治暗流下,馬斯克與特朗普的決裂早有伏筆。他曾公開炮轟“大而美”是“財政自殺”,而特朗普盟友詹姆斯·菲什巴克已組建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展開反制。更具諷刺的是,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高度依賴政府合同,其“反建制”人設遭遇廣泛質疑。當這位科技巨子4月在威斯康星州豪擲2000萬美元助選卻慘敗時,他坦言“除非有必要,不再燒錢”——新政黨的耐力被打上巨大問號。
馬斯克與特朗普(資料圖)
木槌移交的瞬間,華盛頓的權力天平已肉眼可見地傾斜;而第三黨的艱難誕生,預示更猛烈的政治風暴正在集結。
美國的政治失序絕非隔岸之火。當白宮以“大而美”之名強推美國優先政策,其關稅大棒與科技圍堵從未放松;當兩黨惡斗催生體制外力量,政策連續性可能進一步瓦解。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學者指出,美內政極端化將外溢為對外戰略的不可預測性——無論是特朗普的“對等關稅”威脅,還是馬斯克政黨可能引發的國會權力重組,都需以清醒目光審視其戰略意圖的嬗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