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自公眾號槽值(ID:caozhi163)
天塌了,內娛要翻拍《潛伏》了。
據國家電影局最新備案、立項公示,電影《潛伏》已經立項,影片內容角色與我們熟悉的《潛伏》無異。
可見翻拍,是板上釘釘了。
這消息不是驚喜,更像驚嚇。
選角已經夠讓人擔心,何況還有改編的難點。
畢竟,按照如今劇情改編的通用邏輯,真怕要走向《一個厲害男主與他若干紅顏間不得不說的事》。
而實際看過《潛伏》的都知道,它的經典之處絕不僅在于余則成,還在于三位女性角色。
勇敢無畏的獨立女戰士左藍(沈傲君 飾);
被新思想拯救獲得重生的晚秋(朱杰 飾);
還有身心都像牛一般強壯的翠平(姚晨 飾)。
正因這三位來自不同背景,卻又因同樣信仰交織在一起的女性,整部劇才如此飽滿,打動人心。
故事的背景,是抗日戰爭進入尾聲,看似平靜的局面下暗流涌動。
余則成(孫紅雷 飾)本是軍統情報處人員,促使他前往延安學習,并以地下黨身份重返軍統潛伏的關鍵人物,名叫左藍。
哪怕在 " 時間像一頭野驢跑起來就不停 " 的 17 年后,左藍依舊是無數觀眾心中 " 溫柔又堅定的革命者 " 的代名詞。
彼時,左藍和余則成相知相愛,且已計劃結婚。
但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兩個不同信仰的人相愛,總是要面臨著重重阻礙。
而不論是在愛情中,還追求理想這件事上,左藍都顯然是余則成的 " 引導者 "。
關于愛情,她熱烈直接," 不求手上有金,但求心里有人 "。
關于信仰,她亦有非凡的意志和堅定的追求。
兩人討論婚期時,余則成覺得日本投降就一切太平了,還念叨著馬上就可以結婚了,會很快的。
左藍卻十分清醒,反問他:" 抗戰結束后,真的就可以天下太平嗎?"
她看得明白,深知余則成也同她一樣,憎恨日本人,希望百姓過上好日子。
她勸解余則成,希望對方了解局勢,加入革命;迫于時局轉移到延安,她仍在為信仰而努力。
重逢后得知余則成已是同一陣營,和那句 " 走上這條路都是為了你 " 相比,她更為對方 " 已經是一個有信仰的戰士 " 而甜蜜。
左藍的故事,相比很多角色篇幅并不算長,卻總讓人難以忘懷。
出場時她是眉眼溫柔,目光堅定,穿著一身格子旗袍,公開發表進步文章的熱血女青年;
后來她成為軍調代表,隨處可見的男性領導身影中,永遠有左藍的一道光芒。
她看重每個并肩作戰的伙伴,即使知道可能付出生命,也為了掩護戰友前往。
最后危急關頭中槍,第一反應仍是冷靜回答,掩護翠平撤離。
直到看見翠平放心離開,左藍才倒在了冰冷的街上。
沒有一句遺言,誰也不知道她最后在想什么,就像那個年代的許多戰士,無聲地離開。
充滿女性力量,為了信仰始終抱著必死的決心,左藍始終是很多觀眾心中的意難平。
就像那句臺詞說的,這個女人身上的任何一點,的確都值得去愛。
和左藍性格、際遇完全不同,晚秋的身上又帶著完全不同的氣質。
漂亮,精致,頗具浪漫主義氣息,人物特點用七個字概括:沒別的,就是憂傷。
能寫詩,有文化,對懂自己琴聲的余則成一見鐘情,陷入真愛邂逅的粉紅泡泡里,便要義無反顧。
看她時很難不代入翠平視角:說話嬌軟又帶點俏麗爽快,臉蛋白白嫩嫩像 "
小妖精
"。
可要說她很新潮、夠前衛,還是想淺了。
" 就是新時代擋了路,要換做以前我做小也就做了 "" 我這賊,只惦記,不偷 ",都是晚秋的名言。
一開始,還以為她是 " 綠茶 ",每天柔柔弱弱地大放厥詞,后來發現她其實是真 " 瘋 "。
看到喜歡的人有老婆,她做小都愿意;喜歡上喜歡的人的老婆,她做丫鬟那也成。
別人不理解,認為都結婚了還惦記別人不對,她又靈活回懟:封建。
晚秋有著自由的靈魂和鮮活的生命力,只不過她的生命力,是被困住的,始終找不到出口。
