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的號角下,青年肩負起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神圣使命。2025 年 7 月 5 日,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數字創意學院紅色印記實踐團的 19 名師生在李琴老師的帶領下,懷揣著對非遺的敬畏與熱愛,肩負起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神圣使命,踏上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中醫藥文化探索之旅。
圖:紅色印記實踐團與第六代傳承人林家勝、團委副書記黃俊哲合照
一、以茶為媒,探索草本新生機
“讓苦澀的涼茶被更多人接受,這不是易事。”林家勝這樣說。作為同安堂第六代傳人,他大膽將百年秘方與茶葉融合,歷經五年調試配方、收集三千多名顧客反饋,最終研發出清肺潤喉的“同安甘露涼茶”。這款“茶+藥”的創新組合,不僅刷新了人們對中醫藥的傳統印象,也讓本草茶飲首次走出國門、走進歐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成為中醫藥國際化的新起點。
紅色印記實踐團的成員們走進同安堂,近距離了解這一跨越百年的技藝與傳承背后的故事。在交流與品飲中,他們深刻體會到,非遺不僅是技藝的延續,更是一種信仰---一代代傳承人以“傳承為基、創新為力”的理念推動中醫藥文化走向世界,而青年一代也將在新時代接續這份文化使命,用青春的力量點亮古老技藝的新生之路。
圖:傳承人林家勝向同學們介紹將傳統茶葉與中醫藥本融合的思路
圖:同安堂特色產品
圖:實踐團同學們品嘗同安甘露涼茶
二、以藥為介,創新融合謀發展
面對年輕人對奶茶的喜愛,林家勝靈機一動:“為何不讓中醫藥也變年輕?” 于是,中醫藥奶茶應運而生。這款奶茶將傳統藥草融入其中,使其成為奶茶中的獨特風味,成功擺脫 “苦澀、守舊” 的刻板印象,順勢融入 Z 世代的生活圈。同時,結合中國茶文化,巧妙地將茶包融入杯底創新設計,讓沖泡更簡單,隨時隨地都能喝到養生好味道。
在體驗與交流中,紅色印記實踐團的成員們深刻感受到非遺技藝既要堅守傳統,又要敢于突破邊界、貼近時代脈搏。這不僅是文化自信的延續,更是肩負非遺傳承與創新使命的體現。青年學子們決心用自己的專業所長和青春活力,讓中醫藥文化以更 “年輕” 的姿態走進更多人的日常生活,讓古老智慧煥發時代光彩。
圖:紅色印記實踐團與第六代傳承人林家勝先生深度交流
圖:林家勝先生給同學們介紹中醫藥茶飲創新歷史
三、青年一代,用設計賦能非遺
林家勝深諳“文化入茶”的奧義,善于將廉江本地特色藥材融入茶飲,讓每一杯茶都承載獨特的地域氣息與文化記憶。這種對地方資源的巧妙利用,成就了同安堂獨一無二的“特色名片”。在交流中,紅色印記實踐團的同學們深受啟發。他們提出將石嶺地標、歷史元素和本土藥材融入茶飲包裝設計,使其成為 “地方明信片”,讓見包裝便憶及此地,品茶香便想起那片古韻悠長的土地。團隊緊扣 “設計煥新非遺” 主線,探索 “非遺文創” 模式,將創意與時代特色深度融合,設計出獨具魅力的文創產品,擦亮石嶺文旅 “金名片”,為鄉村振興注入藝術與創新的強勁動力。
圖為朱雀火元茶(上)同安堂甘露茶(下)IP線稿三視圖朱彤彤供圖
圖為文創IP建模后效果圖“上暖雀,下清芽”。朱彤彤供圖
圖為洛小桂ip文創表情包。祝靜如供圖
圖為洛小玫ip文創表情包。祝靜如供圖
圖為茶靈IP線稿三視圖。胡浩俊供圖
圖為文創IP茶靈建模后效果圖。胡浩俊供圖
在非遺第六代傳承人林家勝先生的帶領下,實踐團同學們深刻體會到,將傳統中醫藥非遺記憶與時代進步融合的艱辛與挑戰。他們意識到,非遺傳承不僅僅是守護一份技藝,更是與時俱進的創新探索,是一場跨越時間的文化接力。林家勝以堅守與創新,讓中醫藥產品走出國門,讓世界聽見來自石嶺的草本之聲。而紅色印記實踐團也在這次實踐中找到了屬于青年的文化使命——用青春的創意與設計力量,讓中醫藥非遺在新時代煥發活力。他們相信,古老的智慧正在借助新生代的雙手走向更廣闊的未來,不斷在世界舞臺上續寫精彩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