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沒有人不愿意與充滿正能量的人相處,因為他們就像是天生的樂觀派,即使遇到天大的難事,也都堅信能熬過去;
他們的人生準則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所以,與他們相處,自己會覺得渾身輕松,仿佛世間所有難事都變得簡單了。
可是,斯坦福的心理學教授Kelly McGonigal卻指出:“一定要遠離身邊那些正能量爆棚的人。”
她為什么這樣說呢?
正能量“害人不淺”
當我們遇到難事,身邊總有那么幾個人,勸我們“想開點”、“多大點事,比你難的人多的是”、“保持樂觀的心態,好運自然來”等等;
而諸如此類正能量的話,他們張口就來,乍聽上去,讓人心里確實很舒服。
但是,如果經常聽這種正能量的“心靈雞湯”,對我們真的有益嗎?
有一句話特別流行,時至今日仍舊為人們歌頌,那就是英國詩人雪萊在《西風頌》中寫道:
“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不可否認,這句話充滿了正能量,帶來了積極作用,常被拿來安慰身處難關的自己。
可現實卻是中國作家路遙在《平凡的世界》所寫的那般:
“時令已快到驚蟄,黃土高原嚴寒而漫長的冬季看來要過去,但真正溫暖的春天還遠遠地沒有到來。”
冬天確實不會一直停留,春天也一定會來,這個過程一旦特別長,你若一味的樂觀等待,恐怕你就看不到春天了。
因此,如果你一直和正能量爆棚的人在一起,不見得是好事,下面就來看看斯坦福心理學家是怎么說的。
負能量也是永動機
斯坦福心理學教授凱利·麥格尼格爾(Kelly McGonigal),用8年的時間跟蹤調查了3萬人,只問了這些人2個問題:
“過去的一年,你感受到壓力了嗎?”
“你如何看待壓力?”
調查結果顯示,認為壓力有害的人,死亡風險居然增加到約43%,相反,認為壓力是正常的,人們的死亡風險比較低。
根據此數據,她對大家說“壓力本身沒有害,有害的是我們認為壓力有害。”
當我們有了壓力,正能量的人,他們的話刺激我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表面上消除了負面情緒;
實際上是治標不治本,只要我們停下來,腦子里不由自主想起那些難事,然后,心中就生出濃濃的焦慮情緒。
結果,我們戴上了“假開心”的面具,要么忽視壓力,要么逃避壓力,壓力并沒有被正能量帶走,甚至有可能更多。
再來看負能量,它讓我們壓力山大;
但有句話說的好“壓力就是動力”,如果將負能量化作動能,我們去想辦法解決問題,用實際行動消滅壓力,又會是怎樣的結果呢?
答案呼之欲出,你會發現,無論是自身各方面的能力,還是內核,都變得更加強大了。
所以,當你學會了消滅負能量三部曲,負能量就會成為永動機,讓你成為真正的強者。
消滅負能量三部曲
這其實是凱利教授的“壓力思維三部曲”,學會它,負能量就會是你的“好朋友”。
我們先要正視壓力,不要害怕,深呼吸一口氣,讓自己安靜下來,用心去感受它,然后思考源頭是什么;
我們到底是因為什么而有了壓力,追根溯源,才能對癥下藥,從而起到治標又治本的效果。
接下來,我們可以換個角度看待壓力,凡事皆有兩面性,壓力亦是如此,它帶來麻煩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價值。
比如,你工作做的不夠好,你被領導劈頭蓋臉一頓罵,你覺得壓力好大,心情煩躁,還會覺得委屈;
這時候你要冷靜,情緒穩定之后,發現壓力的源頭是自己技不如人;
那換個角度看,壓力是提醒自己有進步的空間,改正錯誤后,你就的經驗又多了,壞事變成了好事。
誰又不喜歡好事呢?想到是好事,你就能與壓力友好相處了,心情頓時就輕松了。
最后,我們用實際行動去做;
等解決了壓力,你就擁有了“壓力應對策略”,下一次再遇到壓力,有了前面成功消滅壓力的經驗,自然而言就沒那么慌張了。
漸漸的,我們就有了自信,內心變得強大起來,小難題迎刃而解,大難題從容應對,時間久了,我們就會成為一個不懼大風大浪的優秀的人。
學會這三步曲,習慣壓力相伴,勇敢面對,積極解決,而不是只接受正能量,一味的排斥負能量;
就像凱利教授所說,不要用“我認為……”思考壓力是不是有害,因為壓力本身與好、壞沒有關系。
記住了嗎?一定要遠離正能量爆棚的人,要用消滅負能量三步曲解決壓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