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過去美國一直忌憚俄羅斯,卻沒發現,日本早已不是那個日本。
這次關稅戰,日本表現卻讓人意外,不僅不妥協特朗普,還公開回懟回去,可謂是十分硬氣。
日本這幾年來,一聲不吭的造了7艘準航母,美國悄然發現:日本已經不只是一個棋子,而是有算計的操盤手!
日本悶聲干大事
長久以來,美國始終將戰略重心聚焦于俄羅斯,畢竟,俄羅斯繼承了蘇聯龐大的軍事遺產,擁有著足以令美國忌憚的核武庫,在軍事領域的強硬態度和一系列地緣政治舉措,使得美國在國際事務中時刻保持著對俄羅斯的高度警惕。
從北約東擴引發的地緣政治危機,到雙方在中東地區的勢力角逐,美俄之間的戰略博弈從未停歇。
美國不斷在東歐地區部署反導系統,俄羅斯則以加強西部軍區軍事力量作為回應,雙方你來我往,緊張局勢一觸即發。
沒想到,一直以來在美國手底下“茍住”的日本,卻在悄然布局,悶聲干大事兒!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在過去的幾年里,海上力量的迅速崛起,尤其是準航母的建造速度和隱形護衛艦的快速發展,讓人不得不重新審視這支看似低調的海上自衛隊。
從2019年起,日本開始了一項被稱為“海上自衛隊再造計劃”的戰略,目標是通過大幅提升海軍裝備,進一步鞏固在東亞地區的海洋力量。
而在這個計劃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七艘準航母的崛起,這些艦艇名義上雖然被稱作“驅逐艦”,但它們的功能和潛力遠遠超過了普通的驅逐艦。
它們的噸位幾乎可以媲美一些中型航母,而一旦經過適當改裝,它們不僅能夠搭載F-35B戰機,作戰半徑幾乎涵蓋整個東海,作戰能力也足以對地區安全形勢產生深遠的影響。
這七艘準航母的建造速度之快,也著實讓人瞠目結舌,短短四年時間,日本就投入了巨大的資金與資源,每月以萬噸的速度投放這些作戰力量,建造效率在全球范圍內堪稱罕見。
如今,這些準航母已經形成了三個完備的航母戰斗群,每個戰斗群的戰斗力都非常強大,足以承擔起對東海乃至更廣泛區域的控制任務。
除此之外,日本在其他軍事裝備上的發展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7月2日,日本第12艘“最上級”隱形護衛艦在長崎造船廠順利下水,標志著他們的隱形艦艇技術已經進入了全球領先的行列。
僅僅在四年的時間里,日本就服役了11艘這種隱形護衛艦,幾乎每四個月就下水一艘,刷新了二戰后日本的造艦紀錄。
這些護衛艦不僅擁有頂尖的隱形設計和相控陣雷達,垂直發射系統的預留接口,意味著它們能夠在戰時迅速切換成強大的攻擊模式,甚至能夠搭載“戰斧”巡航導彈。
更為重要的是,這些隱形護衛艦與美軍的C5系統完全兼容,能夠在作戰時自動融入美國的軍事網絡,形成一個更加復雜且高效的作戰體系。
而日本之所以能在美國眼皮子地下悄咪咪發展,不得不說,還是有點手段的。
日本軍事偽裝策略
日本在軍事擴張過程中,采取了極為狡猾的偽裝策略,以“直升機驅逐艦”之名建造和改裝準航母,便是典型手段。
日本堅稱這些改裝只是為了防御目的,然而實際行動卻暴露了真實意圖,他們不斷強化前甲板強度,讓其能夠承受更重艦載機的起降,同時,還預留導彈引導接口,為未來的進攻性作戰做準備。
這種偽裝策略不僅具有迷惑性,而且成本極低,通過一步步添加關鍵組件,在不引起關注的情況下,悄咪咪提升自身的作戰能力。
日本作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經濟實力不容小覷,有了錢再加上日本能在造船工業,也是世界前幾,日本堪稱世界一流,擁有像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等眾多實力強勁的造船巨頭。
以“出云”級準航母的建造為例,三菱重工憑借精湛的工藝和先進的技術,從船體設計到設備安裝,每一個環節都展現出了極高的水平。
在建造過程中,采用了高強度的特種鋼材,這種鋼材不僅具備出色的耐腐蝕性,還能承受巨大的壓力,確保了“出云”級在復雜的海洋環境下能夠穩定運行。
而最有用的,就是借著改裝的名頭,給其達成“換頭效果”,可以說日本的野心,也在不斷地擴大。
二戰后,日本受到《和平憲法》的嚴格制約,明確規定日本放棄戰爭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
但后來,日本在美國的縱容以及支持下,不斷地推進軍事正常化,包括“出云”級,一開始定義為直升機驅逐艦,到后來逐步進行改裝,具備搭載固定翼戰機的能力,日本正在一步步實現從防御型軍事力量向進攻型軍事力量的轉變。
美國的態度
一開始美國確實是秉承著支持的態度,即便“加賀”號測試已經明晃晃是沖著航母編隊方向發展,但是美國依然嘴硬,提供著資金技術的支持。
一個是美國想要借著日本實現自己亞太戰略,所以對于此是又盡心又盡力,畢竟俄羅斯在這頭管著,美國自然是想要借機壓制中俄。
但關鍵在于,日本不再是一個任人宰割的棋子了,而是一個想要自己掌握算盤的操盤手,暗中發展航母編隊,不斷提升國防軍費減少對美軍的依賴等等,皆表示了日本的野心。
美國此刻恍然大悟,已是養虎為患,美國在將大量精力投入歐洲事務的同時,卻忽視了日本在太平洋地區的悄然崛起。
當日本已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7艘準航母的建造,并且在艦載機配備和作戰能力提升上取得顯著進展時,美國才如夢初醒。
2024年,“加賀”號在美國加州外海完成F-35B起降測試時,美國觀察員首次用“準航母打擊群”來形容日本艦隊,這一用詞的變化,反映出美國對日本軍事力量的重新評估和認識。
2025年,日本國防預算文件中更直接提及相關戰斗群,這進一步表明日本在軍事建設上的野心和實力已經不容忽視。
俄羅斯雖然在歐洲方向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戰略壓力,但至少俄羅斯的軍事行動在一定程度上還在可預測和掌控的范圍內。
而日本的發展卻完全出乎美國的意料,這個曾經被美國視為在亞洲的重要盟友和軍事附庸的國家,如今已開始自己配艦造機,擁有了一支具備強大作戰能力的海上力量!
結語
足以可見日本的野心從未停止,只不過是礙于局勢卻掩人耳目,但是也給我們提了個醒,時刻不要小看一個國家,也不要小看日本,輕敵才是兵家大忌!大家對此怎么看?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