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甘露山國際滑雪場屋頂上的太陽能光伏板高效運轉,為雪場供電助力。
武漢甘露山國際滑雪場日均客流突破3000人次。 (本欄圖片攝影: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倪娜 通訊員 俞果 陳剛)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黃磊
通訊員 俞果 尹恭禾 實習生 王爐弘
室外是近40℃的高溫熱浪,室內如同“超級大冰箱”僅零下6℃。這種“冰火兩重天”的場景,近來每天都在甘露山國際滑雪場上演。
7月8日11時,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武漢市黃陂區甘露山國際滑雪場。雪場中高級道上,已滿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雪友。
來自江蘇的滑雪愛好者王女士,自駕6個小時前來,只為親身體驗這座傳說中的“華中冰雪勝地”,“跟江浙滬的滑雪場比起來,這兒的面積大得多,玩起來特別盡興!”
武漢城建文旅城公司副總經理陳修家介紹,進入暑期以來,甘露山國際滑雪場日均客流突破3000人次,環比增長超過30%,其中三成以上雪友來自湖北省外。雪友中,不僅有特種兵式高鐵或自駕前來的滑雪愛好者,更有在周邊長期“住滑”的發燒友。
山西滑雪發燒友龍先生,在滑雪場旁租了一套公寓。他說,這里雪道規格領先,適合打磨技術,同時,雪場滑雪生態非常完善,定期舉辦各種賽事,“我在國內多地對比考察,發現這里是最適合我日常練習的場地,除了北方雪季,我長期住在黃陂。”
甘露山國際滑雪場總體積接近100萬立方米,人工造雪約3.4萬立方米。要保持零下6℃室溫和40厘米雪的厚度,對用電提出極高要求。國網武漢市黃陂區供電公司環城供電所副所長蔣雪亮介紹,針對這座華中地區最大室內滑雪場用電量大、用電穩定性要求高的情況,國網武漢供電公司指導甘露山國際滑雪場,制定了專項供電及綠色用電方案。
今年4月27日,滑雪場冷區金屬屋面頂部,約4.58萬平方米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板正式并網發電,受天氣、日照等因素影響,日發電量在1.6萬度至2.5萬度之間波動。
“進入5月以來,雪場日均用電量為6萬度至7萬度。屋頂光伏安裝后,大約三成用電來自自己供給,每月能耗費用降低25萬多元。”陳修家說。
他介紹,雪場還投資200余萬元,安裝了制冷造雪智控系統,會自動在最低能耗狀態下組織完成補雪、換雪工作。冷區的屋頂、墻面全部用專業冷庫板拼裝而成,內嵌保溫巖棉。此外,雪場1500盞照明燈全部采用LED節能燈,比普通燈降低能耗超過10%。
據悉,目前甘露山國際滑雪場已獲得了國家二星綠色建筑認證,正申請國家二星綠色建筑運營認證。國網武漢供電公司正與甘露山國際滑雪場就“虛擬電廠”方案進行探討合作,旨在進一步實現能源合理化利用與分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