母親因父親的背叛自殺身亡,她自己寄人籬下,為了讓 " 漢奸 " 伯父一家得以保全,求余則成當 " 靠山 "。
聰明但沒有主心骨,美麗卻沒有謀生手段的她,如同一葉浮萍。
為了生存嫁人后,她潛意識想對抗這一切,偷偷吃避孕藥,渴望著自由。
直到丈夫出軌并家暴,她才明白別人無法拯救她,更忍不了尊嚴被踐踏。
像母親一樣,晚秋選擇了自殺,仿佛只要結束了生命,就能結束一切。
正因為這個人物聰明卻又善良,嬌弱卻又反叛,她的成長也是整部劇最動人的情節之一。
起初她喜歡翠平和余則成,是喜歡他們的人格都更強大獨立,有信仰和未來,而自己還沒有。
直到絕望之際,她終于找到了另一條路。
這是從前近乎沒有主見的晚秋,第一次真正為自己的命運做選擇。
等到再度歸來時,她已經成為可以獨當一面,為革命事業斗爭的戰士。
看著一個隨著命運漂泊的人,擁有走下去的勇氣、獨立的人格,讓人怎么不驚訝動容。
三個主要的女性角色中,翠平是最后一個出場的。
她是游擊隊長,本名陳桃花,臨危受命代替妹妹陳秋平,以余則成 " 鄉下妻子 " 的身份進入局中。
翠平是整個劇的意外,一出現就打破了緊張急迫的劇情節奏。
毫不內耗,平等地 " 攻擊 " 一切不理解的事物,穿旗袍說是 " 沒縫完的 ",吃西餐是不如 " 撈面條 " 的 ……
睡衣是當工作服一樣穿的
那樣危急又隱秘的潛伏任務里,她的粗枝大葉,像一塊隨時待引爆的炸彈。
做地下工作,力氣有余,縝密不足;說文化素養,大字不識,更別說什么新派詩歌。
就是夸她像林黛玉,也只得個 " 在哪兒認識的野女人吧 " 的評語 ……
那觀眾為什么愛她?大概是,她實在勇敢又無畏,善良又真誠。
從劇情來看,她的出現——格格不入,確實有;不合理,不存在。
一方面,她符合余則成 " 山里頭來的大字不識的老婆 " 人設,渾然天成;
另一方面,她的力氣,大膽和不拘一格,都是她日后工作的重要手段。
正是因為她總是不按套路出牌,所以敵人始終拿捏不準她的身份。
畢竟很多時候,再精心設計的彎彎繞繞,不如敵人對你根本不設防來得更快。
翠平,早期無人機理論提出者
表面看她在站長一干人等那得到的評價,有 " 傻瓜 "" 悍婦 "" 蠢得掛相 " 不一而足 ……
《翠平 NBA 巨星半場結算畫面》
誰能想到,就是這么一個女人,文能靠一張麻將和暗號傳遞消息,武可靠只有半個槍把的槍練成神槍手。
一腳讓馬奎差點上西天的是她,一槍精準爆頭陸橋山的還是她。
一顆手榴彈貫穿始終
如果不是她臨危受命執行刺殺任務,在余則成受困之際傳遞情報,潛伏不可能如此順利。
很多人喜歡翠平,還喜歡她的有情有義。
余則成批評她沒事,但要是誤解山里隊伍的話,就一定要他道歉,不許抹黑戰友的付出。
工作能力,更是不用多說。
誠如余則成說的,從穿過槍林彈雨的游擊隊長,到深思熟慮、虛與委蛇的軍官太太,翠平的到來,本就是一種犧牲。
零經驗加入潛伏任務,嘗試理解情報工作,摸索掩飾自己的身份,認字、練字、解碼電報 …… 所有轉變都太不容易,可她都做到了。
為自己驕傲的翠平
三位女性在亂世之中,身處不同的位置,都在與命運抗爭著,為拯救更多人而努力。
每一個她,都在譜寫屬于女性自己,屬于那個時代的史詩,這樣的她們不是那么好復制的。
得承認,從劇情呈現來看,三人都是因余則成的任務而產生了交集,甚至還有點 " 情敵 " 設定。
其實,這樣的角色連接,很容易演崩,畢竟大家看起來應該是 " 對立面 " 上的人。
但動人之處在于,她們之間從未有過比較,反而互相理解支持。
晚秋丈夫對她動手,是翠平第一時間出手,趕走男人,為晚秋包扎。
霸氣翠平的女性互助
已婚的晚秋說自己還惦記余則成,翠平氣她不可理喻,又心疼她和自己一樣,很可能沒結果的單戀。
所以到現在,還有人在看《潛伏》后評價:翠平和晚秋的關系,比現代還現代。
翠平生病時,晚秋又一直守在身邊照顧,帶她看醫生,給她端水送藥。
得知余則成和翠平是假夫妻,亦沒有告發,決定去往延安還叮囑翠平勇敢追求愛情。
美好如她們,都希望對方能夠達成所愿。
至于翠平和左藍,什么誤解,爭風吃醋更不存在。危急時刻,翠平第一時間趕到,提醒左藍有埋伏,由衷欽佩她的能力。
左藍犧牲后,得知左藍和余則成相愛,翠平傷心不已,氣余則成讓左藍帶著遺憾去世。
" 我要是知道你們是這種關系,我在她犧牲前就會告訴她,我跟你是假的,你肚子里只有她。"
觀眾愿意相信,即使沒有余則成,她們也會因共同的理想相遇,惺惺相惜。
不止她們三個,劇中其他女性與女性關系的刻畫,也都十分出色。
站長太太梅姐,向來不喜愛 " 小資 " 的馬太太,得知她落了難仍想著去探望。
和翠平之間,因為相似的出身彼此共情,兩人以真心相待,對方也是以真誠回饋。
還有從未出場過的陳秋平,在翠平口中和留下來的資料里勾勒出了鮮活壯麗的一生。
比翠平更大膽,機智勇敢,上過學,有文化,很早參加革命,在執行新任務的途中犧牲 ……
整個故事中,觀眾看到了女性之間動人的情感,有戰友情,有欣賞之情,有友情。
她們自己尚在危險的處境中,還在對其他女性抱有同理心,講述著女性間的無數可能,還有什么比這更難得?
距離《潛伏》開播,已經過去 17 年了,觀眾擔心它被翻拍,也是怕毀了記憶中的經典——
原作中復雜的人物關系,加上如今的翻拍習慣,極易導致翻拍成狗血 N 角戀。
然后 " 順其自然 " 地,三位優秀的女性就變成了男主的附庸。
哪怕是在 " 大女主 " 作品被頻繁討論的當下,女性的愛情也常常變得奇怪,要么毀滅角色個性,要么喧賓奪主,要么生拉硬拽 ……
在《潛伏》中,女性角色們生動鮮活的感情和成長線,并不沖突,反而更加動人。
左藍和余則成因為相似的三觀走到一起,她是余則成的精神領袖,啟蒙并影響他加入了革命。
左藍面對愛人的挽留,仍堅定選擇理想
翠平傳遞的信念讓余則成堅定了信仰,也讓觀眾對她女游擊隊長到地下工作者的轉變記憶猶新。
感受下《雙槍林黛玉》的魅力,太行山第一巴圖魯向您致敬
晚秋是被新思想救贖的女性,最后成了革命隊伍中的一員,并奮斗終生。
晚秋的第一次出場和開始執行任務時的變化
一路走來,她們是那個時代無數女性的縮影。
有迷茫,有覺醒,有勇敢,有付出,有為更多的人奮斗的決心,不比任何人差。
何況難得的是,她們的愛情也是如此動人。
余則成,大雞蛋,我煮你
由衷的欣賞,革命的情誼,共同的理想,并肩戰斗中養成的默契。
值得一提的是故事最后,翠平抱著孩子,站在山上望著遠方,因此被許多人說 " 望夫石 ",其實感覺是不合適的。
聯想之前的一段劇情,翠平和余則成,提到犧牲的同志和家屬。
余則成害怕和翠平相愛后犧牲,翠平恐怕也會傷心欲絕,活不下去,可翠平說:
" 參加革命的人誰沒想過死啊,離開男人就活不下去了嗎?那些寡婦沒人像你說的那樣。"
還有最后撤離時,翠平前一秒還在留戀,下一秒利落起身,裝手榴彈,穿衣出門。
盡管他們都知道,這一分別就是生死難料,可能此生都無法再相見。
純粹共產主義戰士的底色在這一刻達到極致,那些渲染為為愛癡狂的女性形象,成為虛妄的幻象。
即使余則成不再回來,已在鎮里成了 " 主任 " 的翠平也會繼續自己的事業,這毋庸置疑。
悲傷盡管來吧,但要盡快過去
革命與反動,西洋與鄉土,城市與農村。
《潛伏》中的女性角色們,在細膩情感的刻畫中呈現,也在宏大的行動敘事中逐漸展開。
從個人塑造,到女性情誼,到她們的愛情,乃至一生都無法復制。
這也是觀眾對她們念念不忘的原因:我們永遠會為鮮活有生命力的女性心動。
這樣的經典,如何能輕易復制得出來?那樣有生命力的、堅強勇敢的女性角色,何時才又能再看到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